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763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9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装置及其生产方法,包括设置在烘箱和压制机侧部的机架,在机架上方设有在进料工位和出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主动框架,在机架上顺序设有原料车位、调整平台、烘箱的网式托料框位、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位和半成品车位,在主动框架上对应的设有可分别通过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其中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下方分别设有真空吸盘,在进料工位时,上料架位于原料车位的上方,取料架位于移动模台位的上方,在出料工位时,上料架位于调整平台的上方,取料架位于半成品车位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机械方式实现片材的进料和出料,减少操作人员,生产效率高,消除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围下垫制造设备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前围下垫的生产工序通常包括上料工序、烘烤加热工序、模压成型工序、水切割工序。片材在成型过程中,需要从原料车上搬至调整平台,进行定位调整后再送入烘烤设备内加热,加热后的半成品需要送入压制机内冲压成型,成型后产品要送入切割机上进行修边切孔,产品经过四次转移定位,由于片材多为软质材料,且其外型尺寸较大,人工搬运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不高,而且片材转移多采用框架送料方式,即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夹持或者钉挂在框架上,这样一来会增加原材料的消耗,如果想减少片材消耗,必须 减少原材料余量,这样对每次转移的定位精度要求提高,特别是初次定位精度,对后续工序影响最大,使用人工方式调整,耗时较长,整个进出料过程中,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同时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装置,使用该装置可以用机械方式对前围下垫进料和出料进行操作,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生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烘箱和压制机侧部的机架,在所述机架上方设有在进料工位和出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主动框架,在所述机架上顺序设有原料车位、调整平台、所述烘箱的网式托料框位、所述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位和半成品车位,在主动框架上对应的设有可分别通过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其中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下方分别设有真空吸盘,在进料工位时,上料架位于原料车位的上方,取料架位于移动模台位的上方,在出料工位时,上料架位于调整平台的上方,取料架位于半成品车位的上方。主动框架可在机架上的进料工位和出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带动其上的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随着在机架上方往复移动,这样,随着主动框架的运动,片材可以从进料工位时的原料车位步进移动至出料时的半成品车位,各料架下方分别设有吸盘,可以牢固的吸住片材,带动移动,减少了人力搬运的强度,而且定位准确,动作的一致性高,片材从上料架进入,先通过调整平台调整位置后,送入烘箱的网式托料框位,移入烘箱内加热,加热后的片材通过网式托料框移出,通过中转料架转入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上,移入压制机内压制,压制后的半成品通过取料架转入半成品车位送出,主动框架在每次往复移动时,各料架分别完成一次上下移动,每个片材被顺序接力式的从进料侧移动至出料侧,期间还分别完成烘烤和压制,全部过程实现机械式运动,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所述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的下方分别设有限位装置。用于防止被吸取的片材过度变形,影响定位和压制。在所述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的下方分别设有片材光电感应器。用于感应片材,便于实现自动控制。在所述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的下方分别设有片材缺料报警器。用于提示缺料时的报警,便于实现自动控制。所述调整平台上设有气垫发生 器和调整气缸。通过气垫发生器在调整平台表面形成气垫,片材悬浮在气垫上,通过调整气缸调整定位,进一步提高了调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生产方法,它包括进料步骤a和出料步骤b,其中进料步骤a中,主动框架移动至进料工位,同时或顺序执行以下步骤al、上料架从原料车上吸取新片材;a2、调整料架从调整平台上吸取定位调整后的片材;a 3、中转料架从烘箱的网式托料框上吸取加热烘烤后的片材;a4、取料架从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上吸取压制后的半成品;出料步骤b中,主动框架移动至出料工位,同时或顺序执行以下步骤bl、上料架将新片材放置在调整平台上;b2、调整料架将定位调整后的片材放置在烘箱的网式托料框上山3、中转料架将加热烘烤后的片材放置在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上;b4、取料架将压制后的半成品放置在半成品车上。在所述进料步骤a中,还设有通过气垫发生器在调整平台上产生气垫以及通过调整气缸调整新片材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使用机械方式实现片材的进料和出料,减少操作人员,提高了生产效率,消除了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附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进料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出料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I、机架,2、主动框架,3、上料架,31、上料架驱动气缸,32、吸盘,33、限位装置,34、片材光电感应器,35、片材缺料报警器,4、调整料架,41、调整料架驱动气缸,42、吸盘,43、限位装置,44、片材光电感应器,45、片材缺料报警器,46、调整平台,47、气垫发生器,48、调整气缸,5、中转料架,51、中转料架驱动气缸,52、真空吸盘,53、限位装置,54、片材光电感应器,55、片材缺料报警器,56、网式托料框位,57、网式托料框,6、取料架,61、取料架驱动气缸,62、吸盘,63、限位装置,64、片材光电感应器,65、片材缺料报警器,66、移动模台位,67、移动模台,7、原料车位,71、原料车,8、烘箱,9、压制机,10、半成品车位,101、半成品车,11、真空泵,12、链条输送机,13、推模气缸。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参阅图1-3,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烘箱8和压制机9侧部的机架1,烘箱8配备设有网式托料框57的链条输送机12,压制机9具有通过推模气缸13驱动的移动模台67。在机架I上方设有可左右移动的主动框架2,在主动框架2的上部顺次设有通过上料架驱动气缸31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料架3、通过调整料架气缸41驱动上下移动的调整料架4、通过中转料架气缸51驱动上下移动的中转料架5和通过取料架驱动气缸61驱动上下移动的取料架6,在机架I的主动框架2下方顺次设有容置原料车71的原料车位7、调整平台46、容置网式托料框57的网式托料框位56、容置移动模台67的移动模台位66和容置半成品车101的半成品车位10,其中上料架3的下方设有多个真空吸盘32、限位装置33、片材光电感应器34和片材缺料报警器35,调整料架4的下方设有多个真空吸盘42、限位装置43、片材光电感应器44和片材缺料报警器45,中转料架5的下方设有多个真空吸盘52、限位装置53、片材光电感应器54和片材缺料报警器55,取料架6的下方设有多个真空吸盘62、限位装置63、片材光电感应器64和片材缺料报警器65,所有的真空吸盘的负压由设置在机架I上的真空泵11提供。调整平台47上设有气垫发生器47和调整气缸48。本实施例的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生产方法,它包括进料步骤a和出料步骤b,其中进料步骤a中,主动框架2在机架I上向右移动至进料工位,上料架3、调整料架 4、中转料架5和取料架6在各自驱动气缸的驱动下向上运动到位,此时上料架3位于原料车位7上方,调整料架4位于调整平台46上方,中转料架5位于网式托料框位56上方,取料架6位于移动模台位66上方,同时或顺序执行以下步骤al、上料架3在上料架驱动气缸31驱动下向下运动,当限位装置33接触到原料车71上的新片材时,片材光电感应器34动作,启动真空,真空吸盘32吸住片材,完成此动作后,上料架3被驱动向上运动到位;a2、通过在调整平台46上设置的气垫发生装置47,使片材悬浮在调整平台46表面,通过调整气缸48推动定位调整,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前围下垫进出料装置,包括设置在烘箱和压制机侧部的机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机架上方设有在进料工位和出料工位之间往复移动的主动框架,在所述机架上顺序设有原料车位、调整平台、所述烘箱的网式托料框位、所述压制机的移动模台位和半成品车位,在主动框架上对应的设有可分别通过气缸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其中上料架、调整料架、中转料架和取料架下方分别设有真空吸盘,在进料工位时,上料架位于原料车位的上方,取料架位于移动模台位的上方,在出料工位时,上料架位于调整平台的上方,取料架位于半成品车位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建杨明才罗严陶周时铮郑金梅吴卫国陈雪进何燕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华福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