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21387 阅读:2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包括激光管、依次设置于激光管后端的聚焦透镜和针孔片,聚焦透镜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座,调节座内安装有可沿激光光路轴向移动的调距座,调距座包括一与激光光路垂直的端面,所述端面设置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一光孔,端面上吸附有永磁体,针孔片固定设置在永磁体上,永磁体上设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二光孔,针孔片的针孔中心轴与第二光孔的中心轴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简单的结构便可以实现针孔的调节,完成调节后针孔位置可靠,不会发生偏移;调节简便,操作一次便可以完成对准,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结构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其生产成本得到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粒度仪的激光管结构,具体为一种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一体化激光管是激光粒度分析仪中的核心部件,它的稳定和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台仪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针孔片又是一体化激光管中的关键部件,它直接决定一体化激光管所射出光束的质量。针孔片是一个打有直径大约30 μ m小孔的薄片,厚度在O. 03mm左右。它处在聚焦透镜的聚焦点上,作用是让经聚焦透镜聚焦的激光束,通过针孔片上的小孔,并且让激光束的中心最强光部分通过小孔,也就是让小孔中心同激光束中心重合,以起到滤光的作用。在实际生产及应用中,目前国内外通行的做法都是先将激光裸管和聚焦透镜都调整好并固定后,通过调节针孔片,将针孔片调节到聚焦透镜的聚焦平面上,然后再在聚焦平面内移动针孔片,来实现让激光束的中心最强光部分通过针孔片上的小孔。针孔片的位置调好后,位置即使只有细微的变动,都会直接导致射出的激光束有杂 光和光强损失等,以致达不到使用要求。如何保证针孔片调节方便、调好后在长期使用中位置不轻易发生变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目前国内现有的针孔调节机构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激光裸管201、管套202、聚焦透镜203、调节座204、调节螺钉205、第一弹簧206、针孔座207、调距压圈208、顶套209、第二弹簧210、锁紧螺钉211、螺套212、弹簧座213、针孔片214等。针孔片214固定在针孔座207上,在第一弹簧206和弹簧座213的作用下,针孔座207紧贴在调距压圈208端面上,通过调节调距压圈208可使针孔座207在轴向的位置调节,以便将针孔调至聚焦透镜203的聚焦平面上。顶套209在第二弹簧210的作用下对针孔座207施加了一个预压力,再通过分别旋动两个调节螺钉205,就可使针孔座207紧贴在调距压圈208的端面上任意移动,从而可将针孔片214调到小孔中心与激光束中心重合的位置。位置调好后,再将锁紧螺钉211拧紧,防止针孔座207的位置发生变化。通过对现有的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在此机构中影响针孔座位置变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I、锁紧螺钉锁紧时的影响。固定有针孔片的针孔座位置在调节好后,最后一步将锁紧螺钉拧紧的时候,针孔座的位置极易发生轻微的变动,以至于调节失败。很难保证既能拧紧锁紧螺钉的同时又能保证针孔片位置不发生任何变动。在实际操作中,经常要重复调节、锁紧这些步骤几次甚至十几次的情况,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2、环境温度的影响。激光裸管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对环境温度有很大的影响。当针孔座位置在调节好后,两个调节螺钉和两个锁紧螺钉都是顶紧在针孔座上的,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因热胀冷缩的原因,这些螺钉的长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针孔座的位置发生变化。3、复杂结构的影响。此结构零件较多且相互作用,针孔座上就受到多个方向、相互交错的力,一旦出现如弹簧弹力的均匀性不好、调节螺钉和对应的锁紧螺钉的轴心不同线、调距压圈端面同弹簧座端面不平行等等情况时,都会导致此机构在受到轻微震动或外力时,针孔座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动。因此其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自然也就高了。综上所述,现有的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针孔偏移的现象,偏移后的重新调节很繁锁,费时又费力,对激光粒度分析仪的正常生产和使用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调节方便、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包括激光管、依次设置于激光管后端的聚焦透镜和 针孔片,聚焦透镜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座,调节座内安装有可沿激光光路轴向移动的调距座,调距座包括一与激光光路垂直的端面,所述端面设置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一光孔,端面上吸附有永磁体,针孔片固定设置在永磁体上,永磁体上设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二光孔,针孔片的针孔中心轴与第二光孔的中心轴重合。优选的是,调节座环绕永磁体的圆周位置上均匀安装有三个或以上的顶端抵触到永磁体上的调节螺钉。优选的是,调节座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调距座位置的紧定螺钉。优选的是,调距座旋配在调节座内。优选的是,调节座的末端设置有盖板,聚焦透镜、调距座和永磁体包裹于调节座和盖板所形成的腔室内,盖板上设有供激光管路穿过的第三光孔。优选的是,激光管的外周设置有管套,管套与调节座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针孔片固定在具有强磁力的永磁体上,永磁体吸附在调距座上,通过调节调距座的位置可以实现针孔片在轴向的位置调节,通过调整永磁体在调距座的位置可以使得针孔片的中心与激光光路中心重合,调节完成后永磁体可以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强磁力吸附且固定,从而达到固定针孔片的目的。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利用简单的结构便可以实现针孔的调节,完成调节后针孔位置可靠,不会发生偏移;调节简便,操作一次便可以完成对准,大大增加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结构对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低,其生产成本得到降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I为现有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结构的示意 图2为图I中A-A向的剖视 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3和图4,本专利技术的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包括激光管I、依次设置于激光管I后端的聚焦透镜2和针孔片3。本调节结构的目的是将针孔片调节到聚焦透镜的聚焦点上,使得经聚焦透镜聚焦的激光束通过针孔片上的小孔,并且让激光束的中心最强光部分通过小孔,起到滤光的作用。此调节过程在产品制造时进行,调节完成后针孔片和聚焦透镜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为了改变传统弹簧式调节带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强磁性的永磁体作为针孔片的安装材料,确保针孔片的调节过程简便,调节完成后位置可靠,从而保证粒度仪的测量结果准确。其中,聚焦透镜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座4,激光管I的外周设置有管套13,管套13与调节座4固定连接。调节座4内安装有可沿激光光路轴向移动的调距座5。调距座5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安装,如导轨式等等,但为了保证调距座5移动位置的准确性和满足精度要求,优选的是调距座5旋配在调节座4内,调距座5转动一圈位置变化一个螺纹的距离,其移动距离可以精确地进行控制。调节完成后调距座5的位置需要固定,因此优选的是调节座4上安装有用于固定调距座5位置的紧定螺钉10,此紧定螺钉10向内旋入 后,其头部可以固定抵接到调距座5对调距座5进行定位。调距座5包括一与激光光路垂直的端面,所述端面设置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一光孔6,端面上吸附有永磁体7,针孔片3固定设置在永磁体7上,永磁体7上设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二光孔8,针孔片3的针孔中心轴与第二光孔8的中心轴重合。一般地,永磁体7 一般固定在端面上背向聚焦透镜一侧的面上,针孔片3固定在永磁体7面向端面的侧面上。调节完成后,聚焦透镜聚焦后的激光束依次通过第一光孔6、针孔片3和第二光孔8后向外射出。如上所述,针孔片3的轴向位置是通过调距座5的位置移动来调节的,除了轴向调节外,针孔片3在垂直平面上的位置也需要进行调节,实现时其一般通过手动微调的方式完成。为了调节的方便,调节座4环绕永磁体7的圆周位置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新型一体化激光管针孔调节机构,包括激光管(1)、依次设置于激光管(1)后端的聚焦透镜(2)和针孔片(3),其特征在于聚焦透镜(2)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座(4),调节座(4)内安装有可沿激光光路轴向移动的调距座(5),调距座(5)包括一与激光光路垂直的端面,所述端面设置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一光孔(6),端面上吸附有永磁体(7),针孔片(3)固定设置在永磁体(7)上,永磁体(7)上设有供激光光路穿过的第二光孔(8),针孔片(3)的针孔中心轴与第二光孔(8)的中心轴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永红蔡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欧美克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