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热解炉的火道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9379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22 0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热解炉的火道弓,设置在炭化室、内燃烧加热装置、焦改质装置下方的炉腔中,主要包括条弓和火弓中心环墙,所述的火弓中心环墙中部形成高温可燃废气通道653,所述的条弓一端固定在火弓中心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炉体上,条弓围绕火弓中心环墙中心以一定角度间隔辐射状散开布置,数量与内燃烧加热装置的主、副内火道总数一致,其中上一条火弓的墙体中铺设第三煤气进入支管和第三蓄热腔的延伸通道,紧相邻的另下一条火弓的墙体中铺设的一次补气管、二次补气管,如此重复铺设。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既给煤热解炉炉腔中的炭化室内环墙以及内燃烧加热装置的火道隔墙、中心环墙等提供支撑,同时又给内燃烧加热装置提供各种管道的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弓,特别涉及一种煤热解炉炉腔中的火道弓。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煤热解炉(炼焦炉)大都采用间歇式炼焦,入炉煤的配比、脱水、进煤、预热、炭化、焦改质、干熄等各工艺步骤相对独立,不能进行连续生产,生产效率低下 ’另夕卜,煤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含很多有用的成份,如H2s、HCH等等酸性气体,NH3碱性气体、焦油类、苯类、萘类、洗油类等有机物,没完整对荒煤气导出、回收净化加以利用的完整的工艺。这促使本专利技术人探索创新出一套完整的连续炼焦和对荒煤气导出、回收净化加以循环利用的完整的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煤热解炉的火道弓,该火道弓既起到对煤热解炉炉腔中各装置的支撑,又为方便给煤热解炉炉腔中各装置提供管道铺设。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煤热解炉的火道弓,设置在炭化室、内燃烧加热装置、焦改质装置下方的炉腔中,主要包括条弓和火弓中心环墙,所述的火弓中心环墙中部形成高温可燃废气通道653,所述的条弓一端固定在火弓中心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炉体上,条弓围绕火弓中心环墙中心以一定角度间隔辐射状散开布置,数量与内燃烧加热装置的主、副内火道总数一致,其中上一条火弓的墙体中铺设第三煤气进入支管和第三蓄热腔的延伸通道,紧相邻的另下一条火弓的墙体中铺设的一次补气管、二次补气管,如此重复铺设。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既给煤热解炉炉腔中的炭化室内环墙以及内燃烧加热装置的火道隔墙、中心环墙等提供支撑,同时又给内燃烧加热装置提供各种管道的铺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I是图15中F-F处放大图;图2是图I中x-x处截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体换向器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体换向器上下盘示意图;图5是图14中c-c处截面示意图;图5-1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气体换向器与燃气加热器管网连接示意图;图6是图11中z-z处截面示意图;图7是图11中w-w处截面示意图;图8是图11中y-y处截面示意图9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焦改质装置示意图(图11中u-u处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煤热解炉的火道弓示意图(图11中t_t处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在煤热解炭化装置中组装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干熄焦装置示意图(图15中H-H放大图);图13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干熄焦装置的熄焦桥弓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煤热解炉的工控中心的电气连接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煤热解炉总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一种煤热解炉的火道弓的具体实施例主要在以下第四部分第三节中(并参照第一节的内容)予以详细介绍。第一部份入炉煤配比及制备如选用5种不同的煤,它们分别是气煤、肥煤、焦煤、三分之一焦煤、瘦煤先混合然后过筛破碎,直至破碎颗粒达到5mm以下形成入炉煤,当然本专利技术煤热解炉对其它配比和颗粒大小的入炉煤同样适用,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煤热解炉所需入炉煤粉的限制。第二部份入炉煤脱水预先通过入炉煤脱水装置对进入本煤热解炉的入炉煤的进行脱水,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第三部分入炉煤进煤、预热、调节、冷却脱水后的入炉煤经过输送后温度一般会降至常温,温度可能会更低,所以需要对入炉煤在进入炭化室之前进行预热、调节、冷却。第一节入炉煤进煤进煤装置用来输入脱水后的入炉煤第二节入炉煤预热预热装置设置于进煤装置的下方并位于煤热解炉的顶部。预热装置用预热对经过输送后温度降低的入炉煤。第三节预热后的入炉煤调节入炉煤调节仓设置在炉体上部位于预热装置下部,入炉煤调节仓用来调节向煤热解炉的炭化室中加注入炉煤的量。第四部分入炉煤热解(炭化加热、焦改质、干熄焦)第一节入炉煤热解炭化加热如图15所示,煤热解炭化装置6设置在炉体91中部,主要包括炭化室61、外燃气加热装置64、内燃烧加热装置67、火道弓65构成;如图2所示炭化室61由耐火导热材料内、外环墙612、611构成一个环状空间,围绕在炭化室外墙611环外周为外燃气加热装置64,其中外燃气加热装置64主要为若干组(本例9组)结构相同第一燃气加热器62、第二燃气加热器60和气体换向装置66构成,另外,如图15所示因为炭化室61高度较高,其中外燃气加热装置64主要分成上、中、下三段式加热,每段有9组结构相同第一燃气加热器62、第二燃气加热器60构成。如图6所示炭化室内环墙612环内为内燃烧加热装置67,内燃烧加热装置67主要由若干组(本例3组)结构相同的第三燃气加热器68、第四燃气加热器69及熄焦废气加热器63。如图I所示,所述的第一燃气加热器62主要包括第一燃烧室621、第一煤气进入支管622和第一蓄热换热器624。如图2所示,第一燃烧室621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炉体91外墙、和耐火导热材料制成炭化室外环墙611和外火道隔墙625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煤气燃烧火道,如图I所示,第一煤气进入支管622穿过炉体91外墙通到第一燃烧室621中。如图I、12所不第一蓄热换热器624包括第一蓄热腔626、第一蓄热体623、第一空气进入支管627和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28 ;第一蓄热腔626设置在炉体91外墙中,第一蓄热体623设置第一蓄热腔626中,第一蓄热腔626 —端通向第一燃烧室621底部,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一空气进入支管627和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28。如图2所示在第一空气进入支管627与第一蓄热腔626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空气阀门629,第一单向空气阀门629允许空气从第一空气进入管627和第一蓄热腔626流入第一燃烧室621 ;在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28与第一蓄热腔626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废气阀门620,第一单向废气阀门620允许煤气燃烧废气从第一燃烧室621流经第一蓄热腔·626,最后从第一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28排出(当然,采用如下所述的气体换向装置66,当空气主管667与第一空气分管6671接通,空气主管667与第二空气分管6673处于切断;与此同时,燃烧废气主管669与第一燃烧废气分管6691亦相切断,而相应燃烧废气主管669与第二燃烧废气分管6693处于相接通,可以起到代替第一单向空气阀门629及第一单向废气阀门620的作用)。同理,如图2所示结构相同第二燃气加热器60主要包括第二燃烧室601、第二煤气进入支管602和第二蓄热换热器604,第二燃烧室601由耐火材料制成的炉体91外墙、和耐火导热材料制成炭化室外环墙611和外火道隔墙625围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煤气燃烧火道,第二煤气进入支管602穿过炉体91外墙通到第一燃烧室601中。如图2所示第二蓄热换热器604包括第二蓄热腔606、第二蓄热体603、第二空气进入支管607和第二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08,第二蓄热腔606设置在炉体91外墙中,第二蓄热体603设置第二蓄热腔606中,第二蓄热腔606 —端通向第二燃烧室601底部,另一端分别接有第二空气进入支管607和第二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08,在第二空气进入支管607与第二蓄热腔606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空气阀门609,第二单向空气阀门609允许空气从第二空气进入管607和第二蓄热腔606流入第二燃烧室601 ;在第二燃烧废气排出支管608与第二蓄热腔606之间设置有第二单向废气阀门600,第二单向废气阀门600允许煤气燃烧废气从第二燃烧室601流经第二蓄热腔606,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热解炉的火道弓,设置在炭化室、内燃烧加热装置、焦改质装置下方的炉腔中,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条弓和火弓中心环墙,所述的火弓中心环墙中部形成高温可燃废气通道653,所述的条弓一端固定在火弓中心环上,另一端固定在炉体上,条弓围绕火弓中心环墙中心以一定角度间隔辐射状散开布置,数量与内燃烧加热装置的主、副内火道总数一致,其中上一条火弓的墙体中铺设第三煤气进入支管和第三蓄热腔的延伸通道,紧相邻的另下一条火弓的墙体中铺设的一次补气管、二次补气管,如此重复铺设。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民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鑫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