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初明进专利>正文

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045340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6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及建造方法,属于建筑物及其建造技术领域;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连接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墙板构件、楼板构件、T形墙柱构件、L性墙柱构件、十字形墙柱构件和带洞口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开有若干个与表面平行的纵向贯通孔洞,纵向边缘间隔设置与至少一个纵向孔洞相交的横向凹槽;在不同预制构件间的横向凹槽部位设置横向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内设置纵向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一层结构单元或单层建筑结构;多个结构单元连接构成多层或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多层、高层剪力墙建筑结构和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中,可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改善受力性能,节省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及其建造
,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有大量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中间环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从业人员素质、施工现场环境等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带来建筑性能、质量和耐久性等问题。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在工厂里制作,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预制混凝土空心构件自重小,运输安装方便,应用非常广泛。 将预制空心构件的孔洞内浇筑混凝土用作竖向受力构件,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可建造高层建筑,提高了建筑工业化水平。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存在水平接缝、竖向接缝等,接缝的受力性能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接缝构造措施一般追求达到与现浇混凝土一样的效果,但是由于接缝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是薄弱环节,影响了受力性能,而且易于开裂,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解决现浇混凝土结构和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及建造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可实现主要结构构件工厂化生产,提高预制构件间连接的可靠性,降低造价,节省资源和能源。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现浇混凝土和锚连钢筋连接而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墙板构件、楼板构件、T形墙柱构件、L性墙柱构件、十字形墙柱构件和带洞口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开有若干个(至少构件两侧各开一个)与表面平行的纵向贯通孔洞,纵向边缘间隔设置与至少一个纵向孔洞相交的横向凹槽;横向凹槽的侧视图为梯形、矩形等;不同预制构件间的横向凹槽相对布置,在横向凹槽组成的空间内设置横向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内设置纵向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一层结构单元或单层建筑结构;多个结构单元连接构成多层或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所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中的横向锚连钢筋为设置于接缝两侧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横向凹槽所组成的空间内的箍筋;或者所述横向锚连钢筋为设置于预制构件纵向边缘的预埋钢筋,外露部分为U形、L形,接缝两侧的预埋钢筋外露部分搭接在一起。所述与横向凹槽相交的纵向孔洞内插入纵向钢筋,该纵向钢筋与横向锚连钢筋组成钢筋骨架。所述预制构件接缝一侧预制构件横向凹槽之间的突起伸入到另一侧预制构件的横向凹槽内,使接缝两侧的预制构件至少有一个纵向孔洞全部或部分叠合在一起。为增加接缝可靠性,在接缝两侧预制构件叠合的纵向孔洞内插入纵向钢筋。当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作为承重墙,是由普通混凝土构成的空心板;当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作为非承重墙,是由轻质混凝土构成的空心板。通过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中科学布置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达到优化的受力效果。当采用轻质混凝土组成的非承重墙时,填充在孔洞内的混凝土可为普通混凝土,也可为轻质混凝土。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横向凹槽部位的一侧或两侧板面保留混凝土。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开有与表面平行的、连通至少一个纵向孔洞的不贯通横向孔洞;横向孔洞位于横向凹槽处,或者位于横向凹槽之间。所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的纵向孔洞和横向凹槽内填充普通混凝土,或者 填充再生骨料混凝土。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I)将工厂制作的预制墙板构件、楼板构件、T形墙柱构件、L性墙柱构件、十字形墙柱构件和带洞口墙体构件运送到现场。(2)将墙柱构件、墙板构件和带洞口墙体构件树立放置构成一层结构的竖向承重骨架,锚固于基础内的锚连钢筋插入纵向孔洞内;不同构件间的横向凹槽相对应,设置水平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内插入锚连钢筋,一端凸出预制构件表面一定长度。 (3)将预制楼板构件放置于竖向承重骨架之上,不同构件间的横向凹槽、纵向孔洞相对应;在纵向孔洞两端锚连钢筋端部塞入泡沫塑料块;在横向凹槽、纵向孔洞内设置锚连钢筋。(4)在组成竖向承重骨架的预制构件的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内浇筑混凝土,在预制楼板构件的横向凹槽、与横向凹槽相交的纵向孔洞及其他纵向孔洞的两端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硬化后,形成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一层结构单元或单层建筑结构。(5)多次重复(I)至(4),形成多层或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组成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的预制墙板构件、楼板构件、T形墙柱构件、L性墙柱构件、十字形墙柱构件和带洞口墙体构件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1)在预制板生产场地上,采用底模,顶模,侧模和多根用于制作预留孔的纵向钢管内模作模板;其中,侧模每间隔一定距离向内凹,顶模上开有与钢管内模形状尺寸相同的孔洞。(1-2)将侧模、顶模和底模组合在一起,布置钢筋网,将多跟钢管内模穿过一侧顶模的孔洞,穿过钢筋网的间隙,穿过另一侧顶模的孔洞;侧模内凹部分的端部与纵向钢管内模贴合在一起。(1-3)在侧模、顶模和底模组成的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抽出纵向钢管内模形成纵向贯通孔洞。( 1-4)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拆除底模,顶模,侧模,形成所述的预制混凝土空心构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通过在全部或部分纵向孔洞内布置纵向钢筋和锚连钢筋、浇筑混凝土实现层间墙体的连接。通过在横向凹槽内布置水平锚连钢筋、浇筑混凝土实现一层结构中不同预制构件的连接;或者将构件侧边的横向凹槽和横向凹槽间的突起咬合在一起,烧筑混凝土实现一层结构中不同预制构件的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I)工业化水平高本专利技术的剪力墙结构采用的预制构件为工厂化生产,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2)标准化程度高剪力墙结构以及其他墙体承重结构由平面墙体,L型、T型和十字型节点和洞口、楼板等组成;与此相对应,按照本专利技术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制作方法在工厂按照统一的规格、构造制作混凝土平面墙体构件、平面楼板构件、带洞口墙体构件,以及L型、T型、十字型墙柱构件等。(3)运输、安装方便。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预制构件内开有孔洞,重量轻,运输安装方便。(4)显著减少施工现场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剪力墙建筑结构显著减少或避免钢筋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和抹灰工程等,节约资源、节 省人工、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工程质量。(5)预制构件接缝连接方便、可靠。通过在横向凹槽内布置钢筋,在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和预制构件间浇筑混凝土,使纵向孔洞、横向凹槽以及预制构件间的后浇混凝土为一整体,提高预制构件间连接的可靠性,施工方便,避免使用阶段接缝开裂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用于剪力墙建筑结构中,也可用于框架-剪力墙建筑结构中剪力墙结构部分。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构件间的连接示意图,横向凹槽相对布置。图3是图2中的截面示意图,横向锚连钢筋为箍筋。图4是图2中的截面示意图,横向锚连钢筋由预埋U形钢筋组成。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构件间的连接示意图,横向凹槽与凹槽间突起咬合在一起。图6是图5中的截面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平板构件示意图,横向凹槽的侧视图为梯形。图8是图7中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平板构件示意图,横向凹槽的侧视图为矩形。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建筑结构,该建筑结构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现浇混凝土和锚连钢筋连接构成,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墙板构件、楼板构件、T形墙柱构件、L性墙柱构件、十字形墙柱构件和带洞口墙体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构件内开有若干个与表面平行的纵向贯通孔洞,纵向边缘间隔设置与至少一个纵向孔洞相交的横向凹槽;不同预制构件间的横向凹槽相对布置,在横向凹槽组成的空间内设置横向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内设置纵向锚连钢筋;在纵向孔洞、横向凹槽内填充混凝土形成一层结构单元或单层建筑结构;多个结构单元连接构成多层或高层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初明进
申请(专利权)人:初明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