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冲压装置及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5210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冲压装置,其包括:挟持模块,所述挟持模块具有一置换模块,且所述置换模块挟持热管单元;定位模块,其具有一定位板;第一驱动单元以及第二驱动单元。通过所述定位板上放置一散热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所述定位板模块向上冲压至一预定位置,并使所述散热片紧配合于所述热管单元,而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挟持模块往上移动至一预定距离,所述定位模块恢复至初始位置,如此反复以使更多散热片紧配合于所述热管单元。并通过针对不同的热管单元,替换所述置换模块,而针对不同的散热片,替换所述定位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 别涉及一种冲压方向由下往上,并可依不同的产品需求,而置换其置换模块及定 位板的冲压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传统将散热片紧配合于热管的装置,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第M274763 号所揭露的冲压机构la,请参考图1所示,所述冲压机构la具有一制模部2a与 一穿模部3a,所述制模部2a是透过冲压一料带4a以制造散热片,并所述料带4a 输送至所述穿模部3a时,利用所述穿模部3a将所述其中一片散热片穿设于热管 中。然而所述穿模部3a是通过一平台6a与所述制模部2a连动,均是利用一伸縮 气缸5a来控制,也就是说,所述穿模部3a将散热片穿设于热管的速度受限于所 述制模部2a的速度,另外, 一般制模机构一次下压制模可同时制成数十个以上的 散热片,然而此结构中,所述制模部2a的下压制模的数量为配合所述穿模部3a, 仅能一次完成一个散热片,如此所述制模部2a的制作数量大受影响,且所述制模 部2a仅能配合一所述穿模部3a,其设备费用十分高昂。另,所述料带4a为一直 线输送,而当散热片制成输送至所述穿模部3a时,时常因为有些许的误差,而使 得散热片上的穿孔无法对齐散热管,招致产品损毁。而所述穿模部3a的挟持热管的夹具8a,并未具有模块化的设计,现今产品 线曰趋多元,当需装设不同形状、数目的热管会使得需要更换所述整组夹具8a, 所述夹具8a的制作费用较高且置换的时间较多,更者,所述制模部2a的上下模 板7a需一并更换,耗费大量的等待时间。并且只要所述冲压机构la的任何一部 份损坏,进行维修时整台设备皆须停摆。另外,制模冲压的力道远大于散热片穿设于导热管的力道,因此所述冲压机 构la的冲压方向为由上往下冲压,时常会因为设定或设备状态的问题,而导致向 下冲压时将整组所述模板7a损毁,且一伺服马达9a是控制所述夹具8a的上下位置,以使散热片正确的穿设于热管中,但所述伺服马达9a与所述制模部2a是透 过所述平台6a连动,使得所述夹具8a的位置不精确,而造成产品的良率下降。是以,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冲压机构,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而可待 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冲压装置及其方 法,其与冲压制模机分离,使得可依照冲压制模机的产量,而搭配多台本专利技术的 装置,且穿设散热片的生产速度可大幅提高,不再受限于冲压制模机的压制速度, 并可减少与冲压制模机连动时所产生的维修时间,以及连动时产生的误差导制产 品良率下降等问题。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冲压方向为由下往上,以避免冲压距离过当而造成设备损坏,及调整导热管位置的伺服马达不随冲压的平台移动,以达更精 准的调整。更者,本专利技术提供可针对不同的产品需求而更换的一置换模块与定位 板,其可更快速的更换,且更换的成本大为降低。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 冲压装置,所述散热片单元是具有多个散热片,所述热管单元是具有至少一个热 管,所述装置是包括 一挟持模块,用以夹持所述热管单元; 一第一驱动单元, 控制所述挟持模块的上下移动; 一定位模块,设置于所述挟持模块下方;以及一 第二驱动单元,其用以控制所述定位模块向上冲压于一预定位置;藉此,当所述定位模块上放置所述散热片的其中一片散热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所述定位模 块向上冲压至所述预定位置,并使所述其中一片散热片紧配合于所述至少一个热 管,而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挟持模块往上移动一预定距离,所述定位 模块恢复至初始位置。本专利技术另提供一种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方法,所述散热片单 元是具有多个散热片,所述热管单元是具有至少一个热管,所述方法的步骤是包 括(a):通过一挟持模块以挟持所述热管单元;(b):操作一第一驱动单元 使所述挟持模块调整于一基准位置;(C):放置所述散热片的其中一片散热片于 一定位模块上,所述定位模块位于一初始位置;(d):操作一第二驱动单元使所 述定位模块向上冲压于至一预定位置,并使所述其中一片散热片紧配合于所述至 少一个热管;(e):当所述定位模块到达所述预定位置后,所述定位模块下降至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挟持模块上升一预定距离;(f):重 复步骤(C)至(e),以至所述散热片全部紧配合于所述热管。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 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 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 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冲压机构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所述 定位模块位于一初始位置;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立体图,其中所述 定位模块位于一预定位置;图4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操作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操作示意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装置的操作示意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定位模块及散热片的组合图; 图IO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定位模块及散热片的组合图; 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置换模块与热管单元的组合图;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置换模块与热管单元的组合图13是本专利技术紧配合散热片与热管的方法的方块图。附图标记说明现有技术冲压机构la;制模部2a;穿模部3a;料带4a;伸縮气缸5a;平 台6a;模板7a;夹具8a;伺服马达9a。本专利技术挟持模块l;置换模块ll;第一盖体lll;第一穿槽113;凹槽115; 第二盖体112;第二穿槽114;第一平台12;热管单元7;热管71;挟持治具组 件72;置换模块lib;第一盖体lllb;凹槽115b;第二盖体112b;定位模块2; 第二平台23;穿槽21;容置空间22;第二平台23b;穿槽21b;第一驱动单元3;伺服马达31;螺杆32;第二驱动单元4;定位板5;第二穿孔51;容置空间52; 定位板5b;第二穿孔51b;阻挡壁53b;散热片6;第一穿孔61;散热片6b;第 一穿孔61b;挟持模块1C;定位模块2C;第一散热片61c;第二散热片62C;第三 散热片63c;热管单元7C;输送单元9C;初始位置hl;基准位置h2;预定位置 h3;预定距离h4。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冲压装置的立体图。由图中可知,所述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冲压装置,其包括挟持模块l、定位模块2、第一驱动单元3、第二驱 动单元4及多个散热片6。所述挟持模块l包括第一平台12及置换模块11,所述第一平台12其下设置 所述置换模块ll,所述置换模块11挟持热管单元7,所述热管单元7包括至少一 个热管71及挟持所述热管71的挟持组件72。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12 本身即具有挟持所述热管单元7的功能,因而省略所述置换模块11。所述定位模块2位于初始位置,其设置于所述挟持模块1下方,并于所述定 位模块2上方放置所述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紧配合散热片单元与热管单元的冲压装置,所述散热片单元是具有多个散热片,所述热管单元是具有至少一个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挟持模块,夹持所述热管单元;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挟持模块的上下移动;定位模块, 设置于所述挟持模块下方;以及第二驱动单元,其用以控制所述定位模块向上冲压于一预定位置;藉此,当所述定位模块上放置所述散热片的其中一片散热片,所述第二驱动单元使所述定位模块向上冲压至所述预定位置,并使所述其中一片散热片紧配合于 所述至少一个热管,而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控制所述挟持模块往上移动一预定距离,所述定位模块恢复至初始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应麟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