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5780 阅读:2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8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含有戊吡虫胍与噻嗪酮,其中戊吡虫胍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80∶70~1,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形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杀虫组合物其互补作用和增效作用明显,能够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
,涉及ー种含有戊吡虫胍与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
技术介绍
吸汁害虫的种类很多,包括同翅目的蚜虫、介壳虫、叶蝉、蜡蝉、木虱、粉虱、飞虱,半翅目的蝽象,缨翅目的蓟马,蜱螨目的螨类等。其发生特点为以刺吸式ロ器吸取幼嫩组织的养分,导致枝叶枯萎;个体小,繁殖力强,涉发生初期往往受害状不明显,易被人们忽视,但数量极多;扩散蔓延迅速,借风カ苗木传播远方;多数种类为媒介昆虫,可传播病毒病和植原体病害,给作物带来二次病害。吸汁类害虫能对棉花、水稻、蔬菜、茶叶等多种作物带来危害,危害范围很广。噻嗪酮(扑風灵),英文名称buprofezin,分子式C16H23N3OS,化学名称为2-特丁基亚氨基-3-异丙基-5-苯基-1,3,5-噻ニ嗪-4-酮,中文通用名为噻嗪酮,别名布芬净、优乐得、捕虫净、扑虱灵、稻虱净。噻嗪酮是ー种抑制昆虫生长发育的选择性杀虫剂,以触杀作用为主,兼具胃毒作用。药效发挥较慢,一般用药后3 5天才呈现效果,作用机制为抑制昆虫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若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对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幼虫活性的杀虫剂。该药对成虫没有直接的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且所产的卵多为不育卵,即使孵化的幼虫也很快死亡。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该药对天敌较安全。药效持效期长达30天以上。戊吡虫胍是中国农业大学我们课题组创制的第一个硝基缩氨基胍类杀虫剂,农药登记核准名为“戊吡虫胍”,英文名“Guadipyr”,化学名称为I-硝基_3_(6’ -氯_3’ -吡啶甲基)-4-正戊醛缩氨基胍,雌、雄大鼠急性经ロ LD5tl > 5000mg/kg. Bff,属微毒,对兔眼、皮肤刺激強度为无刺激级,皮肤变态(致敏)强度为I级,属弱致敏物,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对大鼠急性毒性只有吡虫啉的约1/10 (吡虫啉为450mg/kg. Bff)。吡虫啉属高毒级,而戊吡虫胍为低毒级,另外对蜜蜂的摄入毒性比吡虫啉低10倍。结果表明,戊吡虫胍具有高效、低毒和安全性好的特征。兼具新烟碱类杀虫剂和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结构特征,具有广泛的杀虫谱系,具有多作用靶标的特点,该产品对蚜虫、飞虱、棉铃虫等多种刺吸式ロ器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戊吡虫胍的结构式权利要求1.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质量比为I 80 70 I。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质量比为I 70 50 I。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质量比为10 60 30 5。5.根据权利要求I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在防治吸汁类害虫中的应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汁类害虫为稻飞虱、水稻白翅叶蝉、蔬菜粉虱。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含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成分含量占总重量的10 8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含有戊吡虫胍与噻嗪酮,其中戊吡虫胍与噻嗪酮的重量比为1~80∶70~1,有效活性成分加入助剂及赋形剂制成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本专利技术所述杀虫组合物其互补作用和增效作用明显,能够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文档编号A01N43/88GK102792963SQ20121032634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6日专利技术者马永强, 覃兆海, 洪慧杰, 苏旺苍, 贾长青, 杨冬燕 申请人:中国农业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戊吡虫胍和噻嗪酮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强覃兆海洪慧杰苏旺苍贾长青杨冬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