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书瑾专利>正文

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3006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压拉拔机自动上料装置,其装有工件辊道、支撑托辊;芯杆座上有可以分合的芯杆挡板;推料板上有可以分合的工件挡板;外模座上有芯杆夹头。工件在辊道的推动下穿过芯杆座、推料板的中心孔到达支撑托辊上,再用工件挡板夹持由推料板推送到内模处,推料板再退回,用其上的工件挡板将工件顶推入模具中完成上料过程。该机构实现了不需要装卸内模和移动芯杆的自动上料,显著提高了拉拔机的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金属塑性变形加工设备的上料装置,尤 其是一种用于液压钢管拉拔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通过塑性变形对金属进行加工是一种常用的工艺方法,钢管 就常用拔制进行进一步加工,其中大直径钢管的拔制一般使用液 压拉拔机。在现有公知的液压拉拔机上涉及上料作业的机构有装 有外模的外模座、装有内模和螺母的内模芯杆、定位内模芯杆的 芯杆座、推料板、推料油缸等功能部件。其中外模轴线与芯杆座 的中心孔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内模是可拆卸的装在芯杆的前端 (为叙述方便,各零部件以朝向外模座方向的一面为前端或前 侧、前面,背向外模座方向的一面为后端或后侧、后面,),芯杆 后端穿过芯杆座的中心孔并装有螺母,螺母的外径大于芯杆座中 心孔的直径,螺母顶在芯杆座的后侧,使芯杆不能向前移动,以 承受拉拔力。拔制钢管时内模是位于外模中。拉拔钢管上料时先 要将芯杆向后移动,使内模从外模中移出,然后将内模从芯杆上 卸下,再将芯杆继续向后移动使其前端距外模座的距离大于钢管 长度,将钢管置于芯杆前端和外模座之间。向前移动芯杆使其穿 过钢管的内孔,直至芯杆的前端从钢管的前端露出,把内模再装在芯杆前端上。启动推料油缸,使推料板顶推钢管的后端,将钢 管、内模、芯杆一起向外模中推送,直至芯杆后端的螺母顶到芯 杆座的后侧,这时就可以拉拔了。以上的上料过程效率很低,造 成液压拉拔机辅助时间远长于拔制时间,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特 别是在拔制大口径钢管时内模重达几百公斤,装卸非常困难。这 个问题已成为拉拔技术发展的重大障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结构的上料装置,使液压拉 拔机拔制钢管上料时不需要装卸内模和移动芯杆,实现自动上 料,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为实现这个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 液压拉拔机自动上料装置由外模座、芯杆座、内模、芯杆、芯杆 螺母、工件辊道、芯杆挡板、推料板、推料油缸、工件挡板、芯 杆夹头、支撑托辊、驱动机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其特 征是芯杆座中心孔的直径大于钢管工件的外径;芯杆座背向外模 座一侧有工件辊道;芯杆座背向外模座的面上安装有可移动的芯 杆挡板;芯杆座和外模座之间有支撑托辊;推料板中心孔的直径 大于钢管工件的外径,推料板朝向外模座的面上安装有可移动的 工件挡板;外模座朝向芯杆座的面上有芯杆夹头;芯杆螺母的外 径小于钢管工件的内径。工件辊道的辊子连接有驱动机构,并装有压辊。 工件辊道的辊子也可以是两半式辊子,两半各自自由转动, 中间留有空隙,空隙中有拉料钩,拉料钩安装在传动链条上。 芯杆挡板分为几块,各块由驱动机构带动可以分开或合拢,在合拢时,芯杆挡板与芯杆座贴合;分开时各块距芯杆座中心孔 中心的最小径向尺寸大于工件外圆的半径,合拢时各块距芯杆座 中心孔中心的最小径向尺寸大于芯杆外圆的半径小于芯杆螺母 外圆的半径。芯杆挡板也可以是一块整体,其上开有缺口;芯杆挡板由驱 动机构带动,使其上的缺口接近或远离芯杆座中心孔的中心,在 接近芯杆座中心孔的中心时芯杆挡板与芯杆座贴合;在缺口接近 芯杆座中心孔的中心时芯杆挡板上距芯杆座中心孔中心的最小 径向尺寸大于工件外圆的半径,合拢时芯杆挡板上距芯杆座中心 孔中心的最小径向尺寸大于芯杆外圆的半径小于芯杆螺母外圆 的半径。工件挡板分为几块,各块由驱动机构带动可以分开或合拢, 在合拢时,工件挡板与推料板贴合;分开时各块距推料板中心孔 中心的最小径向尺寸大于工件外圆的半径,合拢时各块距推料板 中心孔中心的最小径向尺寸小于工件内圆的半径。支撑托辊连接有驱动机构,可以伸縮。芯杆夹头连接有驱动机构,可以夹紧和松开。这种上料机构工作时,装上内模的芯杆其前端被芯杆夹头夹 紧固定,其后端由支撑托辊支撑。钢管工件置于工件辊道上,被 工件辊道推送前进。这时推料板的位置接近芯杆座,处于芯杆座 和支撑托辊之间。芯杆座上分为几块的芯杆挡板在驱动机构的带 动下各块相互分开,各块围成的空隙变大,可以让钢管从中穿过。 如采用带缺口的整体芯杆挡板,则芯杆挡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 其缺口离开芯杆座中心孔,以让钢管通过。此时推料板上的工件 挡板也与芯杆挡板的动作类似,处于让钢管通过的状态。这样钢 管工件在工件辊道推送下顺次通过芯杆挡板间的空隙、芯杆座中 心孔、推料板中心孔、工件挡板间的空隙,直至钢管前端到达支 撑托辊处。这时支撑托辊下降一段距离,由支撑芯杆变为支撑钢 管。然后工件挡板在驱动机构带动下各块合拢夹紧钢管。启动推 料油缸前进,推料板就带着钢管继续向前移动。在推料板经过中 间的支撑托辊时,支撑托辊下降让推料板通过,推料板过去后支 撑托辊再升起继续支撑钢管。这时芯杆夹头松开以使钢管通过。 推料板推送钢管至其前端到达内模处。然后驱动机构使工件挡板 各块相互分开以松开钢管,推料油缸反向推料板后退,直至推料 板上的工件挡板前端运动到钢管后端之后。再使驱动机构带动工 件挡板各块相互合拢,使工件挡板各块围成的空隙小于钢管外径;同时芯杆座上的芯杆挡板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各块相互合 拢,各块围成的空隙变小,或整体芯杆挡板的缺口接近芯杆座中 心孔的中心,以挡住芯杆螺母。再次启动推料油缸推动推动板前 进,这时推料板上的工件挡板就顶在钢管的后端,将钢管前端顶 到内模上,这时钢管前端及钢管内的内模都处于外模中,可以进 行拉拔了。上述上料过程是在控制系统控制下自动进行的,这样 就在液压钢管拉拔机上实现了不需要装卸内模和移动芯杆的自 动上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自动上料克服了拉拔技术发展 的重大障碍,縮短了上料时间,显著提高拉拔机的生产效率,并 为液压钢管拉拔机生产过程全面自动化提供了基础。附圃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附附图说明图1是自动上料装置正视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的A向视图,为工件辊道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也是附图1中的A向视图,为采用链条传动和拉料钩 的工件辊道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3中的E向视图,为采用链条传动和拉料钩的 工件辊道正视结构示意图。附屈5是附图1中的B向视图,为芯杆座背向外模座的面上安装芯杆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也是附图1中的B向视图,为芯杆座背向外模座的面 上安装整体芯杆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附图1中的C向视剖图,为推料板朝向外模座的面 上安装工件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附图1中的D向视剖图,为外模座朝向芯杆座的面 上安装芯杆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l是外模座,2是外模,3是芯杆夹头,4是芯杆 夹头驱动机构,5是内模,6是芯杆,7是芯杆螺母,8是支撑托 辊,9是支撑托辊驱动机构,10是钢管工件,11是推料板,12 是工件挡板,13是工件挡板驱动机构,14是芯杆座,15是芯杆 挡板,16是芯杆挡板驱动机构,17是推料油缸,18是推料油缸 的活塞杆,19是工件辊道,20是辊子,21是辊子驱动机构,22 是压辊,23是两半式辊子,24是传动链条,25是拉料钩,26是 链条驱动机构,27是芯杆座的中心孔,28是整体式芯杆挡板, 29是缺口, 30是推料板中心孔,31是机架。如附图所示该自动上料装置的具体构造是外模座1和芯杆 座14固定的安装在机架31的两端;外模2固定的安装在外模座 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上料装置,其由外模座、芯杆座、内模、芯杆、芯杆螺母、工件辊道、芯杆挡板、推料板、推料油缸、工件挡板、芯杆夹头、支撑托辊、驱动机构、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芯杆座中心孔的直径大于钢管工件的外径;芯杆座背向外模座一侧有工件辊道;芯杆座背向外模座的面上安装有可移动的芯杆挡板;芯杆座和外模座之间有支撑托辊;推料板中心孔的直径大于钢管工件的外径,推料板朝向外模座的面上安装有可移动的工件挡板;外模座朝向芯杆座的面上有芯杆夹头;芯杆螺母的外径小于钢管工件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建群
申请(专利权)人:祁书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