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索尼公司专利>正文

镜头组件和具有这种镜头组件的摄像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250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的镜头组件和具有这种镜头组件的摄像机。所述镜头组件包括:具有接收入射光的前镜头表面的镜头;围绕所述镜头布置的光源;和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件的光入射的一侧并遮盖所述光源的透光罩板,所述透光罩板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组件外侧的外表面和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透光罩板的中央具有开口,所述镜头的前镜头表面通过该开口暴露于外部。该镜头组件中,由于去除了遮盖镜头的镜头盖,消除了镜头盖对成像用光线的透过率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成像质量,并且使得遮光部件的结构得以简化,从而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组件;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带光源的镜头组件。本技术还涉及具有这样的镜头组件的摄像机。
技术介绍
用于监视以外的很多用途的摄像机,例如普通家用摄像机,通常具有可以方便地手动连接和摘除的镜头盖。这样的镜头盖在摄像机不工作时保护镜头免受损伤并可防尘,而在摄像机工作时又不影响镜头的成像。然而,对于监视用摄像机而言,由于它们的安装位置以及它们自动化的工作方式,为它们配置手动连接和摘除的镜头盖是不可行的。但是,另一方面,摄像机这一领域中,技术人员们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想法,即必须为镜头提供保护和防尘的措施。因此,技术人员们一直坚持为监视用摄像机设置固定的透光镜头盖(lenscover)。这样的镜头盖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防尘功能,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遮挡进入镜头 的光线,从而降低成像质量。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具有自带光源的镜头组件的摄像机。这种摄像机主要是自带红外光源的红外摄像机,而且大多作为用于安全防控等目的的监视用摄像机。在以红外线进行摄像时,自带的红外光源为周围景物提供额外的红外线照明,从而增加从周围景物进入摄像机镜头的红外线的光量,以提高成像质量。为了防止自带的红外光源的光对镜头的成像造成干扰,还进一步在镜头和光源之间设置遮光部件。图IA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带光源的镜头组件100的剖面图。镜头组件100包括镜头110、围绕镜头110布置的光源120、作为镜头盖的透光罩板130、设置在镜头110和光源120之间的遮光部件140、和容纳上述部件的外壳150。如图IA所示,透光罩板130整体地遮盖在镜头110和光源120之上,可以防止灰尘进入镜头110和光源120所处的空间。图IB是图IA所示镜头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透光罩板130被省略以便更加清楚地示出内部的结构。镜头组件100中,透光罩板130整体地遮盖镜头110和光源120,遮光部件140不能阻挡来自光源120经透光罩板130反射而进入镜头110中的光线。这会影响镜头110的成像质量。为了解决镜头组件100中的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了一种镜头组件200。图2A不思性地不出了镜头组件200的剂面图,图2B是镜头组件200的局部放大不图。镜头组件200中,透光罩板230分为分别遮盖镜头210和光源220的第一罩板部分230a和第二罩板部分230b。遮光部件240延伸贯穿于第一罩板部分230a和第二罩板部分230b之间,从而阻挡来自光源220的光线经由透光罩板230进入镜头210。但是,镜头组件200并非没有问题。遮光部件240需要与第一和第二罩板部分230a和230b接合,特别是需要提供对第二罩板部分230b的支撑。如果遮光部件240通过粘接等简单的方法与罩板部分接合,那么接合精度难以控制,结构强度不足,容易受冲击而损坏。而如果对遮光部件240采用复杂的结构(图中未示出),则尽管能够提高接合的强度,但是会增加成本,而且通常复杂的结构会不利地增大镜头组件在径向方向的尺寸。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希望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带光源的镜头组件和具有这种镜头组件的摄像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镜头组件,其包括具有接收入射光的前镜头表面的镜头;围绕所述镜头布置的光源;和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件的光入射的一侧并遮盖所述光源的透光罩板,所述透光罩板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组件外侧的外表面和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透光罩板的中央具有开口,所述镜头的前镜头表 面通过该开口暴露于外部。优选,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遮光部件,该遮光部件围绕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镜头和所述光源之间,并且延伸穿过所述透光罩板的开口。优选,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镜头的前镜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位于外侧。在一些例子中,在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上,所述镜头的前镜头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透光罩板的外表面位于外侧。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可以包括遮光部件,该遮光部件围绕所述镜头设置在所述镜头和所述光源之间。所述遮光部件可以延伸至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优选,所述镜头具有沿其周向形成的台肩面,该台肩面与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相对。在一些例子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可以包括环形的遮光部件,该遮光部件夹在所述镜头的台肩面与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之间。这种情况下,优选所述遮光部件经由弹性衬垫或粘接剂与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相接合。或者,所述镜头的台肩面可以与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相接触。优选,所述镜头的台肩面经由弹性衬垫或粘接剂与所述透光罩板的内表面相接合。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摄像机,其具有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包括具有接收入射光的前镜头表面的镜头;围绕所述镜头布置的光源;和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件的光入射的一侧并遮盖所述光源的透光罩板,所述透光罩板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组件外侧的外表面和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其中所述透光罩板的中央具有开口,所述镜头的前镜头表面通过该开口暴露于外部。在一些例子中,所述光源为红外光源。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在参照以下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显见图IA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自带光源的镜头组件的剖面图;图IB是图IA所示镜头组件的透视图,其中透光罩板被移除以便示出镜头和光源;图2A示意性地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自带光源的镜头组件的剖面图;图2B是图2A所示镜头组件的局部放大示图;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镜头组件的剖面图;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镜头组件的剖面图;图5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镜头组件的剖面图;图6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镜头组件的剖面图。附图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图3至图6具体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镜头组件300的剖面图。如图3所不,镜头组件300包括镜头310、围绕镜头310布直的光源320 (为图不的方便,附图中仅示出部分的光源)、和设置在镜头组件300的光入射的一侧的透光罩板330。透光罩板330遮盖光源320,具有朝向镜头组件300外侧的外表面331和朝向光源320的内表面332,并且在其中央具有开口 333。镜头310的接收入射光的前镜头表面311通过透光罩板330上 的开口 333暴露于外部。在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镜头310的前镜头表面311相对于透光罩板330向内缩回,在镜头310和光源320之间设置遮光部件340,以避免来自光源320的光直接或经由透光罩板330的反射而进入镜头310。优选,遮光部件340延伸穿过透光罩板330中的开口 333,例如遮光部件340的端面与透光罩板330的外表面331齐平。这里,镜头310的前镜头表面311通过透光罩板330上的开口 333暴露于外部,意味着镜头组件300中没有设置用于遮盖镜头310的透光罩板(镜头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构造,是因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监视用摄像机通常由于其安装位置特殊而不易被触及,所以镜头盖的保护作用并不突出,而且专利技术人发现权衡镜头盖的防尘作用与镜头盖对光透过率的不利影响,设置遮盖镜头310的镜头盖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所以,与当前本
中已有的需要为镜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具有接收入射光的前镜头表面;光源,围绕所述镜头布置;和透光罩板,设置在所述镜头组件的光入射的一侧并遮盖所述光源,所述透光罩板具有朝向所述镜头组件外侧的外表面和朝向所述光源的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板的中央具有开口,所述镜头的前镜头表面通过该开口暴露于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磊上中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