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昆明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行走支撑机构之行李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33724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03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行走支撑机构之行李车,是由车体、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和限位装置组成,车体的两个底脚装有脚轮,车体上具有二个卡块;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是由第一摆杆、连杆、短连杆、第二摆杆和车体组成,横梁连接在二根第一摆杆之间,二根第一摆杆的顶端通过轴枢接在车体上,二根第一摆杆的底脚安装有脚轮,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连杆之间设置限位装置,连杆的另一端与横梁铰接,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与车体铰接,短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杆和连杆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省力不影响人们行走速度,能较大幅度降低人们推或拉行李车的劳动强度,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行李车,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行走支撑机构之行李车
技术介绍
人们拉着或推着行李车行走搬运货物,处于行走状态的行李车不能自行平衡,搬运途中不方便人们休息,而且需要人们用手上提车架的力远大于推或拉行李车行走的力,人们的劳动强度大,易造成人们疲劳,降低劳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行走支撑机构之行李车,该行李车在行走状态能自行平衡,人们无需用手上提车架,只需拉或推车架,行李车便能在方砖人行道等较平整 的路面或地板上行走,省力不影响人们行走速度。本技术是由车体、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和限位装置组成,车体的两个底脚装有脚轮,车体上具有二个卡块;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是由第一摆杆、连杆、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车体组成,横梁连接在二根第一摆杆之间,二根第一摆杆的顶端与阶梯轴固连,二根第一摆杆的底脚安装有脚轮,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连杆之间设置限位装置,连杆的另一端与横梁铰接,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与车体铰接,,短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杆和连杆铰接;限位装置是由限位销、二个控制销、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和辅助限位杆构成,限位销固定在连杆上,二个控制销固定在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辅助限位杆固定在车体上,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具有环形手柄,限位销是由限位销体、第二弹簧和限位销座组成,限位销座固定在连杆上,限位销体活动穿设在限位销座的孔中,限位销体的下端设置第二弹簧,限位销体的上端呈锥形并能穿过连杆和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孔,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与连杆锁定,不能相对滑动;控制销是由控制销体、控制销座和第一弹簧构成,控制销体活动穿设在控制销座的孔中,控制销体的下端设置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位于控制销体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之间。限位装置的工作原理是由于辅助限位杆的作用,转动第一摆杆容易实现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连杆共线,按压左控制销体并向左拉固连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环形手柄,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向左滑至听到限位销的限位销体弹出止,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下边缘上面与连杆下边缘下面配合、第二摆杆前后面凸起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前后面凹槽配合保持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连杆共线位置固定实现限位;按压右控制销体并向右拉固连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环形手柄,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向右滑至听到限位销弹出止解除限位。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和原理若要将行李车从放置状态变成使用状态时,将行李车置于直立状态,由于辅助限位杆的作用,转动第一摆杆容易实现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连杆共线,按压左控制销体并向左拉固连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环形手柄,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向左滑至听到限位销弹出止,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下边缘上面与连杆下边缘下面配合、第二摆杆前后面凸起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前后面凹槽配合保持第二摆杆、短连杆和连杆共线位置固定实现限位,转动车体至四个脚轮着地,将待搬运货物装满行李车,拉或推车架实现搬运货物。若将行李车从使用状态变成放置状态时,将行李车置于直立状态,按压右控制销体并向右拉固连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环形手柄,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向右滑至听到限位销弹出止解除限位,轻拉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环形手柄,同时转动第一摆杆至其由卡块卡住,行李车处于放 置状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省力不影响人们行走速度,能较大幅度降低人们推或拉行李车的劳动强度,提高人们的劳动生产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展开行走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收起放置状态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处于行走状态时的限位装置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处于放置状态时的限位装置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处于行走状态时的限位装置侧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处于行走状态时的限位装置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由车体10、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2和限位装置4组成,车体10的两个底脚装有脚轮12,车体10上具有二个卡块11 ;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2是由第一摆杆21、短连杆26、连杆22和第二摆杆24组成,横梁23连接在二根第一摆杆21之间,二根第一摆杆21的顶端通过轴25枢接在车体10上,二根第一摆杆21的底脚安装有脚轮12,第二摆杆24、短连杆26和连杆22之间设置限位装置4,连杆22的另一端与横梁23铰接,第二摆杆24的另一端与车体10铰接,短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杆24和连杆22铰接;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限位装置4是由限位销A、二个控制销B、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和辅助限位杆15构成,限位销A固定在连杆22上,二个控制销B固定在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辅助限位杆15固定在车体10上,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具有环形手柄47,限位销A是由限位销体44、第二弹簧45和限位销座46组成,限位销座46固定在连杆22上,限位销体44活动穿设在限位销座46的孔中,限位销体44的下端设置第二弹簧45,限位销体44的上端呈锥形并能穿过连杆22和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的孔,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与连杆22锁定,不能相对滑动;控制销B是由控制销体41、控制销座42和第一弹簧43构成,控制销体41活动穿设在控制销座42的孔中,控制销体41的下端设置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位于控制销体41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之间。限位装置4的工作原理是如图5所示,车体10呈放置状态,限位装置4呈折叠收起状态,若将行李车从放置状态变成使用状态时,由于辅助限位杆15的作用,转动第一摆杆21容易实现第二摆杆24、短连杆26和连杆22共线,按压左控制销体B并向左拉固连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的环形手柄47,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向左滑至听到限位销A的限位销体44弹出止,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下边缘上面与连杆22下边缘下面配合、第二摆杆24前后面凸起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前后面凹槽配合保持第二摆杆24、短连杆26和连杆22共线位置固定实现限位;若将行李车从使用状态变成放置状态时,按压右控制销体并向右拉固连于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上的环形手柄,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向右滑至听到限位销的限位销体弹出止解除限位。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图3和图5是放置状态,若将行李车变成使用状态时,将行李车置于直立状态,由于辅助限位杆15的作用,转动第一摆杆21容易实现连杆22、短连杆26和第二摆杆24共线,按压左侧控制销B的控制销体41并向左拉固定在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的环形手柄47,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向左滑至听到限位销A的限位销体44弹出止,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下边缘上面与连杆22下边缘下面配合、第二摆杆24前后面凸起与开口回字形 滑动套筒48前后面凹槽配合保持连杆22、短连杆26和第二摆杆24共线位置固定,转动车体10至四个脚轮13着地,转动并伸出自由转动拉杆3便可拉其行走,此时,车体10的状态如图I和图2所示,限位装置4的状态如图4、图6和图7所示。若将行李车变成使用状态时,将行李车置于直立状态,按压右侧控制销B的控制销体41并向右拉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的环形手柄47,使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向右滑至听到限位销A的限位销体44弹出止,轻拉开口回字形滑动套筒48上的环形手柄47,同时转动第一摆杆21至其由卡块11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具有行走支撑机构之行李车,其特征在于:是由车架(10)、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2)和限位装置(4)组成,车架(10)的两个底脚装有脚轮(12),车架(10)上具有二个卡块(11);双摆杆双自由度机构(2)是由第一摆杆(21)、连杆(22)、第二摆杆(24)、短连杆(26)和箱体(10)组成,横梁(23)连接在二根第一摆杆(21)之间,二根第一摆杆(21)的顶端通过轴(25)枢接在车架(10)上,二根第一摆杆(21)的底脚安装有脚轮(12),第二摆杆(24)、短连杆(26)和连杆(22)之间设置限位装置(4),连杆(22)的另一端与横梁(23)铰接,第二摆杆(24)的另一端与车架(10)铰接,短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摆杆(24)和连杆(22)铰接;限位装置(4)是由限位销(A)、二个控制销(B)、滑动套筒(48)和辅助限位杆(15)构成,限位销(A)固定在连杆(22)上,二个控制销(B)固定在滑动套筒(48)上,辅助限位杆(15)固定在箱体(10)上,滑动套筒(48)上具有环形手柄(47),限位销(A)是由限位销体(44)、第二弹簧(45)和限位销座(46)组成,限位销座(46)固定在连杆(22上,限位销体(44)活动穿设在限位销座(46)的孔中,限位销体(44)的下端设置第二弹簧(45),限位销体(44)的上端呈锥形并能穿过连杆(22)和滑动套筒(48)上的孔,使滑动套筒(48)与连杆(22)锁定,不能相对滑动;控制销(B)是由控制销体(41)、控制销座(42)和第一弹簧(43)构成,控制销体(41)活动穿设在控制销座(42)的孔中,控制销体(41)的下端设置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位于控制销体(41)与连杆(22)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向军南栋祥孙艳萍刘景扬胡季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