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10872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4 0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用以储存水淬水的储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的池底布设有若干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经送水总管与加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与设于浴室顶部的蓄水保温筒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蓄水保温桶的出水端与设于浴室内的喷淋头相连,所述蓄水保温筒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加压泵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能有效回收水淬水的余温,减少热量浪费,节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ー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应用于水淬水的热量回收利用。
技术介绍
水淬水的热量经回收后还有大量余温存在,但是目前针对具有这种余温的水淬水进行再利用的比较少,这样将会造成余温的热量白白浪费掉,不够节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是本技术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有 助于解决目前水淬水的余热再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技术的特征在于一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用以储存水淬水的储水池,其特征在干所述储水池的池底布设有若干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经送水总管与加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与设于浴室顶部的蓄水保温筒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蓄水保温桶的出水端与设于浴室内的喷淋头相连,所述蓄水保温筒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加压泵电路连接。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単,安装便捷,能有效回收水淬水的余温,减少热量浪费,节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本技术是ー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用以储存水淬水的储水池1,所述储水池I的池底布设有若干输水管2,所述输水管2经送水总管3与加压泵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泵4的输出端与设于浴室5顶部的蓄水保温筒6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蓄水保温桶6的出水端与设于浴室5内的喷淋头7相连,所述蓄水保温筒6内设有液位传感器8,所述液位传感器8与加压泵4电路连接。具体实施过程由于具有余温的水淬水储存在储水池中,在池底布设若干输水管,在输水管内通入可淋浴的水体,由于输水管设置在池底,可被具有余温的水淬水加热,然后通过加压泵输送至蓄水保温桶内,以供淋浴者使用。当保温桶内的液位过低或过高时,触发液位传感器,由液位传感器发送信号给加压泵,使加压泵向保温桶内输入或停止输入加热后的水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用以储存水淬水的储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的池底布设有若干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经送水总管与加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与设于浴室顶部的蓄水保温筒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蓄水保温桶的出水端与设于浴室内的喷淋头相连,所述蓄水保温筒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加压泵电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用以储存水淬水的储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的池底布设有若干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经送水总管与加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与设于浴室顶部的蓄水保温筒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蓄水保温桶的出水端与设于浴室内的喷淋头相连,所述蓄水保温筒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加压泵电路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便捷,能有效回收水淬水的余温,减少热量浪费,节能。文档编号F24J3/00GK202547167SQ20122007106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文峰, 曾土儿 申请人:福建省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淬水余热再利用装置,包括用以储存水淬水的储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池的池底布设有若干输水管,所述输水管经送水总管与加压泵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加压泵的输出端与设于浴室顶部的蓄水保温筒的进水端相连,所述蓄水保温桶的出水端与设于浴室内的喷淋头相连,所述蓄水保温筒内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加压泵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土儿张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三明正元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