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连接器组,包含电连接器及转接器。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是相对的。多个端子为绝缘本体所固持。各端子包含接触部和焊接部,其中接触部靠近绝缘本体的第一表面延伸,而焊接部靠近绝缘本体的第二表面延伸。绝缘基体包含底面和侧面,其中底面和侧面是相连,且底面和侧面形成一夹角。多个转接器端子埋设于绝缘基体。各转接器端子包含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和连接部,其中第一焊接部靠近绝缘基体的侧面延伸,第二焊接部靠近绝缘基体的底面延伸,而连接部连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电连接器端子的焊接部对应地焊接在转接器端子的第一焊接部。可简化库存管理和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图I显示ー电连接器I,其中电连接器I 一般使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内,以连接电池组。电连接器I通常被称为直立式电连接器 (vertical connector),电连接器I包括一绝缘体11和多个端子12,绝缘体11具有一矩形体形状,多个端子12插置于绝缘体11上对应的插槽。各端子12具有一臂部121,臂部121包含一接触部和ー焊接部。当端子12组装后,臂部121在绝缘体11上延伸,其接触部位于可从事电性连接的位置上,而其焊接部位于绝缘体11的下方,以被焊接。当电连接器I被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时,端子12相对于印刷电路板呈水平排列,端子12的接触部准备抵接垂直地朝向印刷电路板来组装的电池组的接触垫。有时需要具有相对于印刷电路板直立排列的端子的直角式连接器(right angleconnector)。直立式连接器未经修改无法作为直角式连接器来使用。为能同时提供直角式连接器及直立式连接器,需提供两套不同的模具,以生产不同的绝缘体和端子。生产绝缘体和端子的器具通常复杂,且需要大笔费用来设计与制作。此外,对直角式连接器及直立式连接器的需求随时间改变。两种连接器的库存水平不易控制,使库存成本増加。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前述传统电连接器的缺陷,一种新的电连接器被提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ー电连接器组包含一电连接器及ー转接器。电连接器包含ー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包含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与第ニ表面是相对的。多个端子为绝缘本体所固持。各端子包含一接触部和ー焊接部,其中接触部靠近绝缘本体的第一表面延伸,而焊接部靠近绝缘本体的第二表面延伸。绝缘基体包含一底面和ー侧面,其中底面和侧面是相连,且底面和侧面形成ー夹角。多个转接器端子埋设于绝缘基体。各转接器端子包含一第一焊接部、一第二焊接部和ー连接部,其中第一焊接部靠近绝缘基体的侧面延伸,第二焊接部靠近绝缘基体的底面延伸,而连接部连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电连接器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对应地焊接在转接器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各转接器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是焊垫,且焊垫显露于转接器的侧面。所述焊垫排列成多行。各转接器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为ー焊脚,且焊脚自转接器的底面延伸出。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器包含一主体部和一支持部。主体部为ー板体部,且包含一前表面、一后表面、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其中前表面与后表面相对。支持部设置于后表面且包含一下表面,其中绝缘基体的侧面包含主体部的前表面,且绝缘基体的底面包含主体部和支持部的所述下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接器端子埋设于主体部,所述焊脚自主体部的下表面延伸出且排列成一行。支持部包含多个固定槽和多个固定件,其中所述固定件对应地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在一些实施例中,底面和侧面形成的夹角为一直角。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本体包含多个栓构件,所述栓构件自绝缘本体的第二表面且以远离绝缘本体的第一表面的方式延伸。主体部包含多个开孔,所述开孔对应地与所述栓构件配合,所述开孔形成于前表面井向后表面延伸。主体部包含多个凸部,所述凸部设置于各开孔的ー内表面且沿开孔的纵轴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持部包含一框件及多个肋构件,其中所述肋构件连接框件和板体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还包含一保护盖件。保护盖件包含ー顶盖件、四侧板件和两片构件。顶盖件和四侧板件形成具有一开ロ的一箱型框,其中绝缘本体的第一表面的一周边区域凹陷,形成一肩部和一对凹槽,四侧板件中的两相对侧板件包含连接顶盖件的边缘及分别延伸两片构件的相对边缘,其中保护盖件以开ロ面对第一表面的方式安装,箱型框的框边接触肩部,而两片构件分别固持于对应的对凹槽。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盖件包含两突出部分,两突出部分分别在保护盖件的两相对侧延伸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连接器组还包含ー电路板,其中转接器端子的所述焊脚及所述固定件焊接于电路板。电连接器组包含转接器。转接器可让ー种电连接器转用成另ー种电连接器。如此,无需使用两套复杂器具来生产两种电连接器,而且无需库存两种电连接器,因此可降低安全库存成本及简化库存管理。附图说明图I显示ー传统电连接器;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转接器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转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转接器的另ー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转接器的另ー立体示意图;图7为立体示意图,其例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电连接器的多个端子、多个转接器端子、转接器的绝缘基体,以及多个固定件;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盖住电连接器组的保护盖件的示意图;以及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保护盖件及电连接器组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 电连接器2 电连接器组3 电路板4 保护盖件11 绝缘体12 端子21 电连接器26 转接器41 顶盖件42 侧板件43 片构件44 开ロ45 框边46 突出部分121 臂部211 绝缘本体212 端子261、262、263、264、265、266、267 转接器端子268 绝缘基体269 固定件421 边缘2111 第一表面2112 第二表面2113端子收容槽2114、2115 栓构件2116 肩部2117 凹槽2121 接触部2122 焊接部2611、2621、2631、2641 第一焊接部2651、2661、2671 第一焊接部2612、2622、2632、2642 第二焊接部2652、2662、2672 第二焊接部2613、2623、2633、2643、2653、2663、2673 连接部2681 底面2682 侧面2683 主体部2684 支持部2685 固定槽2691 插入部2692 脚部26831前表面26832后表面26833上表面26834下表面26835,26836 开孔26837凸部26841下表面26842框件 26843肋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以实施例伴随附图详述于后。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组2的立体示意图。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组2包含一电连接器21及一转接器26。电连接器21可为一直立式连接器。转接器26可安装在一电路板3上,转接器26具有ー侧面,电连接器21可固定在该侧面,且该侧面相对于电路板3以ー夹角倾斜。如此,电连接器21与转接器26可一同使用以作为一直角式连接器。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与转接器26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与转接器26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ー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与转接器26的另ー立体示意图。參照图3至图5所示,电连接器21包含ー绝缘本体211和多个端子212,其中多个端子212为绝缘本体211所固持。绝缘本体211包含一第一表面2111和一第二表面2112,其中第一表面2111与第二表面2112是相対。绝缘本体211可具有但不限于是一大体上矩形体形状。图7为立体示意图,其例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1的绝缘本体211、电连接器21的多个端子212、多个转接器端子(261、262、263、264、265、266和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电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本体,包含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是相对的;及多个端子,为该绝缘本体所固持,各该端子包含一接触部和一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靠近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一表面延伸,而该焊接部靠近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二表面延伸;以及一转接器,包含:一绝缘基体,包含一底面和一侧面,其中该底面和该侧面是相连,且该底面和该侧面形成一夹角;及多个转接器端子,埋设于该绝缘基体,各该转接器端子包含一第一焊接部、一第二焊接部和一连接部,其中该第一焊接部靠近该绝缘基体的该侧面延伸,该第二焊接部靠近该绝缘基体的该底面延伸,而该连接部连接该第一焊接部和该第二焊接部;其中,该电连接器的所述端子的所述焊接部对应地焊接在所述转接器端子的所述第一焊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慧梅,
申请(专利权)人: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