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轴承润滑装置,包括轴承座、齿轮泵和油箱,轴承座上设与轴承转动部分相连通的轴承座进油口和轴承座出油口,所述轴承座出油口通过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分别与齿轮泵的进油口和油箱进油口相连,油箱出油口通过球阀与齿轮泵进油口相连,齿轮泵出油口通过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分别与轴承座进油口和油箱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轴承润滑装置兼具油浴润滑和压力供油润滑两种方式的优点,与油浴润滑相比,润滑油的品质更易得到保证,实用地域与检修时间更广,更换润滑油更方便;与压力供油润滑相比,供油管路更简单,操控更简便,纳污能力更强,单泵系统与简便的监控系统使其成本更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轴承润滑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费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承润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冶金、矿山、建材等行业大型轴承的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冶金、矿山、建材等行业中,用到各种各样的大型轴承作为承载支撑使用,轴承工作时需要良好的润滑并及时进行良好的热交换,润滑系统是轴承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设计中,轴承一般采用油浴润滑、压力供油润滑及脂润滑等润滑方式其中,油浴润滑的工作原理为轴承座内注入一定量的润滑油,轴承全部或部分直 接浸在润滑油中,使轴承得到充分、可靠的润滑;其缺点在于不适合高寒地区或冬季停机检修,低温极易使润滑油冻结附着在轴承和轴承座上且不易清除,同时润滑油的更换不方便。压力供油润滑的工作原理为轴承配备带油箱的润滑站,润滑油通过润滑站以一定的压力泵送至轴承内,再从回油口回到油箱进行冷却、过滤,此种润滑方式可以带走热量,压力油可以把摩擦表面的金属颗粒冲走并过滤掉,其缺点在于的润滑油量和压力必须得到监控,保证轴承得到可靠的润滑,输出管路比较复杂,对油品要求很高,否则油路容易被堵塞,造成轴承得不到及时的润滑而损坏;且润滑站为保证压力而需设置的双泵系统及其监控系统成本较高。脂润滑的工作原理为轴承座上设有注油脂口和出油脂口,润滑脂定期定量注入到轴承内,使轴承能承受重载,缺点是热量无法带走,经常造成轴承温升过高而损坏轴承。综上所述,现有的轴承润滑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急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润滑装置,兼具油浴润滑和压力供油润滑两种方式的优点,能够有效的降低设备费用,解决现有油浴润滑在低温下使用存在的不足及使用上存在不便的技术问题,从而能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轴承润滑装置,包括轴承座、齿轮泵和油箱,轴承座上设与轴承转动部分相连通的轴承座进油口和轴承座出油口,所述轴承座出油口通过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分别与齿轮泵的进油口和油箱进油口相连,油箱出油口通过球阀与齿轮泵进油口相连,齿轮泵出油口通过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分别与轴承座进油口和油箱相连。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齿轮泵出油口至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安全阀、压差发讯器、双筒过滤器、流量指示器、换热器、压力表开关和压力表。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轴承座出油口至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截止阀。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至齿轮泵进油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双金属温度计。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油箱内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液位液温计、液位控制器、温度传感器、过滤器、空气滤清器和加热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过滤器为磁网过滤器。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温度传感器为钼热电阻。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如下轴承正常运行时,油箱与轴承座和泵装置断开,泵装置与轴承座连通形成油浴润滑方式,保证轴承得到可靠的润滑;当油箱与泵装置和轴承座连通时,润滑油可自然回流或泵送至油箱,形成压力供油润滑方式,保证轴承在低温环境下得到良好的润滑;长时间停机或检修时,泵装置停止工作,油箱与和轴承座连通,润滑油可自然回流或泵送至油箱,润滑油不会由于低温冻结而附着在轴承和轴承座上造成不易清除的现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轴承润滑装置兼具油浴润滑和压力供油润滑两种方式的优点,与油浴润滑相比,润滑油的品质更易得到保证,实用地域与检修时间更广,更换润滑油更方便;与压力供油润滑相比,供油管路更简单,操控更简便,纳污能力更强,单泵系统与简便的监控系统使其成本更低;因此,本技术轴承润滑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设备费用,尤其是能够满足其在低温下使用的要求。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轴承润滑装置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轴承润滑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轴承座进油口 2-轴承座出油口 3-截止阀 4-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 5-双金属温度计6-齿轮泵7-轴承座8-加热器9-油箱10-空气滤清器11-过滤器12-温度传感器13-液位控制器14-液位液温计15-安全阀16-压差发讯器17-双筒过滤器18-流量指示器19-换热器20-压力表开关 21-压力表22-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3-球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本技术轴承润滑装置包括轴承座7、齿轮泵6和油箱9,所述油箱9内设有与控制系统相连的液位液温计14、液位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2、过滤器11、空气滤清器10和加热器8,其中,所述过滤器11为磁网过滤器,所述温度传感器12为钼热电阻。轴承座7上设与轴承转动部分相连通的轴承座进油口 I和轴承座出油口 2,所述轴承座出油口 2通过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分别与齿轮泵6的进油口和油箱9进油口相连,油箱9出油口通过球阀23与齿轮泵6进油口相连,齿轮泵6出油口通过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分别与轴承座7进油口和油箱9相连;所述齿轮泵6出油口至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安全阀15、压差发讯器16、双筒过滤器17、流量指示器18、换热器19、压力表开关20和压力表21。所述轴承座7出油口至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之间的管道上设有截止阀3 ;所述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至齿轮泵6进油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双金属温度计5。本技术的工作流程实施例I :如图I所示,所述轴承为滚动轴承。油浴润滑轴承运转前,轴承座出油口的三通四密封球阀4的BA连通,BC、CA关闭,球阀23关闭,轴承座进油口的三通四密封球阀22的BA连通,BC、CA关闭,钼热电阻12检测润滑油温度a.如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低值,加热器8工作,齿轮泵6使油箱9中的润滑油通过管道在油箱内循环直至温度达到设定的最高值,b.如温度高于设定的最高值,则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的AC连通,AB及BC关闭,润滑油被打入轴承座进油口 I并存储在轴承座中。当油箱中的油位达到液位控制器13设定值,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齿轮泵6、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的及轴承座供油口 I形成油浴润滑方式。当轴承正常停机时,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的BA、CA关闭,BC连通,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的CA、BC关闭,AB连通,轴承座内润滑油自然回流至油箱,管道内的润滑油被泵送至油箱。 压力供油润滑轴承运转前,轴承座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的BC连通,BA、CA关闭,球阀23关闭,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的BA连通,BC、CA关闭,钼热电阻12检测润滑油温度a.如温度低于设定的最低值,加热器8工作,齿轮泵6使油箱9中的润滑油通过管道在油箱内循环直至温度达到设定的最高值,b.如温度高于设定的最高值,则球阀23打开,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的BC连通,AB、AC关闭,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22的AC连通,AB、BC关闭,润滑油被打入轴承座进油口 I对轴承进行润滑,然后润滑油沿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4的BC回流至油箱9,齿轮泵6将油箱9中的润滑油通过球阀23再次循环至轴承座内,形成压力供油润滑方式。当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轴承润滑装置,包括轴承座、齿轮泵和油箱,轴承座上设与轴承转动部分相连通的轴承座进油口和轴承座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出油口通过出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分别与齿轮泵的进油口和油箱进油口相连,油箱出油口通过球阀与齿轮泵进油口相连,齿轮泵出油口通过进油口三通四密封球阀分别与轴承座进油口和油箱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亚民,魏勇,徐智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