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47548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能及时将电池体内的热量传送到电池的外壳体之外,从而实现快速散热,电池性能稳定,寿命长。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有:柱面结构的外壳、嵌套在外壳内腔中的柱面结构的内壳、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电芯、位于电芯两端的盖板以及固定在盖板上的电极部件;电芯包括多片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采用卷绕方式排列连接,隔离膜间隔于相邻的正极片、负极片之间;电芯还包括有截面为环状结构的超导散热体,超导散热体位于两隔离膜之间,所述超导散热体包括有至少两个超导散热单体;超导散热单体包括有密封空心体结构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内充注有超导散热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特别涉及一种导热性、散热性能好的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是继MH-Ni电池后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充电电池,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安全性好、重量轻、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点研究领域。现有技术中,锂离子电池采用方形或圆形结构,由于结构还不完善,存在安全性能低、充放电循环次数少、使用性能差等缺点。具体为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工作状态下,电池内部离子高速运动,内部温度升高而无法向外释放,从而致使电池外壳变形,内部极片 变形,间距发生变化,影响电池充放电质量,最终致使电池性能不稳定,易燃烧、爆炸、寿命短。随着电动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现有技术中,大容量、大功率的动力电池都是经过对单个电池进行外部串联或并联而组成的。影响动力电池串、并联组安全性的原因主要是组成电池组的电池单体相互之间的一致性不同、工作状态下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排出,逐渐积累,最后热失控产生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给客户带来危害及损失。因此,对于传统外观或结构形式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需要从结构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能及时将电池体内的热量传送到电池的外壳体之外,从而实现快速散热,电池性能稳定,寿命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有柱面结构的外壳、嵌套在外壳内腔中的柱面结构的内壳、位于外壳和内壳之间的电芯、位于电芯两端的上盖板、下盖板以及分别固定在上盖板、下盖板上的上电极部件、下电极部件;所述电芯包括多片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采用卷绕方式排列连接,隔离膜间隔于相邻的正极片、负极片之间;所述电芯还包括有截面为环状结构的超导散热体,所述超导散热体位于两隔离膜之间,所述超导散热体包括有至少两个超导散热单体;所述超导散热单体包括有密封空心体结构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内充注有超导散热液。相邻所述超导散热单体之间由高温胶纸相互粘结连接。所述超导散热单体的散热壳体由多块金属板通过激光焊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包括有截面为环状结构的超导散热体,所述超导散热体位于两隔离膜之间,所述超导散热体包括有至少两个超导散热单体;所述超导散热单体包括有密封空心体结构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内充注有超导散热液;通过超导散热体及时将电池体内的热量传送到电池的内壳、外壳,从而实现快速散热。更好地解决了锂离子动力电池中存在的热量无法及时排除,从而引起安全事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壳体第一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壳体第二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壳体第三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壳体第四种实施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散热壳体第五种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一的超导散热体固定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一的超导散热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Ila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一的超导散热单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Ilb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一的超导散热单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二的剖视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二的超导散热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a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二的超导散热单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5b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二的超导散热单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三的剖视构示意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三的超导散热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8a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三的超导散热单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8b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三的超导散热单体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四的剖视构示意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四的超导散热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实施例四的超导散热单体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超导散热单体,2、上电极部件,3、下电极部件,4、内壳,5、上盖板,6、外壳,7、电芯,8、下盖板,9、直角压板,11、散热壳体,12、超导散热液,13、直角压条,14、延伸条。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如图I至图8,包括有柱面结构的外壳6、嵌套在外壳6内腔中的柱面结构的内壳4、位于外壳6和内壳4之间的电芯7、位于电芯两端的上盖板5、下盖板8以及分别固定在上盖板5、下盖板8上的上电极部件2、下电极部件3 ;所述电芯7包括多片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采用卷绕方式排列连接,隔离膜间隔于相邻的正极片、负极片之间;其中,所述电芯还包括有截面为环状结构的超导散热体,所述超导散热体位于两隔离膜之间,所述超导散热体包括有至少两个超导散热单体I ;所述 超导散热单体I包括有密封空心体结构的散热壳体11,散热壳体内充注有超导散热液12。所述外壳6、内壳4以及超导散热体I均采用圆柱面状结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相邻所述超导散热单体之间由高温胶纸相互粘结连接。所述超导散热单体的散热壳体11由多块金属板通过激光焊接形成。如图1,散热壳体11采用圆柱空心体结构,超导散热液12充注在圆柱体结构的腔体内。如图2,散热壳体11内部设置有筋骨结构。如图3、4、5,散热壳体11采用板状空心体结构,两端为弧面或平面,设置有一道以上的筋骨结构,超导散热液12充注在散热壳体11的腔体内。所述超导散热单体的厚度尺寸为O. 2-5mm,宽度尺寸为2_30mm。所述超导散热体的上、下两端与上盖板5、下盖板8或外壳6固定连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如图9、图10、图11a、图lib、图12,在高度方向上,所述超导散热单体I的展开尺寸大于隔离膜的高度尺寸,超导散热单体I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直角形翻边;超导散热单体I的顶部固定在上盖板5的下表面上,超导散热单体I的底部固定在下盖板8的上表面上。所述电芯7包括由直角压板9,超导散热单体I的顶部通过直角压板9与上盖板5紧固连接;直角压板9 一端将超导散热单体I的直角形翻边部分固定,另一端内设有内置螺纹,在上盖板5上开设圆孔,通过螺栓穿过上盖板5和直角压板9的内置螺纹固定连接。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4、图15a、图15b,在高度方向上,所述超导散热单体I的尺寸小于上盖板5和下盖板8之间的高度尺寸,在超导散热单体I的两端分别超声波焊接一段“之”字型延伸条14,延伸条14的外端与外壳6通过直角压条13固定连接。所述延伸条14包括有密封空心体结构的延伸条散热外壳,延伸条散热外壳内充注有超导散热液。所述超导散热体、直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环形超导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有:柱面结构的外壳(6)、嵌套在外壳(6)内腔中的柱面结构的内壳(4)、位于外壳(6)和内壳(4)之间的电芯(7)、位于电芯两端的上盖板(5)、下盖板(8)以及分别固定在上盖板(5)、下盖板(8)上的上电极部件(2)、下电极部件(3);所述电芯(7)包括多片正极片、隔离膜和负极片采用卷绕方式排列连接,隔离膜间隔于相邻的正极片、负极片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还包括有截面为环状结构的超导散热体,所述超导散热体位于两隔离膜之间,所述超导散热体包括有至少两个超导散热单体(1);所述超导散热单体(1)包括有密封空心体结构的散热壳体(11),散热壳体内充注有超导散热液(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毅蔡惠群魏银仓张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