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光板、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7804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光板、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涉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设计技术领域。其中所述导光板的主体为一平板,在所述平板的光入射端处形成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与所述平板的一外侧面相平齐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与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其中,所述平板与所述凸起部交接处的预设上表面区域形成有反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少导光板的光损失,提升导光板光效率,改善液晶显示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
,具体涉及一种导光板、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发光,需要背光模组提供光线。背光模组是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后面的一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的视觉效果。背光模组按照光源的设置位置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由于侧光式背光模组有轻量、薄型、低耗电的优点,符合目前市场的发展趋势,得 到广泛的使用。侧光式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光源、导光板、底反射片、光学膜材、结构件(背板、框架、灯条板等等)。其中,光学膜材通常设置在导光板和液晶面板之间,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底反射片围设在导光板的后侧,用于反射光线。背光模组中最核心技术为导光板的光学技术,导光板用于基于光散射原理将入射光转换成平面光,从导光板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光学膜材的扩散、增亮等,形成所需要的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目前液晶显示器已经应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包括智能手机的手持设备,人们对液晶显示装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高分辨率、3D显示等等,为保持具有良好的显示效果,背光模组就必须拥有更高的亮度,同时还需要满足薄型化甚至超薄型的结构设计要求。现有技术的导光板变得越来越薄,因此要求作为光源的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 LED)的厚度也随之变薄。而LED变薄后由于其技术能力的限制,光通量也会下降,从而影响到液晶显示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光板、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减少导光板的光损失,提升导光板光效率,改善液晶显示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方案如下—种导光板,所述导光板的主体为一平板,在所述平板的光入射端处形成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与所述平板的一外侧面相平齐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与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其中,所述平板与所述凸起部交接处的预设上表面区域形成有反射层。优选地,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凸起部为一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平板的上表面交接;从所述斜面延伸至所述平板的上表面的预定区域处形成有所述反射层。 优选地,上述导光板中,所述楔形块沿所述光入射方向的截面为梯形。优选地,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平板经过挤压成型,所述楔形块经过注塑成型,所述楔形块与所述平板通过光学胶水粘接在一起。优选地,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反射层为经真空离子溅射工艺形成的镀层。优选地,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光入射端面经冲压裁切成锯齿状。优选地,上述导光板中,所述平板中布设有多个网点。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包括以上所述的导光板,还包括至少一个背光模组灯,所述背光模组灯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侧边。优选地,上述侧光式背光模组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下方的背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方的上框架;其中,在所述背板和所述导光板之间还设置有底反射片,在所述导光板和所述上框架之间还设置有光学膜材。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以上所述的侧光式背光模组。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导光板、侧光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利用形成在导光板上的反射层,有效地提高了光效率,防止由于凸起部到平板的过渡区引起的光损失,同时还能提升背光模组入光侧的画面品质;并且,本技术实施例还采用导光板的凸起部与主体平板分别加工成型的方式,可以使得超薄导光板的制作不再拘泥于注塑机台能力限制,使得导光板的尺寸厚度均能得到突破。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光板的光损失示意图;图3为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一种形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另一种形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凸起部的又一种形状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加工设备及流程示意图;图8㈧ 图8(E)为本技术实施例在制作所述导光板的各个步骤中得到的产品不意图;图9为溅射工艺得到反射层的作业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基于对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甚至超薄型的结构设计需求,导光板的厚度变得越来越薄,而作为背光模组的LED如果随之变薄则会降低光通量,为保证背光模组亮度,通常仍然采用较厚的LED作为光源,从而出现了 LED厚度大于导光板厚度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采用特殊的结构设计,使得导光板的光入射端的厚度大于导光板主体的厚度,这样既可以使用主体厚度较薄的导光板,又可以使得LED的入射光尽可能地导入导光板。以下将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照图I 2,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的主体为一平板11,该平板11为一长方体形状基材,其厚度为H2,所述平板11中通常可以布设有多个网点,对光线进行漫反射。在该平板11的光入射端处形成有向上凸起的一凸起部12,所述凸起部12具有与所述平板11的一外侧面111相平齐的外端面121,所述外端面121与所述外侧面111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可以进一步通过冲压裁切成锯齿状,以更好地接收来自背光模组的光线。图2进一步示出了作为光源的LED14,LED14位于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一侧,LED14的厚度与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的厚度相接近。图2还示出了 LED14的入射光的入射方向,如图2中箭头所示。从图I、图2可以看出,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的厚度Hl大于平板11的厚度H2,由于凸起部12增加了导光板入射光端面的厚度,从而使得更多的入射光得以导入至导光板。 在所述导光板上,从光入射端向平板11过渡的区域,容易发生漏光现象,如图2中的圆形区域所示,漏光将导致光效降低并降低画面显示效果。为减少或避免漏光,本实施例进一步在所述平板11与所述凸起部12交接处的预设上表面区域形成有能够反射光线的反射层13,用以反射可能从该区域逸出的光线。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反射层13形成在由所述凸起部12过渡到所述平板11的部分上表面上。具体的,所述反射层13可以通过真空离子溅射工艺镀膜形成、或者是通过涂覆反射材料形成、或者是通过贴附反射片形成。图3示出了一种侧光式背光模组的结构,按照从下到上的次序,该背光模组依次包括底反射片22、导光板23、扩散片24、下棱镜片25、上棱镜片26和遮光片27。所述遮光板27为一中部镂空结构,以使得光线能够透过镂空部进入液晶面板,同时还可以利用所述遮光板27不透光的边缘,防止或减少液晶面板的边缘漏光。此外,还可以利用所述遮光板27的边缘,粘附液晶面板。图3所示的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有框架21。另外,该背光模组还可以包括光源20,光源20设置在导光板23的光入射端面一侧。另一种可以达到减少上述光线逸出效果的方案,是在光学膜材中的扩散片24前端增加黑色胶带28,防止在楔形面处逸出光线,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也会损失约5%的光效率,加之楔形面处的光损失,总损失可以达到约10%。本实施例直接在导光板上形成反射层,可以将光线反射后重新加以利用,从而减少或避免了光损失,提高了光效率。综上,通过以上结构,本实施例能够增加了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主体为一平板,在所述平板的光入射端处形成有一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与所述平板的一外侧面相平齐的外端面,所述外端面与所述外侧面形成所述导光板的光入射端面;其中,所述平板与所述凸起部交接处的预设上表面区域形成有反射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扬周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