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瓶联合、可控换液的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包括培养基瓶,废液瓶及至少一个培养瓶,所述培养瓶、培养基瓶、废液瓶的顶部瓶口上分别固定连接密封的透气防菌装置,侧面均设有管道连接口,各管道连接口与管道相连,使各培养瓶通过管道与培养基瓶、废液瓶连通,所述培养基瓶内设有一个小容器,小容器通过连接装置吊挂于培养基瓶瓶口内,并位于管道连接口相对的一侧,连接装置的两端从瓶口与透气防菌装置之间延伸至培养基瓶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植物微繁殖培养过程中不用转接换瓶,更换培养基、添加促根培养液均在装置内完成,操作简单,有效节省了电力、人力,同时也避免了在继代转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品种混淆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植物快速繁殖领域,涉及多瓶联合、可控换液的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微繁殖技术繁殖系数高,与常规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相比,微繁殖可以在短期内,利用少量外植体或起始材料,在较小的空间内快速生产,年繁殖可达数万倍至百万倍。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的集约化生产,不受自然环境中季节和恶劣天气的影响。而且其后代遗传性一致,能保持原有品种的优良性状,可获得大量的统一规格、高质量的种苗。采用茎尖培养的方法或结合热处理还能除去绝大数植物的病毒、真菌和细菌,使植株生长旺盛、抗逆能力增强、产量提高。由于微繁殖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和诱人的应用前景,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中已被广泛采用。 但目前植物的微繁殖主要还是应用传统的培养瓶进行繁殖,每20 30天需要继代I次,培养瓶及培养基的灭菌,继代转接等操作耗费了过多的电力、人力等,同时也增加了污染、品种混杂的风险,使得种苗生产成本过高,制约了微繁殖的发展应用。因此,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植物微繁殖研究主要内容之一。本技术正是这方面研究成果的体现。本微繁殖装置及繁殖过程所需的全部培养基的高温灭菌一次过完成,在整个繁殖过程中不需转接换瓶,只需系统内更换培养液即可,有效节省电力、人力。本技术所需设施及相关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瓶联合、可控换液的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多瓶联合、可控换液的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包括培养基瓶(2),废液瓶(3)及至少一个培养瓶(I),所述培养瓶(I)、培养基瓶(2)、废液瓶(3)的顶部瓶口(5)上分别固定连接密封的透气防菌装置¢),侧面均设有管道连接口(7),各管道连接口(7)与管道(8)相连,使各培养瓶(I)通过管道(8)与培养基瓶(2)、废液瓶(3)连通,所述培养基瓶(2)内设有一个小容器(4),小容器(4)通过连接装置(9)吊挂于培养基瓶(2)的瓶口(5)内,并位于管道连接口( 7 )相对的一侧,连接装置(9 )的两端从瓶口( 5 )与透气防菌装置(6 )之间延伸至培养基瓶(2)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管道(8)为多通管道。优选的,所述培养基瓶(2)、废液瓶(3)的管道连接口(7)位于侧面的上部。优选的,所述培养瓶(I)的管道连接口(7)位于侧面的下部。优选的,所述小容器(4)的开口(10)朝上。优选的,所述小容器(4)的高度小于培养基瓶瓶口(5)的内径。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9)为绳子。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9)受力拉住小容器(4)的一端固定在培养基瓶(2)的外侧。优选的,所述透气防菌装置出)为塑料膜、牛皮纸、锡箔纸中的任一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多培养瓶同时与培养基瓶,废液瓶连接的方式,使更换培养基、添加促根培养液均在装置内完成,实现可控换液,有效节省了电力、人力。本技术在植物组织增殖培养过程中不用转接换瓶,避免了在继代转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品种混淆等问题。本技术所需设施及相关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本技术适用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图I是植物组织培养快繁的装置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I,包括培养基瓶2,废液瓶3及至少一个培养瓶I,所述培养瓶I、培养基瓶2、废液瓶3的顶部瓶口 5上分别固定连接密封的透气防菌装置6,侧面均设有管道连接口7,各管道连接口 7与管道8相连,使各培养瓶I通过管道8与培养基瓶2、废液瓶3连通,所述培养基瓶2内设有一个小容器4,小容器4通过连接装置9吊挂于培养基瓶2的瓶口5内,并位于管道连接口 7相对的一侧,连接装置9的两端从瓶口 5与透气防菌装置6之间延伸至培养基瓶2的外侧。培养瓶I用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培养基瓶2用于贮存培养基,废液瓶3用于贮存培养瓶中不需要的培养基,小容器4用于贮存促根培养液;培养瓶I贮存部分培养基,将植物组织接种在培养瓶中培养,培养瓶I中培养用过的培养基通过管道8倒入废液瓶3中,培养基瓶2中的新鲜培养基通过管道8注入到培养瓶I中,并不断地为培养瓶I中的植物组织提供营养;另外,在最后需要促根培养时,拉动连接装置9活动的一端,借助透气防菌装置6的阻力,连接装置9会松开小容器4,使其掉落到培养基瓶2中,这些方式有利于小容器4中的液体与培养基瓶2中的液体混合。在整个繁殖过程和生根培养中都不用转接换瓶,只需在装置内更换培养基,添加促根培养液,操作简单,有效节省电力、人力,同时有效地避免了在继代转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品种混淆等问题。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管道8为多通管道。多通管道能使各瓶之间相互连通,培养瓶I有I个,管道8就为三通管道;培养瓶I有2个,管道8就为四通管道(见图I所示);培养瓶有3个,管道就为五通管道;培养瓶I每多一个,管道就多一通路。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养基瓶2、废液瓶3的管道连接口 7位于侧面的上部。培养基瓶、废液瓶中的液体贮存量增大,且液体的水平面处于侧面管道连接口之下,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不会因为侧面管道连接口离瓶底部的距离近而使其它瓶中的液体通过管道自动流入培养瓶I中。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培养瓶I的管道连接口位于侧面的下部。从培养瓶中倒出废液时只需适当倾斜即可,在注入培养液时,由于落差的存在更便于操作。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容器4的开口 10朝上。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容器4的高度小于培养基瓶瓶口 5的内径。小容器4的高度是指吊挂着的小容器4的上端至底部的高度。培养基瓶中的培养基倒入到培养瓶时,由于小容器高度小于瓶口内径,可始终保持小容器开口垂直向上,小容器的下端不会搁在瓶口的另一侧使小容器倾斜而导致内装的溶液倒出。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装置9为绳子。绳子为最简易的连接装置,将绳子套住小容器4并打上活结,吊挂于培养基瓶2内,绳子的两端位于培养基瓶2外侧,拉动绳子活动的一端,使活结解开,小容器4脱离绳子掉落到培养基瓶2中。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装置9受力拉住小容器4的一端固定在培养基瓶2的外侧。将连接装置的一端固定可防止小容器因自身重力而掉入培养基瓶底部。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气防菌装置6为塑料膜、牛皮纸、锡箔纸中的任一种。塑料膜、牛皮纸、锡箔纸均能透气、防菌,透气有利于小苗的生长繁殖、培养液的倒出和注入,防菌有利于菌隔绝在瓶口之外,防止微生物进入瓶子内污染培养物或培养基。即使在透气防菌装置6与瓶口 5之间放置连接装置(绳子),也不会影响瓶口密封性性。另外,·还需用橡皮筋或绳子将透气防菌装置6固定在瓶口 5,向外翘起的部分可用封口膜绑在瓶子外壁上。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多瓶联合、可控换液的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包括培养基瓶(2),废液瓶(3)及至少ー个培养瓶(I ),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I )、培养基瓶(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瓶联合、可控换液的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装置,包括培养基瓶(2),废液瓶(3)及至少一个培养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瓶(1)、培养基瓶(2)、废液瓶(3)的顶部瓶口(5)上分别固定连接密封的透气防菌装置(6),侧面均设有管道连接口(7),各管道连接口(7)与管道(8)相连,使各培养瓶(1)通过管道(8)与培养基瓶(2)、废液瓶(3)连通,所述培养基瓶(2)内设有一个小容器(4),小容器(4)通过连接装置(9)吊挂于培养基瓶(2)的瓶口(5)内,并位于管道连接口(7)相对的一侧,连接装置(9)的两端从瓶口(5)与透气防菌装置(6)之间延伸至培养基瓶(2)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劳方业,邓海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