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788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0:27
一种车门。该车门(2)包括侧窗(12、20)、围绕侧窗(12、20)的外缘的窗框架(14)、第二遮阳板(18)、钩构件(26)以及车门装饰件(28)。第二遮阳板(18)设置于为窗框架(14)的一部分的分隔框架(16)以便从其伸展和收纳在其中。第二遮阳板(18)伸展以遮挡通过设置在靠车辆后侧的窗(20)进入的光。钩构件(26)挂住第二遮阳板(18)的端部,使得第二遮阳板(18)处于伸展状态。车门装饰件(28)设置在侧窗(20)的下侧。钩构件(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暴露于侧窗(12、20)的上面部(28A)。利用该构造,能够在安装保持遮阳板的钩构件之后容易地移除钩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门
技术介绍
遮阳板设置在设置为车辆的侧门的车门上。遮阳板遮挡照射穿过侧窗的光或阳光。这样一种遮阳板设置于车门以便收纳在车门中和从车门伸展。遮阳板伸展以遮挡照射穿过侧窗的光或阳光。使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的钩构件可以设置于车门,并且在日本特开2002-46469号公报中公开了用于安装这样一种钩构件的安装结构。作为克服共振的措施,车门的围绕窗的窗框架可以是内部填充有树脂的实心体。对于窗框架的这样一种实心构造,接收钩构件的安装孔不能形成在窗框架中。专利文献I公开了如下安装结构其中,钩构件预先安装于树脂框架装饰物,并且框架装饰物安装于窗 框架。因此,钩构件固定于窗框架。然而,在具有钩构件的框架装饰物安装于窗框架的结构中,框架装饰物牢固地固定于窗框架。因此,如果钩构件在安装于框架装饰物之后需要被移除,则不能仅移除钩构件,而是必须更换整个窗框架或整个车门。因此,如果在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发生诸如钩构件的安装位置间隙之类的任何问题,则不能容易地移除钩构件,并且不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鉴于前述情形作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如下车门其中,能够在保持遮阳板的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容易地移除钩构件。本文中描述的技术涉及车门。该车门包括窗,所述窗包括外缘、窗框架、遮阳板、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所述窗框架设置成围绕所述窗的所述外缘。所述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窗框架的一部分以便从所述窗框架的该部分伸展和收纳在该部分中,并且构造成伸展成遮挡通过所述窗进入的光。所述钩构件构造成使所述遮阳板的端部止动以使所述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所述车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窗的下侧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窗一侧的上面部。所述钩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利用该车门,在制造过程中,安装孔形成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并且钩构件能够安装于上面部。因此,不需要准备钩构件预先设置于其的安装构件。即使在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发生任何问题,也可以容易地移除钩构件,并且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所述遮阳板可以构造成沿着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伸展和收缩。利用该构造,即使遮阳板构造成沿着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伸展和收缩,遮阳板也保持在伸展状态并且包括可以容易地移除的钩构件。所述窗框架可以包括靠近车辆后侧的弯曲部,并且与所述窗框架的其他部分相t匕,所述弯曲部可以是最弯曲的。所述钩构件可以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的靠近所述弯曲部的部分。由于弯曲结构,因此难以将钩构件安装于窗框架的弯曲部。此外,如果窗框架的弯曲部构造成实心的以使其刚性提高或作为克服共振的措施,则接收钩构件的安装孔不能形成在窗框架中。然而,利用以上结构,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靠近弯曲部的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移除的钩构件可以安装成靠近弯曲部。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可以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可以是实心的。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是实心的。所述窗框架可以由金属制成,并且所述窗框架的至少所述弯曲部可以填充有树脂。根据本文中描述的车门,能够在保持遮阳板的钩构件的安装之后容易地移除钩构件。 附图说明图I是实施方式的车门的正视图;图2是车门的与钩构件相邻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截取并且从上方观看的图2中的车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4是从前侧观看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和设置于上面部的该部分的钩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从后侧观看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和设置于上面部的该部分的钩构件的立体图;图6是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钩构件的主体以及夹部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钩构件的主体的后视图;图8是钩构件的夹部的平面图;图9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I)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图10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2)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图11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3)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图12是沿钩构件的高度方向截取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和安装于上面部的钩构件的截面图;图13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立体图;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截面图;图15是沿图14中的A-A线截取的钩构件的截面图;图16是沿图14中的B-B线截取的钩构件的截面图;图17是在夹部安装于上面部的过程中的夹部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平面图;以及图18是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夹部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将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将参照图I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2。如图I所不,车门2包括侧窗(窗的不例)12、20。各侧窗12、20由作为窗框架14的一部分的分隔框架限定。侧窗12设置在车辆前侧,并且侧窗20设置在车辆后侧。各侧窗12、20的外缘被窗框架14围绕。车门装饰件28设置于各侧窗12、20的下侧。车辆前侧对应于图I中的左侧,并且车辆后侧对应于图I中的右侧。 窗框架14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直部14A围绕侧窗12、20的上外缘。弯曲部14B形成为从直部14A弯曲并且围绕车辆后侧外缘。前缘部14C围绕侧窗12的前外缘。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均形成为中空形状。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装饰物设置于窗框架14,并且窗框架14 (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暴露于车室的内部空间。窗框架14 (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不通过使两个中空构件连接而构造,而是通过一个组成部件构造。例如,窗框架14利用钣金加工通过金属板构造成连接中空结构的外周面。第一遮阳板4设置在设于车辆前侧的侧窗12的下部处。第一遮阳板4包括第一遮阳帘(blind sheet)8和第一框架10。第一遮阳帘8伸展以遮挡照射穿过侧窗12的光。第一框架10附接于第一遮阳帘8的末端部。收纳开口 28H形成在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位于侧窗12的下侧的部分(见图2)中。第一遮阳帘8通过卷绕机构(未示出)收纳在收纳开口 28H中并且从收纳开口 28H伸展。因此,第一遮阳帘8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在图I中的上下方向上)伸展和卷绕。如图I所示,第一框架10沿着第一遮阳帘8的端部侧边附接于第一遮阳帘8的末端部。第一止动器孔IOA形成于第一框架10的两个端部。钩6设置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使得在第一遮阳板4伸展时,每个钩6对应于一个第一止动器孔IOA0安装孔(未示出)形成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并且钩6安装于安装孔以利用螺钉固定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钩6的末端形成为钩状,并且钩6与设置在第一遮阳板4中的第一止动器孔IOA接合。钩6和第一止动器孔IOA的接合使第一遮阳板4保持在第一遮阳帘8伸展的状态。第二遮阳板(遮阳板的示例)18设置于分隔框架16。第二遮阳板18包括第二遮阳帘22和第二框架24。第二遮阳帘22伸展成遮挡照射穿过设置在车辆后侧的侧窗20的光。第二框架24设置于第二遮阳帘22的末端部。收纳开口(未示出)设置于分隔框架16。第二遮阳帘22通过卷绕机构(未示出)收纳在收纳开口中并且从收纳开口伸展。因此,第二遮阳帘22沿着车门装饰件28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门,其包括:窗,所述窗包括外缘;窗框架,所述窗框架设置成围绕所述窗的所述外缘;遮阳板,所述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窗框架的一部分以便从所述窗框架伸展和收纳在所述窗框架中,并且所述遮阳板构造成伸展成遮挡通过所述窗进入的光;钩构件,所述钩构件构造成使所述遮阳板的端部止动成使所述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以及车门装饰件,所述车门装饰件设置于所述窗的下侧并且包括暴露于所述窗侧的上面部,其中,所述钩构件安装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所述上面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裕万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