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3830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5:51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并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插接孔、位于第一插接孔一侧的第二插接孔及位于第一插接孔另一相对侧的第三插接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插接孔相互间隔并相对密封设置。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孔的第一端子、延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电源端子及延伸入第三插接孔内的接地端子,可改善线缆连接器组合的信号传输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缆连接器组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技术介绍
线缆连接器组合是电子设备间用于传输信号的重要零组件,经过多年的发展,线缆连接器的种类也日益丰富,形成了符合USB, SATA, HDMI, SAS, Displayport,DiiVA,VGA等各种传输协议的线缆连接器组合。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50446号揭示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该线缆连接器组合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壳体及与导电端子相连接并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线缆。金属壳体设有位于绝缘本体前方的一插接孔,导电端子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及位于第一导电端子同一侧的接地端子与电源端子,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固定于一绝缘块上,绝缘块组装在绝缘本体内。第一导电端子、接地端子及电源端子分别设有向前延伸入该插接 孔内的接触部,有可能会影响线缆连接器组合的信号传输效果。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合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信号传输品质的线缆连接器组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并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插接孔、位于第一插接孔一侧的第二插接孔及位于第一插接孔另一相对侧的第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孔的第一端子及延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插接孔相间隔开并相对密封设置,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延伸入第三插接孔内的接地端子。本专利技术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并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延伸入插接孔内的第一端子、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位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端子用以连接单一的对接连接器,第一端子、电源端子及接地端子的组合用以连接单一的另一对接连接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第一、第二、第三插接孔相间隔开并相对密封设置,第一端子位于电源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如此设置,降低了对第一端子的信号干扰,改善了线缆连接器组合的信号传输品质。附图说明 图I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组装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组装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再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I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绝缘本体I、收容于绝缘本体I内的导电端子(未标示)、设于绝缘本体I上并能够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光纤装置3、固定在绝缘本体I上的一对金属卡扣件4、金属壳体5、绝缘外壳6、连接在导电端子与光纤装置3后端的线缆7以及成型于线缆7前端的应力释放件8。绝缘本体I包括第一主体11及位于第一主体部11左右两侧的第二、第三主体12、13。第二、第三主体12、13分别与第一主体11 一体相连,第二、第三主体12、13左右对称设置且分别向后延伸超过第一主体11。第一主体11凹设有第一插接孔110、位于第一插接孔110下方的收容槽112及位于第一插接孔111与收容槽112之间的中间壁113。第一插接孔110的内底壁设有左右排布的若干端子槽1100。第二、第三主体12、13分别包括顶壁121、131、与顶壁121、131相对的底壁122、132及连接顶壁121、131与底壁122、132的内侧壁123、133与外侧壁124、134。第二主体12 的顶壁121、底壁122、内侧壁123及外侧壁124之间围设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二插接孔120,第三主体13的顶壁131、底壁132、内侧壁133及外侧壁134之间围设形成前后贯通的第三插接孔130。第一、第二、第三插接孔110、120、130左右对齐,第一、第二插接孔110、120被第二主体12的内侧壁123间隔开而相对密封设置,第二、第三插接孔120、130被第三主体13的内侧壁133间隔开而相对密封设置。第二、第三主体12、13的外侧壁124、134顶部分别设有固定卡扣件4的固定槽125、135。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21、分别位于第一端子21两相对外侧的电源端子22及接地端子23,可降低对第一端子21的信号干扰,改善了线缆连接器组合100的信号传输品质。第一端子21设有十三根导电端子而符合DiiVA (Digital Interactive Interfacefor Video & Audio,数字高清互动传输接口)传输协议,第一端子21设置为分别镶埋成型于两绝缘块15的两组,两绝缘块15堆叠固定在一起后组装于第一主体11内,第一端子21包括排成一排的对接部211及暴露于绝缘块15外部而与线缆7连接在一起的尾部213。对接部211收容于第一主体11的端子槽1100并向上暴露于第一插接孔110,用以对接连接器(未图不)配合。电源端子22与接地端子23分别向前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第二、第三插接孔120、130内,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接,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时,电源端子22与接地端子23之间形成电源信号回路。电源端子22与接地端子23结构相同,其分别包括上端子壁221、231、与上端子壁221、231相对的下端子壁222、232及自上端子壁221垂直向下弯折延伸与下端子壁222,232连接的侧端子壁223、233。上端子壁221、231、下端子壁222、232及侧端子壁223、233之间围设形成有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收容孔220、230。上、下端子壁221、222、231、232分别设有向后倾斜延伸入收容孔220、230内的弹性臂224、234。光纤装置3组装于绝缘本体I的收容槽112内,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过程中,可以前后滑动。光纤装置3包括左右并列设置的若干透镜31、包覆于透镜31外面的绝缘基座32,线缆7设有连接在透镜31后端的若干光纤74,实现两者之间进行光耦合。每一^^扣件4包括向下收容于绝缘本体I的固定槽125、135内的扣臂41、自扣臂41前端向上凸伸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外部的锁扣部42及自扣臂41向上凸伸的凸片43,凸片43位于锁扣部42的后方。金属壳体5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第三壳体53及内壳体54。第一壳体51包括直接遮蔽绝缘本体I的第一、第二、第三主体11、12、13外部的框体部511。框体部511顶壁的两侧上设有可供锁扣部42穿出的开孔512。内壳体54固定在绝缘本体I第一主体11上并直接遮盖光学装置3。第二壳体52与第三壳体53相互扣合在一起后,围设于绝缘本体I、第一壳体51及内壳体54的外部。绝缘外壳6为二件式,分别包覆在金属壳体5的外部,绝缘外壳6顶部设有一弹性按压部61,该弹性按压部61能够沿上下方向浮动以触动卡扣件3的凸片43,使锁扣部42凸伸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外部或内缩于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内部。线缆7包括与第一端子21尾部213相连的第一导线71、与电源端子端子22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延伸出绝缘本体并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所述绝缘本体设有第一插接孔、位于第一插接孔一侧的第二插接孔及位于第一插接孔另一相对侧的第三插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延伸入第一插接孔的第一端子及延伸入第二插接孔内的电源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插接孔相间隔开并相对密封设置,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延伸入第三插接孔内的接地端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