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01954 阅读:2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2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主要包含有一底座、一枢设于底座的扬升架,以及一设于扬升架前方的斜度调整装置,斜度调整装置具有一设于底座的驱动源、一连接驱动源的驱动杆,以及一枢接扬升架与驱动杆的托架,由此,当驱动源开始作动时,驱动杆会受到驱动源的驱动而改变长度,使得托架可随着驱动杆的长度变化来带动扬升架相对底座上下偏摆,如此即可调整踏板的倾斜角度来达到改变踏板的运动轨迹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椭圆机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技术背景 椭圆机是近年来发展出的一种心肺适能训练器材,主要是让用户踩踏于左、右两踏板时能沿着近似椭圆形的轨迹运动,以达到模拟走路、跑步或登阶等腿部运动的目的。由于椭圆机的踏板的运动轨迹多为固定不变,所以整个使用过程会显得单调乏味,同时也会无法训练到其他部位的腿部肌肉。中国台湾第1294294号专利揭示出一种「可调整踏板轨迹斜度的椭圆机」,其主要利用斜度控制装置的螺杆来驱动螺合件移动,接着让螺合件带动托杆偏转,托杆在偏转时即可控制导轨座改变相对地面的角度,藉以调整踏板的轨迹斜度;此外,中国台湾第M403355号专利另外揭示出一种「椭圆运动机的扬升装置」,其主要是由掣动器的伸缩杆来调整扬升架与地面之间的角度,以改变踏板的运动轨迹。然而在前述二专利中,各构件之间很容易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而造成组装的麻烦,并且也会增加整体结构的复杂度,因而连带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其能简化结构、方便组装,以及降低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包含有一底座,用以架设于一支撑面上;一扬升架,以其后端枢设于该底座;以及一斜度调整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驱动杆,以及一托架,该驱动源设于该底座且与该扬升架的前端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该驱动杆以其前端连接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改变长度,该托架枢接该扬升架的前端及该驱动杆的后端,可随着该驱动杆的长度变化来带动该扬升架相对该底座上下偏摆。所述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其中,该扬升架具有二滑动管、一固定座,以及一枢接管,该二滑动管位于该底座的左、右两侧,该固定座固定于该二滑动管的前端且与该托架的顶端枢接,该枢接管连接于该二滑动管的后端且以其两端枢接该底座。所述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其中,该驱动杆具有一螺杆及一套筒,该螺杆的一端连接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原地旋转,该套筒螺接于该螺杆且与该托架枢接,可受该螺杆的驱动而沿着该螺杆的轴向位移来带动该托架。所述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其中,该托架具有一主杆体、一轮轴,以及二滚轮,该主杆体枢接该扬升架的前端及该驱动杆的后端,该轮轴连接于该主杆体的底端,该二滚轮可转动地设于该轮轴的两端,用以抵靠于该支撑面。所述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其中,该扬升架的位置高于该底座。本技术的踏板扬升机构,由该扬升架相对该底座的上下偏摆来调整倾斜角度,即可改变踏板的运动轨迹来加强锻炼不同部位的腿部肌肉,而且通过该扬升架与该斜度调整装置之间的空间配置更能有效达到简化结构及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I为应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椭圆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应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椭圆机的侧视图,主要显示扬升架尚未抬升的状态。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主要显示扬升架尚未抬升的状态。图5为应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椭圆机的侧视图,主要显示扬升架抬升后的状态。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主要显示扬升架抬升后的状态。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椭圆机,12机架,14飞轮组,16踏板组,18握把,20踏板扬升机构,30底座,32凸耳,40扬升架,42滑动管,44固定座,46枢接管,50斜度调整装置,60驱动源,70驱动杆,72螺杆,74套筒,80托架,82主杆体,84轮轴,86滚轮,G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踏板扬升机构包含有一底座、一扬升架,以及一斜度调整装置。该底座用以架设于一支撑面上;该扬升架以其后端枢设于该底座;该斜度调整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驱动杆,以及一托架,该驱动源设于该底座且与该扬升架的前端之间相隔有一预定距离,该驱动杆以其前端连接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改变长度,该托架枢接该扬升架的前端及该驱动杆的后端,可随着该驱动杆的长度变化来带动该扬升架相对该底座上下偏摆。因此,由该扬升架相对该底座的上下偏摆来调整倾斜角度,即可改变踏板的运动轨迹来加强锻炼不同部位的腿部肌肉,而且通过该扬升架与该斜度调整装置之间的空间配置更能有效达到简化结构及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踏板扬升机构中,该扬升架具有二滑动管、一固定座,以及一枢接管,该二滑动管位于该底座的左、右两侧,该固定座固定于该二滑动管的前端且与该托架的顶端枢接,该枢接管连接于该二滑动管的后端且以其两端枢接该底座。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踏板扬升机构中,该驱动杆具有一螺杆及一套筒,该螺杆的一端连接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原地旋转,该套筒螺接于该螺杆且与该托架枢接,可受该螺杆的驱动而沿着该螺杆的轴向位移来带动该托架,以达到改变该驱动杆长度的效果。在本技术所提供的踏板扬升机构中,该托架具有一主杆体、一轮轴,以及二滚轮,该主杆体枢接该扬升架的前端及该驱动杆的后端,该轮轴连接于该主杆体的底端,该二滚轮可转动地设于该轮轴的两端,用以抵靠于该支撑面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配合附图列举以下较佳实施例,用以对本技术的结构及功效进行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为应用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椭圆机10,图中所示的椭圆机10包含有一机架12、一飞轮组14、二踏板组16,以及二握把18,由于椭圆机10为公知技术,在此容不再赘述前述组件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动作流程。请再参阅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踏板扬升机构20包含有一底座30、一扬升架40,以及一斜度调整装置50。底座30用以架设于一支撑面G(如地面)上,可供椭圆机10的机架12固定。扬升架40具有二滑动管42、一固定座44,以及一枢接管46。该二滑动管42位于底座30的左、右两侧,用以供踏板组16架设在上面;固定座44以其两端固定于该二滑动管42的前端;枢接管46连接于该二滑动管42的后端且以其两端分别枢接底座30的一 L形凸耳32。由此,扬升架40在安装之后的位置会高于底座30,如图3所示。请配合参阅图4及图5,斜度调整装置50具有一驱动源60、一驱动杆70,以及一 托架80,其中,驱动源60固定于底座30且与扬升架40的前端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驱动杆70具有一螺杆72及一套筒74,螺杆72的一端连接驱动源60,可受驱动源60的驱动而原地旋转,套筒74螺接于螺杆72,可受螺杆72的驱动而沿着螺杆72的轴向位移;托架80具有一主杆体82、一轮轴84,以及二滚轮86,其中,主杆体82的顶端枢接扬升架40的该二滑动管42的前端,主杆体82的中段枢接驱动杆70的套筒74的后端;轮轴84连接于主杆体82的底端;该二滚轮86可转动地设于轮轴84的两端,用以抵靠于支撑面G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当使用者要改变踏板组16的运动轨迹时,首先启动驱动源60来驱动驱动杆70的螺杆72产生原地旋转,接着驱动杆70的套筒74会受到螺杆72的驱动而往后推动托架80,迫使托架80由各滚轮86沿着支撑面G的滑动而稳定地往后移动,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同步推动扬升架40,让扬升架40的滑动管42以枢接管46的轴心为中心往上偏转至与支撑面G形成一预定角度,如图5及图6所示,如此一来,踏板组16便会随着扬升架40的滑动管42的抬升而改变倾斜角度,让踏板组16受到使用者的踩踏力量作用时能够沿着不同的运动轨迹前后偏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机的踏板扬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底座,用以架设于一支撑面上;一扬升架,以其后端枢设于该底座;以及一斜度调整装置,具有一驱动源、一驱动杆,以及一托架,该驱动源设于该底座且与该扬升架的前端之间具有一预定距离,该驱动杆以其前端连接该驱动源,可受该驱动源的驱动而改变长度,该托架枢接该扬升架的前端及该驱动杆的后端,可随着该驱动杆的长度变化来带动该扬升架相对该底座上下偏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铉富刘翰霖
申请(专利权)人: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