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99550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3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一集水保墒防沙装置,一植物建植装置和一持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保墒防沙装置底部为漏斗状,集水保墒防沙装置放置在植物建植装置的上端并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交,持续供水装置位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旁边,并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材料普遍,制作施工简单,运输方便、便于批量生产、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生态环境修复中植物建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干旱、 干旱地区沙地生态环境的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上防沙固沙的方法有机械固沙、化学固沙、绿化固沙等几大类。其中绿化固沙除了直接播种移栽外较为常用的技术有植生带、植生袋、植生毯等技术等。植生带是采用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草种、肥料、保水剂等按一定的密度定植在可自然降解的无纺布或其它材料上,并经过机器的滚压和针刺的复合定位工序,形成的一定规模的产品。该产品有在沙地植物修复应用的记录,但效果一般。其存在初期固定难度大,养护要求太过苛刻,表层失水太快,植物成活率低。植生袋由编织网、纤维棉网、衬纸、植物生长基质、种子与肥料层等构成的一种袋状装置,该植生袋适用于边坡生态防护及山地、沙地植树造林。在实践应用中,植生袋与土壤结合不牢靠,之间有缝隙,植物初期生长较好,当植物(灌木)根系穿过植生袋后很难进入土壤,影响最终的成活。植生毯是由植物种子和供植物生长的有机载体复合而成,它是由种布层和基质垫所组成。在底层织物上播撒种子,上铺有3-5mm厚保水湿润材料,再覆盖面层织物后进行针刺或缝扎形成打孔薄膜,使其成为一体。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初期固定难度大,养护要求太过苛刻,表层失水太快等缺点,直接导致植物成活率低。同时该技术只能采用种子繁殖,无法进行苗木的移植。植生管是指用木浆纸、PVC材料加工而成的管子,由2个半圆槽组合而成,使用时用细绳绑紧,其中I个半圆槽距管口 2 IOcm位置钻孔固定用木浆纸做的夹层,夹层呈圆形,直径与管内径相同,用做镶嵌植物种子 ’另I个半圆槽顶部高出2 5cm,施工时设置于当地主导风向侧,这种管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可装入植生基质,实施时先将植生基质填至设置夹层部位,将夹层内放入植物种子后展开,然后于夹层上填植生基质,填至较矮一侧管口,夹层内的种子可在温度、水分、土壤条件适宜时发芽、生长。该技术尚未见应用。其缺点在于无法阻止水分蒸发,管状物割断了根系与外在土壤环境的联系、同时筒状物运输不方便。传统的草方格中间栽树种草等方式。这种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是防沙治沙最为常用的一种办法,但对于植物建植来说成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沙地失水过快、风沙侵蚀对植物苗期生长造成影响、人工建植物的成活率低、成本较高的问题,给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地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中直播种子萌发和移栽苗木苗期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小环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包括一集水保墒防沙装置,一植物建植装置和一持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保墒防沙装置底部为漏斗状,集水保墒防沙装置放置在植物建植装置的上端并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交,持续供水装置位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旁边,并通过供水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连接。根据上述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集水保墒防沙装置是由一块铲状的塑料膜围和而成的,集水保墒防沙装置围和后整体呈漏斗状,在漏斗端面较大的一侧还形成了一近似矩形的防沙板,栽植的植物苗或植物种子位于集水保墒防沙装置的底端中间部位。根据上述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是由无纺布、 塑料膜和草帘缝合而成的开有根系生长孔和进水口的片状物围和而成的,无纺布、塑料膜和草帘缝合时,草帘在内、无纺布朝外,植物建植装置围和后整体呈圆筒状,中空部分回填利于植物生长所需的保水保肥的植生基质和栽植植物苗或播种植物种子。进一步地,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是由无纺布和草帘缝合而成的开有根系生长孔和进水口的片状物围和而成的,无纺布和草帘缝合时,草帘在内、无纺布朝外,植物建植装置围和后整体呈圆筒状,中空部分回填利于植物生长所需的保水保肥的植生基质和栽植或播种植物苗或植物种子。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持续供水装置是由一盛水容器和供水管道组成,供水管道内用细沙和高密度海绵作为填充物,可以保证水分缓慢供给植物建植装置内的植物根系。优选的,所述的持续供水装置的盛水容器是由塑料或橡胶制成的具有一定容积水箱或水袋,并且其上下各设有盛水容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盛水容器的出水口连接耐降解塑料制作的供水管道的一端,供水管道的另一端与植物建植装置进水口相连接,供水管道内部中段部位填有细沙,管道内部管头处填充高密度海绵。本专利技术具有材料普遍,制作施工简单,运输方便、便于批量生产、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克服了植生带、植生袋、植生毯等只能用于播种建植的方式弊端,完全可以作为移栽穴来使用,并增加了供水、保墒和防沙的装置,为种子发芽、苗木成活提供更为优越的条件,相对于植生管,降低了成本并方便运输,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可能。用本专利技术中的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在干旱区培育建植植被,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栽后苗木根系附近的土壤水分稳定,本专利技术是集客土、种子直播、移栽、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原理为一体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植物建植装置及方法。附图说明图I是围和前的集水保墒防沙装置平面结构图;图2是围和后的集水保墒防沙装置立体结构图;图3是其中一种实施例的植物建植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围和前的植物建植装置的平面图;图5是围和后的植物建植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6是围和后的植物建植装置和集水保墒防沙装置的组合状态图;图7是持续供水装置示意图;图8是沙地植物生态修复的方法施工剖面图;图中1、植物2、沙土 3、植生基质4、集水保墒防沙装置5、植物建植装置6、供水管道7、盛水容器8、填充物9、根系生长孔10、进水口 11、草帘12、塑料膜13、无纺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I图I-图6示意性的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如图所示,本优选实施例包括一集水保墒防沙装置4,该装置和植物建植装置配合使用,可起到收集雨水,防止植物建植装置内水分蒸发的作用,同时边缘对略高起部分还能为苗期植物提供必要的保护。一植物建植装置5和一持续供水装置,其中,集水保墒防沙装置4底部为漏斗状,集水保墒防沙装置4放置在植物建植装置的上端并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5相交,持续供水装置位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5旁边,并通过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连接。集水保墒防沙装置 4是由一块铲状的塑料膜围和而成的,集水保墒防沙装置4围和后整体呈漏斗状,在漏斗端面较大的一侧还形成了一近似矩形的防沙板,栽植的植物苗或植物种子位于集水保墒防沙装置的底端中间部位。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是由无纺布13、塑料膜12和草帘11缝合而成的开有根系生长孔和进水口的片状物围和而成的,无纺布13、塑料膜12和草帘11缝合时,草帘11在内、无纺布13朝外,植物建植装置5围和后整体呈圆筒状,中空部分回填利于植物生长所需的保水保肥的植生基质和栽植植物苗或播种植物种子。该装置可以为发芽期(苗期)植物提供相对优良的土壤小环境,可起到类似花盆作用,同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又不会限制根系生长,能够持续的对植物供给植物养料水分。为植物的成活,生长提供保障。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其他结构都与实施例I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持续供水装置是由一水箱7和供水管道6组成,供水管道6内用细沙和高密度海绵作为填充物8,可以保证水分缓慢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沙地植物生态修复装置,包括一集水保墒防沙装置,一植物建植装置和一持续供水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水保墒防沙装置底部为漏斗状,集水保墒防沙装置放置在植物建植装置的上端并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交,持续供水装置位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旁边,并通过供水管道与所述的植物建植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禹王新民张亚平蒙旭辉田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路域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