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是在绝缘座体的基座前方舌板内部定位有信号模块的电路板,并在电路板表面上各穿孔处对应设有弹性端子,且各弹性端子的焊接端由电路板后方往前朝穿孔延伸有连接臂,其连接臂以一转折部伸入且位于穿孔内后再反向斜伸有凸出于舌板对应的缕空孔处的弹臂及接触部,电路板上各接点对应于孔洞位置,各弹性端子及接点都透过线路连接至后方多个连接端子,由连接臂抵紧于舌板的穿置空间内壁面作为弹性端子的接触部抵持时的弹性行程限位,且可通过穿孔增加接触部对接时上下弹性变形的行程,便可达到不易产生变形及避免焊接端剥离的缺失发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具电路板的连 接器端子结构,尤指可有效达到不易产生变形及避免焊接端剥离的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电子科技快速发展,使得电脑的型态由桌上型电脑发展成体积较小、携带方便的笔记型电脑,并普遍存在社会上各个角落,当使用者欲进行资料、信号传输或是与其它周边设备相连接时,即需要所谓的周边设备接口,而一般市面上周边设备接口最为普遍且广为大众使用,仍以通用序列汇流排(USB)作为主流。再者,随着电脑或笔记型电脑发展趋势,使电脑内部的连接器也随之大幅缩小,但连接器于电脑缩小化,即需考虑其电磁效应所产生的信号干扰问题;而一般会影响连接器的电磁波干扰大致上可分成以下二种,其一为主要经由电路板上的电力线路、信号线路等导体传输至连接器产生的传导干扰(Conducted Disturbance),其二为以电磁波形态传播至连接器周围的放射空间所造成的放射干扰(Radiated Disturbance);另外,随着USB3. O连接器传输速度大幅提升,其导电端子数目增多且分布密集,极容易因相邻端子间过于接近或端子有任何转折或弯曲而造成高频信号传递时的信号干扰(如静电干扰、电磁波干扰、阻抗匹配、杂讯干扰、相邻导电端子的串音干扰等),USB3. O连接器和系统主机板接口的电路阻抗(Z)必需相匹配,必须在满足这种条件的情形下才能有效降低电磁干扰(EMI)和减少杂讯(noise)干扰,使USB3. O连接器和系统主机板接口间正确地进行信号传输;否贝U,USB3. O连接器和系统主机板接口间的信号传输将会产生信号反射和杂讯干扰,进而造成信号损失、变形和失真,导致频宽及信号品质达不到标准,而影响电子装置(如电脑、网路设备等)的正常运作。然而,一般电路板型式设计的舌板大多使用在铜箔接点处皆为平面结构,如HDMI型式D的插座连接器,而应用于USB3. O的插座连接器时,因为电路板型式设计的舌板表面需要设有五个铜箔接点和四个弹性端子,所以当USB3. O的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在对接时,其弹性端子在电路板型式设计的舌板上会产生几种严重的机构问题,第一个问题为弹性端子前方的接触部位因位于电路板表面上方,在对接时极易因偏移或过大公差而受到插头连接器的正向力撞击,进而产生弹性端子形变或弹性端子与电路板焊接部位的剥离或破坏,第二个问题为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二者对应配置的端子电性接触时,其弹性端子受到侧向力朝电路板挤压,极易使弹性端子与电路板的焊接部位产生剥离或破坏,第三个问题为当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对接时,二者对应配置的端子电性接触时,其弹性端子受到侧向力朝电路板挤压,因弹性端子在电路板上并无空间可作较佳的弹性变形,而极易使弹性端子产生形变。因此,要如何解决常用的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在高频信号传输时及结构稳定性上的缺失与不足,即为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设计人有鉴于常用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使用上的问题与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虑,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多年研发经验不断测试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的新型诞生。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绝缘座体的基座前方舌板内部定位有信号模块的电路板,而电路板表面上的各穿孔处对应设有弹性端子,且各弹性端子的焊接端由电路板相对于接点的另一侧表面后方往前朝穿孔延伸有连接臂,其连接臂以一转折部伸入且位于穿孔内后,再反向斜伸有凸出于舌板对应的缕空孔处的弹臂及接触部,便可借由连接臂抵紧于舌板的穿置空间内壁面处作为弹性端子的接触部抵持时的弹性行程限位,且可通过穿孔增加接触部对接时上下弹性变形的行程,便可达到弹性端子不易产生变形及避免焊接端剥离的缺失发生。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有绝缘座体及信号模块,其中 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前方处设有具穿置空间的舌板,并在舌板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缕空孔及缕空孔前方一距离处的五个孔洞;该信号模块为具有位于舌板穿置空间内的电路板,而电路板表面上设有多个穿孔、线路、接点及焊接部,电路板位于各穿孔处对应设有弹性端子,且各弹性端子的焊接端焊接于电路板上,而焊接端由电路板相对于接点的另一侧表面后方往前朝穿孔延伸有抵紧于舌板穿置空间内壁面处的连接臂,该连接臂以一转折部伸入且位于穿孔内后再反向斜伸有凸出于缕空孔处的弹臂及接触部,又电路板上的各接点对应于该舌板的孔洞位置,并在电路板后方的多个焊接部处皆焊接有连接端子,电路板上的四个弹性端子符合USB2. O规格,而四个弹性端子加上电路板前方五个接点符合USB3. O规格,且四个弹性端子与五个接点通过电路板上的线路连接至焊接有连接端子的九个焊接部处形成电性传导路径。所述的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后方处形成有收容信号模块的容置空间,并在容置空间底侧处设有一隔板,且隔板上具有供电路板的各连接端子对应穿越至外部的多个透孔。所述的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其中该绝缘座体外部包覆定位有屏蔽壳体,且屏蔽壳体前方形成有对接空间,并使电路板的多个弹性端子及接点位于对接空间处,而该屏蔽壳体后方为一收容绝缘座体的收容空间。所述的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其中该屏蔽壳体前方在收容空间两侧底部皆设有向下延伸的定位插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组装容易、定位牢靠,可有效达到不易产生变形及避免焊接端剥离的目的,并且可降低信号传递时的电磁波干扰(EMI)及串音等干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在插头未插入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在插头已插入的侧视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座体;10_容置空间;11_基座;111_卡块;12_舌板;120-穿置空间;121-缕空孔;122-孔洞;13_隔板;131_透孔;132-凸扣;2_信号模块;21-电路板;210-穿孔;211-线路;212-接点;213_焊接部;22_弹性端子;221_焊接端;222-连接臂;223_转折部;224_弹臂;225_接触部;23_连接端子;3_屏蔽壳体;31_对接空间;32_收容空间;33_定位插脚;4-插头;41_平板端子;42_导电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现绘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I、图2、图3、图4,分别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插头未插入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有绝缘座体I、信号模块2及屏蔽壳体3,其中该绝缘座体I具有基座11,并于基座11前方处设有呈悬空状的舌板12,此舌板12内部设有横向一端有开口的穿置空间120,并于舌板12—侧表面处设有至少一个缕空孔121,且缕空孔121前方一距离处则设有五个孔洞122,此外,基座11后方处形成有容置空间10,且容置空间10底侧处设有具有多个透孔131的隔板13。该信号模块2具有一水平电路板21,并在电路板21表面上设有多个穿孔210、线路211、接点212及焊接部213,其位于各穿孔210处对应设有弹性端子22,且各弹性端子2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有绝缘座体及信号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座体的基座前方处设有具穿置空间的舌板,并在舌板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缕空孔及缕空孔前方一预定距离处的五个孔洞;该信号模块具有位于该舌板穿置空间内的电路板,而电路板表面上设有多个穿孔、线路、接点及焊接部,电路板位于各穿孔处对应设有弹性端子,且各弹性端子的焊接端焊接于电路板上,而焊接端由电路板相对于接点的另一侧表面后方往前朝穿孔延伸有抵紧于舌板穿置空间内壁面处的连接臂,该连接臂以一转折部伸入且位于穿孔内后再反向斜伸有凸出于缕空孔处的弹臂及接触部,电路板上的各接点对应于该舌板的孔洞位置,并在电路板后方的多个焊接部处皆焊接有连接端子,电路板上的四个弹性端子符合USB2.0规格,而四个弹性端子加上电路板前方五个接点符合USB3.0规格,且四个弹性端子与五个接点通过电路板上的线路连接至焊接有连接端子的九个焊接部处形成电性传导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伯榕,
申请(专利权)人:湧德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江湧德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建冠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