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压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4598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串联压制装置,该串联压制装置可在不增加工件输送速度的情况下缩短输送距离和输送时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串联压制装置包括由并排设置的多个串联压制机(10,20)构成的串联压制线和由主构件和臂部分所构成的工件输送装置(70)。每个串联压制机包括底座(11)、分布在该底座上的多个直立件(13a-13d)和支承在所述直立件上以上升或下降的滑动件(15)。主构件(62,63)设置在位于构成该串联压制线的相邻两个串联压制机的直立件的内侧的部分处并且不会干涉滑动件。臂构件(65)保持在该主构件上以将已被上游串联压制机(10)压制的工件传送给下游串联压制机。(*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串联压制线和工件输送装置的串联压制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串联压制装置为一种连续压制工件的压制装置。该压制装置包括 其上设置有多个串联压制机的串联压制线以及在相邻的串联压制机之间输 送工件的工件输送装置。该串联压制机包括底座、分布在该底座上的四个 直立件、固定在所述直立件的上部的顶冠以及由该顶冠支承以便上升和下 降的滑动件。在安装于底座的支撑件上设置有下部模具,而在滑动件上设 置有上部模具。为了在相邻的串联压制机之间输送工件,已使用工件输送装置例如自 动输送机械等。图7和8示出特开平6-47465号公报中公开的用于传统串 联压制机的工件输送装置。在此传统技术内,设置在第一压制机150和与 其相邻的第二压制机155之间的自动输送机械160将工件从该第一压制机 150输送到该第二压制机165。在输送期间工件的前部/后部颠倒。在自动 输送机械160的臂161上安装有用于输传送工件的真空盖162,而在第二 压制机165的上部模具156上安装有用于保持工件的真空盖158。当在第一压制机150完成压制之后上部模具151上升时,自动输送机 械160的臂161进入上部模具151和下部模具152之间的空间。因此,用 于工件输送的真空盖62吸住工件W。自动输送机械160使工件W从下部 模具152浮起,并立刻从第一压制机150和第二压制机160之间的空间取 出工件,^使工件前后颠倒。然后,朝第二压制积il55的上部才莫具156和下 部模具157之间的空间向上推动工件W,以将其压在用于工件保持的真空盖158上。当真空盖158吸住工件W时,用于工件输送的真空盖162释》文工件 W,从而自动输送机械160在第一压制机150和第二压制机155之间的区 域等待。这样,已经由第一压制机150压制的工件前后颠倒,然后被提供 或供给到第二压制机155的上部;f莫具。在上述传统技术内,在第一压制机150和第二压制机155之间输送工 件W的自动输送机械160设置在这两个压制机150和155之间。结果,第 一和第二压制机150、 155之间设置自动输送机械160所需的空间165使得 工件的输送距离(输送间距P)更长。增加输送间距P会使工件W在第一和第二压制机150、 155之间的输 送时间更长,从而压制制品的生产率降低。可通过增加工件W的输送速度 来增加生产率,但是用于工件输送的真空盖162的吸持能力容易不足。此 外,对于高速输送需要大的驱动源。特开2002-307116号公报已经公开了一种传送压制机的输送装置(传 送加料器)。如图9和10所示,传送压制机包括底座171、四个直立件173、 顶冠175和滑动件177。在底座171的支撑件172上附装有下部模具,而 在滑动件177上附装有上部模具。跨越相邻的传送压制机170设置有输送装置180。该输送装置包括沿 工件输送方向设置的起重横梁181、用于使起重横梁181上升/下降的伺服 马达184、可移动地附装在起重横梁181上的运载件187、用于沿输送方向 驱动运载件187的线性马达(未示出)以及具有4黄杆192和真空盖193的 工件保持装置194。起重横梁181沿工件输送方向的接近部分具有相应于各输送区域T2、 T3和T4的长度。输送区域T2和T4内的起重横梁181位于输送区域T3 内的起重横梁181的内侧。伺服马达184被支承件185支承在直立件171 上以向上和向下驱动起重横梁181。运载件187附装在线性马达上以相对 于起重横梁181移动。输送装置180按以下方式输送工件W。在输送区域T3内,当已经在加工站W3处完成加工的滑动件177向上移动时,位于预定高度的运载件 187沿起重4黄梁181移到加工站W3的端部。在真空盖193位于加工站W4 的中心的情况下,起重横梁181下降以吸引工件W。然后,起重横梁181 上升,运载件187移动到加工站W4的端部,真空盖193移动到加工站 W4的中心,并且起重横梁181降低以释放工件W。接下来,起重横梁181在加工站W4的滑动件177完全降低之前升高。 运载件187返回输送区域T3的中心以便不干扰滑动件177和模具。此后, 在加工站W4处完成加工之后,起重横梁181和运载件187以与输送装置 在输送区域T3的运行相同的方式在输送区域T4运行。在加工站W2和W3之间延伸以及在加工站W3和W4之间延伸的此 输送装置180不是用于串联压制机而是用于传送压制机。在具有单个底座 的传送压制机内,全部加工站是成对的,从而相邻加工站之间的间隔较短。 因此,在相邻加工站之间不存在用于设置输送装置的空间。因此,可将输 送装置设置在相邻加工站上方或跨越相邻加工站。另外,沿上下方向驱动 起重横梁181的伺服马达184消耗4艮多功率。在串联压制线内,与传送压制线不同,为每个串联压制机内的一个底 座设置一个滑动件,这意味着各串联压制机独立于其它串联压制机。因此, 可对应于制品数量的增加/减小来增加或去除串联压制机。另外,即使特定 串联压制机出现故障,仍可用剩余的正常运行的串联压制机制造制品。因 此,可灵活地进行制品生产。但是,串联压制机的缺陷是比传送压制机的 输送距离长的输送距离会降低生产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实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串联压制装置,该装置 可在不增加工件输送速度的情况下缩短工件的输送时间,并且可将生产率 提高到与传送压制机的生产率相当的水平。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技术概念是使用串联压制线和工件输送装置构建一种串 联压制装置。在串联压制线内,以尽可能小的间隔设置多个卑联压制机。利用形成在串联压制机的滑动件和直立件之间的空间设置工件输送装置。如权利要求1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串联压制机装置由串联压制线和工件输 送装置组成,该串联压制线由并排设置的多个串联压制机构成,该工件输 送装置包括主构件和臂构件。每个串联压制机包括底座、分布在该底座上的多个直立件和支承在所 述直立件上以上升(升高)或下降(降低)的滑动件。工件输送装置的主 构件设置在位于构成串联压制线的两个相邻串联压制机的直立件的内侧的 部分或区域处并且不会干涉所述滑动件。该臂构件保持在该主构件上以将 已被上游串联压制机压制的工件传送给下游串联压制机。在此串联压制装置内,串联压制线依次压制工件,而工件输送装置在 相邻的串联压制机之间输送工件。即,由工件输送装置的主构件驱动的臂 构件移动到上游加工站,以便通过其工件保持部保持已被上游串联压制机 压制的工件。然后,通过用主构件驱动臂构件,该工件保持部移动到下游 串联压制机以向其供给或输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串联压制装置,当使用工件输送装置将已被上游串联压 制机压制的工件传送给下游串联压制机时,可将上游串联压制机和下游串 联压制机之间的间隔缩短到接近最小。结果,第一串联压制机和第二串联 压制机之间的距离可尽可能小地缩短。这可缩短输送时间并可增加每单位 时内所压制工件的数量,从而提高生产率。另外,设置在串,制机的直 立件内侧的部分或区域处且不干涉滑动件的工件输送装置不会在压制期间 妨碍滑动件的上升和下降。根据权利要求2的串M制装置,将主构件设置在该形成于串联压制 机的滑动件和直立件之间形成的空间内可使串联压制机的宽度(垂直于输 送方向的尺寸)的增加最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串联压制装置,包括    由并排设置的多个串联压制机(10,20)构成的串联压制线,以及用于在相邻的串联压制机之间输送工件(W)的工件输送装置(50;70),    其特征在于,    该串联压制线的每个串联压制机(10,20)包括底座(11,21)、分布在该底座上的多个直立件(13a-13d,23a-23d)和支承在所述直立件上以上升或下降的滑动件(15,25);    该工件输送装置包括主构件和臂构件,该主构件(35L,35R;62,63)设置在位于构成所述串联压制线的相邻一对串联压制机的直立件的内侧的部分处并且不会干涉所述滑动件,该臂构件(40L,40R;65)可在一进入上游串联压制机(10)和从上游串联压制机缩回的位置与一进入下游串联压制机(20)和从下游串联压制机缩回的位置之间移动,以用于将已被上游串联压制机压制的工件传送给下游串联压制机,    其中,所述主构件(62,63)设置在一形成于所述上游串联压制机的直立件(13b)和所述与该上游串联压制机相邻的下游串联压制机的直立件(23a)之间的空间内,该空间包括一存在于上游直立件和下游直立件内侧的空间,并且    所述臂构件(40L,40R;65)是包括两个或多个关节(42L,42R,44L,44R;66,67)的多关节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伸仁中村尚范长谷部朝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