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组合凸轮式换色基座,该换色基座包括多个换色机构,换色机构包括用来选择导纱器滑架的切换滑块、杠杆和动力装置,杠杆两端分别设置有切换滑块、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推动杠杆一端,杠杆的另一端带动切换滑块向上运动,切换滑块上设置有使切换滑块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驱动的凸轮,凸轮的曲面推动安装在其下方杠杆的一端,通过杠杆带动切换滑块运动,或采用凸轮直接作用在切换滑块上,凸轮曲面变化带动切换滑块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各相关部件不容易损坏,维修少,使用寿命长,改变了传统采用电磁铁来分别推动所需切换滑块的结构,避免了电控部分造成的干扰大、稳定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用的换色基座,属于电脑针织横机制造
技术介绍
电脑针织横机在工作过程中,经常用到多种颜色的纱线来构成织物的组织,这就需要通过换色装置选择不同的导纱器滑架(也称乌斯座),带动相应纱嘴中的纱线来编织各种织物。现有的换色装置一般均采用电磁铁配合杠杆推动的方式来实现其功能,杠杆为跷跷板式设置。电磁铁顶杆伸出时,推动杠杆的一端,杠杆的另一端则翘起带动切换滑块向上运动,不选择导纱器滑架;电磁铁顶杆缩回时,杠杆不起作用,切换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选择导纱器滑架。上述导纱器滑架的上端为两边高中间低的凹槽状,切换滑块在向下运动后落入导 纱器滑架的凹槽内,凹槽的两边挡住切换滑块,电脑针织横机的天桥带动切换滑块在左右运动时带动导纱器滑架滑行,即选择了导纱器滑架;切换滑块向上运动后,其脱离导纱器滑架上端的凹槽,切换滑块在左右运动时则带动不了导纱器滑架滑行,即不选择导纱器滑架。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生产制造的电脑针织横机一般均采用上述的原理,其缺点是I、每个电磁铁都有连接控制线,再加上电磁铁的磁场较大,造成电控部分的干扰较大,会出现机头编织运动不按规则、乱选针、度目出错等问题,影响电控稳定性和可靠性;2、电磁铁瞬间工作冲击力大,容易损坏切换机架和电磁铁自身,切换启用频率高,噪声大,维修率高、更换不方便;3、单个电磁铁不能正常工作时,不能尽快确定,也无法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组合凸轮式换色基座,该换色基座结构简单,不易损坏且成本低。为了达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组合凸轮式换色基座,包括多个换色机构,所述换色机构包括用来选择导纱器滑架的切换滑块、杠杆和动力装置,所述杠杆为跷跷板式设置,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切换滑块、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推动杠杆一端,杠杆的另一端带动切换滑块向上运动,所述切换滑块上设置有复位弹簧,在动力装置推动杠杆一端的力度解除后,复位弹簧使切换滑块向下复位。本专利技术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的凸轮,所述凸轮的曲面推动安装在其下方杠杆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凸轮与杠杆一端之间设置有顶销,顶销上端紧靠凸轮的曲面,其下端作用在杠杆的一端。为了减少凸轮的曲面与顶销之间的摩擦力,在凸轮和顶销之间设置有轴承。在凸轮推动杠杆一端的力度解除后(即凸轮的凹陷部位的曲面与顶销接触时),复位弹簧使切换滑块向下复位。切换滑块在向下运动时也将带动杠杆一端向下,此时设置在凸轮下的杠杆一端将向上运动,从而带动顶杆向上运动,此过程是顶杆的复位的过程。为了更加有利于顶杆的复位,所述顶销上设置有弹性装置,在凸轮的突出部分曲面给顶销施加压力使其向下运动后,所述弹性装置将顶销向上复位。电脑织针横机在使用上述换色基座时,可以采用一个电机带动一个凸轮(电机通过将凸轮安装在电机轴上实现驱动),但经济的方式是一个电机轴上设置多个不同形状的凸轮,具体的,如可以一个电机轴上设置有四个凸轮,每个凸轮对应一个换色机构,这样一个电机便可以驱动多个换色机构。一般情况下,单系统的电脑针织横机的换色基座由八个并排的换色机构构成,从一端起,相邻四个换色机构的凸轮设置在一个电机轴上。 所述八个换色机构的凸轮依次为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四凸轮、第五凸轮、第六凸轮、第七凸轮和第八凸轮,每个凸轮按角度均分为八份,顺时针依次为第一凸轮块、第二凸轮块、第三凸轮块、第四凸轮块、第五凸轮块、第六凸轮块、第七凸轮块和第八凸轮块,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的凸轮块状态如下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的第一凸轮块突出;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四凸轮的第二凸轮块突出,第三凸轮的第二凸轮块凹陷;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的第三凸轮块突出,第四凸轮的第三凸轮块凹陷;第一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的第四凸轮块突出,第二凸轮的第四凸轮块凹陷;第一凸轮的第五凸轮块凹陷,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的第五凸轮块突出;第一凸轮、第三凸轮的第六凸轮块凹陷,第二凸轮、第四凸轮的第六凸轮块突出;第一凸轮、第四凸轮的第七凸轮块凹陷,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的第七凸轮块突出;第一凸轮、第三凸轮的第八凸轮块突出,第二凸轮、第四凸轮的第八凸轮块凹陷;第五凸轮、第六凸轮、第七凸轮和第八凸轮的凸轮块状态与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和第四凸轮的凸轮块状态对称。上述所述凸轮块的突出或凹陷指的是凸轮的曲面在所述凸轮块处的突出或凹陷。本专利技术换色基座另一种结构形式是所述切换滑块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基座上,通过电机驱动的凸轮安装在切换滑块的上方,切换滑块的顶端与凸轮的曲面接触,所述切换滑块上还设置有复位装置,在切换滑块顶端与凸轮的突出部分之间的接触转向与凸轮的凹陷部分曲面之间接触时,所述复位装置使切换滑块向上复位。同样,为了减少凸轮的曲面与顶销之间的摩擦力,凸轮与切换滑块的顶端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复位装置为套设在切换滑块上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固定在切换滑块的上端,其下端固定在基座上。同上述结构的换色基座一样,一个电机轴上可设置有多个不同形状的凸轮,每个凸轮对应一个换色机构。优选所述换色基座由八个并排的换色机构构成,从一端起,相邻四个换色机构的凸轮设置在一个电机轴上。本专利技术改变了原采用组合电磁铁来分别推动所需切换滑块的结构,避免了电控部分造成的干扰大、稳定性差的缺点。本专利技术利用电机驱动组合的凸轮,推动所需切换滑块,由切换滑块带动导纱器滑架,凸轮与切换滑块之间工作配合无冲击力,因此噪声也小;其减少了电路控制连接,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各相关部件也不容易损坏,维修少,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电脑针织横机换色基座安装在天桥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换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两组凸轮在初始状态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对应的凸轮转动一定角度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电脑针织横机的换色基座包括多个换色机构,一般情况下,单系统的电脑针织横机的换色基座具有6至8个换色机构,这些换色机构依次排在一起;双系统则需要再加6至8个换色机构,12至16个换色机构并排成两行,如图I所示;而三系统、四系统则以此类推。本专利技术的换色机构如图2所示,包括用来选择导纱器滑架的切换滑块2、杠杆3和动力装置,所述杠杆3为跷跷板式设置,其中部采用轴4固定,杠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切换滑块2、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推动杠杆3 —端,杠杆3的另一端带动切换滑块2向上运动,所述切换滑块2上设置有复位弹簧10,复位弹簧10设置在切换滑块2和安装盖板11之间,在动力装置推动杠杆3 —端的力度解除后,复位弹簧10使切换滑块2向下复位。所述动力装置摒弃传统采用组合电磁铁来分别推动所需切换滑块2的结构,其包括电机驱动的凸轮6,所述凸轮6安装在电机轴5上,凸轮6下方为杠杆3,凸轮6的曲面作用在杠杆3的一端,即凸轮6的曲面推动杠杆3的一端。如图2所示,还可以在凸轮6与杠杆3之间设置顶销8,所述顶销8上下活动地安装在凸轮6下方的基座12上,其上端紧靠凸轮6的曲面,其下端作用在杠杆3的一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优选电机作为凸轮6的动力,但实现凸轮6的转动并不仅限于电机,其他能够实现驱动凸轮6转动的方式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组合凸轮式换色基座,包括多个换色机构,所述换色机构包括用来选择导纱器滑架的切换滑块(2)、杠杆(3)和动力装置,所述杠杆(3)为跷跷板式设置,其两端分别设置有切换滑块(2)、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推动杠杆(3)一端,杠杆(3)的另一端带动切换滑块(2)向上运动,所述切换滑块(2)上设置有复位弹簧(10),在动力装置推动杠杆(3)一端的力度解除后,复位弹簧(10)使切换滑块(2)向下复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驱动的凸轮(6),所述凸轮(6)的曲面推动安装在其下方杠杆(3)的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