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包括:一蓄存液体NO2装置,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出口相连通,蓄存液体NO2装置内设有第一制冷器;一蓄存液体SO2装置,其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蓄存液体NO2装置相连通,蓄存液体SO2装置内设有第二制冷器;一送气体到植物带的外接管,外接管入口端与蓄存液体SO2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降低连接管和储存设备的温度,使煤燃烧后产生的NO2和SO2液化,并用剩余的含量最高的CO2排放至植物带,可以有效处理煤燃烧后会产生的NO2、SO2和CO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多种采用烧煤的锅炉等设备,适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NO2 ( 二氧化氮)、SO2 ( 二氧化硫)和CO2 ( 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多,CO2会导致温室效应,SO2和NO2是大气污染的注要污染气体,SO2和NO2的危害在于SO2和NO2在空气中会反应变更亚硫酸和硝酸,再进一步变成酸雨,破坏生态环境、建筑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处理煤燃烧后会产生的no2、SO2和CO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多种采用烧煤的锅炉等设备的处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蓄存液体NO2装置,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0度的第一制冷器;—蓄存液体SO2装置,其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蓄存液体NO2装置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SO2装置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负65度的第二制冷器;一送气体到植物带的外接管,外接管入口端与蓄存液体SO2装置连通。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均为冷凝管。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和蓄存液体SO2装置上还分别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和外接管的前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能让气体通过的隔热过滤板。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内和所述的蓄存液体SO2装置内分别还设有一液体高度检测器。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连接在蓄存液体NO2装置的上部。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管连接在蓄存蓄存液体SO2装置的上部。本技术通过降低连接管和储存设备的温度,使煤燃烧后产生的NO2和SO2液化,并用剩余的含量最高的CO2排放至植物带,可以有效处理煤燃烧后会产生的no2、SO2和CO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多种采用烧煤的锅炉等设备,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包括一蓄存液体顯2装置1,其通过第一连接管11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I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0度的第一制冷器12 ;—蓄存液体SO2装置2,其通过第二连接管21与蓄存液体NO2装置I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SO2装置2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负65度的第二制冷器22 ;—送气体到植物带的外接管3,外接管入口端31与蓄存液体SO2装置2连通,外接管3上还设有加热装置。通过降低连接管和储存设备的温度,使煤燃烧后产生的NO2和SO2液化,并用剩余的含量最高的CO2排放至植物带,可以有效处理煤燃烧后会产生的N02、S02和CO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多种采用烧煤的锅炉等设备,适用范围广。本技术的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21均为冷凝管。蓄存液体NO2装置I和蓄存液体SO2装置上2还分别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4。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21和外接管31的前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能让气体通过的隔热过滤板5,隔热过滤板5可以使第一连接管11、第二连接管21和外接管31内混有煤燃烧时带来的灰尘等杂质过滤掉,不会进入蓄存液体NO2装置I和蓄存液体SO2装置上2。蓄存液体NO2装置I内和蓄存液体SO2装置2内分别还设有一液体高度检测器6。第二连接管21连接在蓄存液体NO2装置I的上部,外接管31连接在蓄存蓄存液体SO2装置2的上部。蓄存液体NO2装置I和蓄存液体SO2装置2的外壳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并使蓄存液体NO2装置I内和蓄存液体SO2装置2内的温度不低于负10度,以防止NO2的凝固和SO2的提早液化。蓄存液体NO2装置I和蓄存液体SO2装置2上还分别设置观察窗口,以便观察液态NO2和液态SO2的高度。蓄存液体NO2装置I和蓄存液体SO2装置2上还分别设有加压装置,以便更好保存液态NO2和液态SO2。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蓄存液体NO2装置(I ),其通过第一连接管(11)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I)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0度的第一制冷器(12); 一蓄存液体SO2装置(2),其通过第二连接管(21)与蓄存液体NO2装置(I)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SO2装置(2)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负65度的第二制冷器(22); 一送气体到植物带的外接管(3),外接管入口端(31)与蓄存液体SO2装置(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11)和第二连接管(21)均为冷凝管。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I)和蓄存液体SO2装置上(2)还分别设置有温度检测装置(4)。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管(11 )、第二连接管(21)和外接管(31)的前端还分别设置有一能让气体通过的隔热过滤板(5)。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I)内和所述的蓄存液体SO2装置(2)内分别还设有一液体高度检测器(6)。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连接管(21)连接在蓄存液体NO2装置(I)的上部。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接管(31)连接在蓄存蓄存液体SO2装置(2 )的上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包括一蓄存液体NO2装置,其通过第一连接管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出口相连通,蓄存液体NO2装置内设有第一制冷器;一蓄存液体SO2装置,其通过第二连接管与蓄存液体NO2装置相连通,蓄存液体SO2装置内设有第二制冷器;一送气体到植物带的外接管,外接管入口端与蓄存液体SO2装置连通。本技术通过降低连接管和储存设备的温度,使煤燃烧后产生的NO2和SO2液化,并用剩余的含量最高的CO2排放至植物带,可以有效处理煤燃烧后会产生的NO2、SO2和CO2,结构简单,成本低、适用多种采用烧煤的锅炉等设备,适用范围广。文档编号B01D53/62GK202547272SQ201120561300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梁鹏 申请人:梁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蓄存液体NO2装置(1),其通过第一连接管(11)与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出口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NO2装置(1)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0度的第一制冷器(12);一蓄存液体SO2装置(2),其通过第二连接管(21)与蓄存液体NO2装置(1)相连通,所述的蓄存液体SO2装置(2)内设有能使其内温度保持在负65度的第二制冷器(22);一送气体到植物带的外接管(3),外接管入口端(31)与蓄存液体SO2装置(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鹏,
申请(专利权)人:梁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