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操作机构的不对称遮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00002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的操作机构的不对称遮伞装置(1),尤其是雨伞或阳伞,包括:轴(2);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伞盖(4),其连接至所述轴(2)靠近所述轴的末端;沿着所述轴(2)可移动的操作机构(10),其被配置用于合拢或打开所述伞盖(4);伞盖张紧装置,包括一组第一张紧构件(6)和一组第二张紧构件(8);包括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张紧构件(6),使得所述伞盖(4)包括旋转不对称和线对称形状;以及其中所述操作机构(10)包括一个细长管状构件,该细长管状构件比最短的第一张紧构件(6)的长度更长,且比第一张紧构件(6)的平均长度更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遮伞装置,尤其是雨伞或阳伞,所述遮伞装置具有不对称的伞盖和改进的操作机构。应指出,关于遮伞装置的术语“不对称”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联想到旋转不对称但线对称的形状。在本技术的上下文中,术语“不对称”应以与此相同的解释方式被一致地解释。
技术介绍
相关的现有技术包括商业可获得的不对称遮伞装置,诸如申请人的非常广受欢迎的“Senz Original”防暴风雨的雨伞。本技术旨在改进其操作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现有技术有所改进的遮伞装置。所述目的是通过本技术的遮伞装置实现的,所述遮伞装置包括一个轴;—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伞盖,其连接至所述轴靠近所述轴的末端;沿着所述轴可移动的操作机构,其被配置用于合拢或打开所述伞盖;伞盖张紧装置,包括一组第一张紧构件和一组第二张紧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张紧构件中的每个都通过一个第一外端枢轴连接至所述轴,以及都从所述轴沿着所述伞盖延伸至靠近所述伞盖的周缘的位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张紧构件中的每个都通过一个第一外端枢轴连接至所述操作机构,以及都通过一个第二外端连接至相应的第一张紧构件;包括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张紧构件,使得所述伞盖包括旋转不对称和线对称的形状;以及其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一个细长管状构件,该细长管状构件比最短的第一张紧构件的长度更长,且比所述第一张紧构件的平均长度更短。因为所述遮伞装置一一尤其是雨伞或阳伞——设置有一个比最短的第一张紧构件的长度更长的细长管状构件,保证了使用者能够总是看到且握持住所述管状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因此,确保了使用者能够方便地操作所述操作机构以将伞盖打开或合拢。然而,因为所述细长管状构件还比所述第一张紧构件的平均长度更短,所以所述细长管状构件提供了在如下两个长度之间的最佳平衡便于方便且安全使用的足够长的长度;但不超出所需的长度。从而,防止了使用多余材料,这对于遮伞装置的总重量是有利的,对于环境也有利。此外,改进的操作机构相当大地减少了需要使用的部件数量。例如,“SenzOriginal”包含大约十个部件用于操作和锁定伞盖的打开/合拢,而本技术将该数量缩减为总共两个部件即,细长管状构件和布置在轴中的锁定装置。相当大地简化了组件。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围绕在所述轴的至少一部分长度上,并且所述细长管状构件从靠近所述伞盖与所述轴的连接处的最上位置沿着所述轴向下可滑动,以便打开所述伞盖,所述最上位置对应于其中所述遮伞装置合拢的情形。与大部分常规的雨伞不同,本技术的操作机构被配置为当所述操作机构沿着所述轴向下移动时,即,向着所述轴的柄部件移动时,将伞盖打开。为了允许使用者方便握持所述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所述细长管状构件比最短的第一张紧构件的长度更长。根据一个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细长管状构件在其外端附近设置有一个把手部,所述外端指向所述轴的柄侧。所述把手部确保方便和安全握持。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切口。这些切口节省材料,这对于遮伞装置的总重量有利。此外,使用较少材料对环境也有利。应指出,所述切口可包括不同的形状,并且设计者在选择切口的具体形状时有自由选择,以最佳满足美观因素。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是注塑件。注 塑件能够快速且低成本地大量制造。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包括一个对准切口,所述对准切口被配置为与布置在轴上的一个对准突出物接合,所述接合使所述细长管状构件与一个锁定构件对准。尤其当使用切口和/或注塑(塑料)件时,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可能会由于其长度而发生一定扭曲。通过提供对准切口和附带的突出物,避免了由于操作机构的细长管状构件的扭曲导致的任何未对准。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伞盖在侧视方向的平面中的投影形状基本相当于翼型。所述形状确保了使用者在有风情况下的稳定和舒适体验。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遮伞在俯视方向的平面中的投影形状基本是卵形的。这样的卵形俯视图是旋转不对称但线对称的。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张紧构件和第二张紧构件从它们的相互连接处基本平行延伸一段距离,并且在此处限定一个接触表面,当有载荷时,该接触表面通过形成第一和第二张紧构件而增加,所增加的接触表面由此吸收载荷。根据一个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张紧构件在第一方向具有比第二方向小得多的弯曲硬度,由此第二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为横向,并且当有载荷时,所述张紧构件向第一方向弯曲从而增加接触表面。附图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参照附图进一步阐明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所述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技术的雨伞的侧视图;图2是图I的所述雨伞在打开状态下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所述雨伞在合拢状态下的主视图;图4是其中未示出伞盖的所述雨伞的侧视图;图5是带有根据本技术的操作机构的轴的截面图;图6是所述雨伞的顶侧的细节截面图;图7是所述操作机构的对准部件的细节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图I中示出的不对称遮伞装置I是一把雨伞。雨伞I包括一根轴2和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伞盖4,所述伞盖连接至轴2靠近该轴的顶端,在该顶端处,伞盖4被布置在顶帽28和槽口 26之间。轴2上的槽口 26具有第一张紧构件6,每个张紧构件都枢轴连接至所述槽口,以及所述张紧构件从槽口 26沿着伞盖4延伸至靠近所述伞盖4的周缘的位置。所述伞盖4的周缘使用端帽38附接至第一张紧构件6。操作机构是细长管状构件,下文称其为滑行器10。滑行器10沿着轴2可移动,并且滑行器被配置用于合拢或打开伞盖4。滑行器10包括位于其一端附近的滑行器顶部16,第二张紧构件8中的每个通过第一外端枢轴连接至滑行器10的滑行器顶部16。 第二张紧构件8通过第二外端连接至相应的第一张紧构件6。第一张紧构件6和第二张紧构件8共同形成伞盖张紧机构。当操作机构10沿着轴2上下移动时,伞盖张紧机构打开或合拢伞盖4。图I和2中示出的伞盖4的打开状态对应于操作机构一一即,滑行器10——的最下位置。图3中示出的伞盖4的合拢状态对应于滑行器10的最上位置。通过应用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张紧构件6,可以改变雨伞的形状。根据本技术,遮伞装置I包括具有旋转不对称和线对称形状的伞盖4。如图3中所示,滑行器10延伸到伞盖4的最短侧下面。因此,使用者总是可以一即,在遮伞装置I的合拢状态也可以——看到以及方便握住滑行器10的滑行器把手12。因此,滑行器10比最短的第一张紧构件6的长度更长。此外,滑行器10比第一张紧构件6的平均长度更短,从而提供在如下两个长度之间的最佳平衡便于方便且安全使用的足够长的长度以及又不超出所需的长度。从而,防止了使用过多材料,这对于遮伞装置的总重量是有利的,对于环境也有利。滑行器10优选是注塑件,包括滑行器按钮14、滑行器把手12、以及滑行器顶部16,它们在注塑过程中被形成为一个单独的整体部件。滑行器按钮14与一个锁定构件接合,该锁定构件由布置在轴2内的一个金属锁止弹簧18形成。锁止弹簧18是偏置的,并且将滑行按钮14压向外侧,即,远离轴2,从而将滑行器10锁定在其相应于遮伞装置I的打开状态的位置。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在述滑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遮伞装置(1),其特征在于,该遮伞装置包括:一个轴(2);一个由柔性材料制成的伞盖(4),其连接至所述轴(2)靠近所述轴的末端;沿着所述轴(2)可移动的操作机构(10),其被配置用于合拢或打开所述伞盖(4);伞盖张紧装置,包括一组第一张紧构件(6)和一组第二张紧构件(8),其中所述第一张紧构件(6)中的每个都通过一个第一外端枢轴连接至所述轴,以及都从所述轴沿着所述伞盖(4)延伸至靠近所述伞盖(4)的周缘的位置,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张紧构件(8)中的每个都通过一个第一外端枢轴连接至所述操作机构(10),并且都通过一个第二外端连接至相应的第一张紧构件(6);包括具有不同长度的第一张紧构件(6),使得所述伞盖(4)包括旋转不对称和线对称的形状;以及其中所述操作机构(10)包括一个管状构件,该管状构件比最短的第一张紧构件(6)的长度更长,且比所述第一张紧构件(6)的平均长度更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霍根多恩H·R·安东尼森
申请(专利权)人:森姿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