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塞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1128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6 18:3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火花塞帽,其通过抑制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水而更可靠地防止漏电。火花塞帽(1)包括:电连接部(5),其用于将火花塞电连接到点火线;端子主体(2),其设置在电连接部(5)的外周;以及筒状的橡胶构件(3),其安装到端子主体(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供火花塞等插入。端子主体(2)包括形成于端子主体的一端的一端侧插入部(41)和形成于端子主体的另一端的另一端侧插入部(42),所述一端侧插入部供火花塞插入,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供点火线插入。橡胶构件(3)包括:内筒部(31),其插入到所述一端侧插入部(41)或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42);筒状的外筒部(32),其位于内筒部(31)的外周侧。内筒部(31)包括与端子主体(2)的内周面接触的环形突起(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火花塞电连接至点火线(plug cord)的火花塞帽
技术介绍
火花塞帽将安装于内燃机的火花塞电连接至点火线,点火线从点火线圈或分配器延伸,以向火花塞施加高电压。作为火花塞帽,已知一种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端子主体和筒状的橡胶构件的火花塞帽,该端子主体的至少两端部为筒状,并且筒状的橡胶构件安装到端子主体的端部。橡胶构件包括筒状的内筒部;筒状的外筒部,该外筒部布置成位于内筒部的外周侧并且在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具有预定缝隙;以及连接部,其将内筒部连接至外筒部。端子主体的端部装配在内筒部和外筒部之间,从而安装橡胶构件。另外,当火花塞帽连接到火花塞或点火线时,火花塞等被插入到橡胶构件中,从而密封火花塞等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等)。·同时,作为端子主体,存在包括形成于外周面的凸凹部的端子主体。此外,作为端子主体,不仅存在直的端子主体,而且存在在预定位置弯曲的端子主体,以应对火花塞组装到内燃机的状态。因此,当形成上述端子主体时,不可能仅通过一个模具来成型端子主体的外部。因此,端子主体通常通过使用多个分割模具的成型方法来形成。例如,如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用于限定端子主体的内周部的销91和92以及包括与端子主体的外形对应的成型面的分割模具93和94布置于预定位置。然后,分割模具被闭合。然后,由销91和92以及分割模具93和94形成的模腔(空间)被充填塑化的树脂,之后树脂固化。此后,打开分割模具93和94,取出销91和92,从而形成端子主体。引用列表专利文献 JP-A-2001-15583
技术实现思路
_7]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当端子主体由上述方法形成时,除了销91和92的抵接部之外,凹部和凸部没有形成于端子主体2的内周面,从而端子主体的内周面为平滑表面。然而,如图9的(C)所示,存在与分割模具93和94的抵接部对应并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分型线PL形成在端子主体2的外周面的情况。为此,如果橡胶构件的外筒部和端子主体的外周面在分型线PL所在的部位不是充分地彼此紧密接触,则认为水会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入。如果水进入并且渗透至火花塞或点火线,则会发生漏电。为此,认为高电压不能施加到火花塞。此外,近年来,为了提高燃料效率已经增加了内燃机的压缩比,内燃机中火花放电所需的电压(所需电压)也已经进一步增加。为此,认为即使很少量的水进入,也会出现漏电。考虑到上述情况而作出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议一种火花塞帽,其通过更可靠地防止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水而能够更可靠地防止漏电。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将在各段落中说明适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各结构。同时,根据需要,将与对应的结构一起说明特定的优点。结构I—种火花塞帽,其包括电连接部,其用于将火花塞电连接到点火线,所述火花塞连接到所述电连接部的 一端,所述点火线连接到所述电连接部的另一端;端子主体,其由树脂制成,所述端子主体设置在所述电连接部的外周,并且包括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的一端侧插入部和形成于所述端子主体的另一端的另一端侧插入部,所述一端侧插入部供所述火花塞插入,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供所述点火线插入,至少所述一端侧插入部和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形成为筒状;以及筒状的橡胶构件,其安装到所述端子主体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中的至少一者,并且供所述火花塞或所述点火线插入,其中,所述橡胶构件包括筒状的内筒部,其插入到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端侧插入部或所述另一端侧插入部;筒状的外筒部,其位于所述内筒部的外周侧,并且被布置成所述端子主体介于所述外筒部和所述内筒部之间;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外筒部连接至所述内筒部,所述内筒部包括与所述端子主体的内周面接触的环形突起。根据结构1,火花塞或点火线插入到一端侧插入部或另一端侧插入部,使得供插入部插入的内筒部沿径向外扩。为此,形成于内筒部的外周部的突起与端子主体的内周面压接。此外,如上所述,在制造时,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分型线通常形成于端子主体的外周面。另一方面,端子主体的内周面平滑而没有形成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分型线。也就是,根据结构1,通过插入火花塞等,突起与端子主体的具有平滑形状的内周面压接。因此,可以使突起与端子主体紧密接触,而端子主体的整周区域没有间隙。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水。因此,可以更可靠地防止漏电。结构2在结构I的火花塞帽中,所述橡胶构件安装到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端部,所述电连接部包括连接配件,所述连接配件的一端部待与所述火花塞接触,以及所述内筒部的面向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另一端的顶端部延伸到所述连接配件的一端面,或者定位成比所述连接配件的所述一端面靠近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另一端部。同时,“内筒部的顶端部延伸到连接配件的一端面”不仅包括内筒部的顶端部与连接配件的一端部接触的情况,而且包括由于制造公差的影响内筒部的顶端部与连接配件的所述一端部分开I. 5mm以下的距离的情况。由于内燃机使用时的温度高,所以连接到火花塞的火花塞帽的温度也变得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于火花塞插入的一端侧插入部的空气膨胀,从而使空气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等之间的缝隙排出。同时,当火花塞帽在使用之后冷却时,空气通过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朝向由于空气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排出而具有低空气压的一端侧插入部进入。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水和空气一起进入一端侧插入部。在这方面,根据结构2,内筒部的顶端部延伸到连接配件的一端面或者延伸成比连接配件的一端面靠近端子主体的另一端部。为此,可以减小存在于火花塞插入的一端侧插入部的空气量。因此,可以减小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之间的缝隙进入的空气量。结果,可以更可靠地防止进水。结构3在结构I或2的火花塞帽中,设置于所述内筒部的至少一个所述环形突起在所述外筒部的长度的范围内形成于所述内筒部。例如,当内燃机没有被使用时,一端侧插入部或另一端侧插入部中的气压与外部的气压大致相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水从内筒部和端子主体之间进入并仅达到与外 筒部的从连接部起的长度(高度)大致相同的高度。在这方面,根据结构3,至少一个突起在外筒部的长度的范围内形成于内筒部,也就是,在内筒部的靠近外筒部的内周的部位形成于内筒部。也就是,突起形成于特别担心进水的部位。结果,可以有效地抑制从端子主体和橡胶构件(内筒部)之间的缝隙进水。结构4在结构3的火花塞帽中,所述火花塞包括筒状的金属壳;以及绝缘体,其插入到所述金属壳并且其后端侧主体部从所述金属壳露出,台阶部和筒状部,二者形成在所述后端侧主体部的外周,所述筒状部定位成比所述台阶部靠近所述金属壳,当所述火花塞帽连接到所述火花塞时,所述后端侧主体部插入到所述一端侧插入部中,所述橡胶构件安装到所述端子主体的所述一端部,以及所述环形突起在当所述火花塞帽连接到所述火花塞时面对所述后端侧主体部的所述筒状部的部位形成于所述内筒部。为了防止从火花塞帽施加的高电压沿着绝缘体(后端侧主体部)的表面泄漏到金属壳,通过在火花塞的后端侧主体部形成凹陷的台阶部,可以进一步增加后端侧主体部的沿面距离。考虑到这种情况,根据结构4,突起形成于面对所述部位(也就是,筒状部)的部位,以避开绝缘体的台阶部。为此,在火花塞插入到火花塞帽中时,可以更可靠地使突起与端子主体的内周面压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夫马智弘太田淳平北村良平山本隆雄薗田丰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