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形发光灯以及照明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7637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形发光灯以及照明器具,即容易进行发光体向安装体的固定的管形发光灯以及具备该管形发光灯的照明器具。管形发光灯1包括:发光体(3、4、5);安装体(6),具有平面部(21)、一对凹部(22、22)以及卡止部(23、23);多个固定机构(7),当将固定部本体(29)插入凹部(22)时,被卡止部(32、32)卡止于卡止部(23),固定片(31)按压基板(11)的一面(11a)侧而将基板(11)的另一面(11b)侧按压于平面部(21);透光性的管体(8),收容有安装体(6)以及发光体(3、4、5);以及灯头(9、10),设在管体(8)的端部(8d、8e)。(*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一种以半导体发光元件作为光源的管形发光灯(lamp)以及具备该管形发光灯的照明器具。
技术介绍
在办公室(office)等的照明中,使用直管形荧光灯,但近年来,正逐渐使用以功 耗小、发热量低且长寿命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作为光源的直管形LED灯。该直管形LED灯是在作为散热构件的安装体上排列设置有多个发光体(LED模块(module))的灯,所述发光体是在包含玻璃环氧(glass epoxy)材料等的合成树脂板或招等的金属板的长方形基板上,呈列状安装有多个LED而成。并且,发光体经由该基板上所设的安装孔,通过螺固而固定于安装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陶瓷(ceramic)基板其自身具有电绝缘性并且难以随年代发生劣化,因此近年来正取代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基板而得到使用。但是,在螺固部易产生裂痕(crack),要防止该裂痕,须避免陶瓷基板产生翘曲。而且,对于安装陶瓷基板的安装体,也须避免其安装面产生翘曲(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10-170903号公报(第6页,第3图、第8图)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11-91135号公报(第9页,第2图)发光体借助螺丝的固定须在基板上设置安装孔,并在安装体上形成螺丝孔,因此存在耗时耗工的缺点。而且,近年来,正取代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基板而使用陶瓷基板,所述陶瓷基板具有电绝缘性,并且难以随年代发生劣化。但是,陶瓷基板存在易因螺固的按压力而破裂的缺点。防止翘曲的陶瓷基板设置有防止其翘曲的附加构成物,因此存在相对较昂贵的陶瓷基板变得更为昂贵的缺点。而且,具有未产生翘曲的安装面的安装体也存在下述缺点,即,在安装面的加工等时耗时耗工而须昂贵地形成。而且,不只是陶瓷基板,对于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基板而言,基板借助螺固的固定也须在基板上设置安装孔,并在安装体上形成螺丝孔,因此也存在耗时耗工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发光体向安装体的固定的管形发光灯以及具备该管形发光灯的照明器具。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进行发光体向安装体的固定的管形发光灯以及具备该管形发光灯的照明器具。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是具有发光体、安装体、固定构件、管体以及灯头而构成。发光体具有长条的基板以及安装在该基板的一面侧的半导体发光元件。安装体以具有平面部、一对凹部以及卡止部的方式而形成。并且,在平面部上按压有基板的另一面侧且配设发光体。平面部遍布安装体的长边方向而形成。一对凹部是在平面部的两侧遍布长边方向而形成。卡止部形成在凹部内。而且,安装体以具有安装槽以及一对侧槽的方式而形成,所述安装槽是在所述安装体的一面遍布长边方向而形成且配设所述发光体,所述一对侧槽是在所述一面的两侧的侧面分别遍布长边方向而形成。固定机构是具有固定部本体、固定片以及被卡止部而形成。固定机构是通过多个来将发光体固定于安装体,当将固定部本体插入安装体的凹部时,被卡止部卡止于安装体的卡止部,固定片按压发光体的基板的一面侧而将基板的另一面侧按压于安装体的平面部。而且,固定构件包括多个固定机构。多个固定机构具有卡止板部、固定板部以及连结板部,所述连结板部将所述卡止板部与固定板部以彼此正对的方式予以连结,当将所述卡止板部插入所述侧槽并卡止时,所述固定板部按压所述基板的表面侧而将所述基板的另一面侧按压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管体具有透光性,且收容有安装体以及发光体。并且,灯头具有与半导体发光元件电性连接的供电用接触件,且设在管体的至少一个端部。(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形成有一对凹部,且固定构件的至少一部分配设在凹部内,并且对发光体的缘部进行固定,因此能够防止固定构件阻挡从发光元件出射的光。附图说明图I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局部切开概略正视图。图3 (a)、图3 (b)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图3 (a)是概略左侧视图,图3(b)是概略右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灯头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概略立体图。图6是表示本技术的第I实施方式的安装体的局部概略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灯头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概略立体图。图10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局部切开概略正视图。图12 (a)、图12 (b)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图12 (a)是概略左侧视图,图12(b)是概略右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管形发光灯的灯头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概略侧视图。图14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概略立体图。图15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概略侧视图。图16是表示本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的安装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17是表示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的概略立体图。图18是表示本技术的第4实施方式的未安装管形发光灯时的照明器具的局部切开概略侧视图。 I、51 :管形发光灯2、102 :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3、4、5、103、104、105 :发光体5b、105b :发光体的另一端侧6、106:安装体6b :安装体的另一端侧6c、106c :安装体的一端侧端面6d、106d :安装体的另一端侧端面7,53,107 :作为固定机构的固定构件8、IO8:管体8a、108a :管体的外表面8b、108b :管体的内面8c、108c :管体的中心轴8d、108d :管体的一个端部9、10、109、110 :灯头9b、10b、109b、110b :灯头的底面9c、10c、109c、IlOc :灯头的开口端面9d、10d、109d、110d :灯头的外表面IOa:灯头的外底面11、111:基板Ila:基板的一面IlbUllb :基板的另一面IlcUld :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侧Ilf:端面12、17、28、112、117、128 :母连接器13、14、113、114 :配线图案15、16、20、46、48、115、116、120、143、145 :导线18、118:跨接线19、45、47、119、142、144 :公连接器21 :平面部22、40、125、138 :凹部22a、22b:内壁22c :底面23 :卡止部24、124:圆弧状面25、126:凸部26、122:阶差面 27、127:螺丝孔29、54:固定部本体29a :固定部本体的下部侧29b :固定部本体的上部侧29c、54a :固定部本体的上端29d、54b :固定部本体的下端30 :形成限制机构的突出片30a:突出片的前端30b:突出片的根部30c:突出片的上端30d:突出片的下端面31、55:固定片31a:固定片的前端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形发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体,具有在两侧遍布长边方向所形成有的一对凹部;固定构件,至少一部分分别配设在所述一对凹部内;以及发光体,配设在所述一对凹部间,并且缘部通过所述固定构件被固定于所述安装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高嗣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