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以及自动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8352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7 0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焦炉加热系统用交换开闭器,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大风门控制杆、小风门控制杆、转换控制器以及凸轮,其中,主动轴连接小风门控制杆和转换控制器,小风门控制杆和转换控制器之间由凸轮连接;大风门控制杆由凸轮与转换控制器连接;以及大风门控制杆另一端连接于从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上述开闭器的焦炉加热系统用自控转换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转换装置自动程度高,操作简便,免去了大量的人工重复劳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焦炉加热系统。具体地,本技术涉及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以及包括所述交换开闭器的自动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双联火道加热系统气体转换时,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例如,在焦炉煤气转换为贫煤气进行加热时,需要手动将废气交换开闭器上的小风门连接杆拆除,使小风门全部关闭,同时装上废气交换开闭器上的煤气蛇连杆,使煤气蛇能够随液压交换装置一同动作。此外,还需人工将大风门开ロ面积改变为贫煤气进ロ面积以与其相适应。在由贫煤气转换为焦炉煤气进行加热时,需要手动将废气交换开闭器上的煤气砣连杆拆除以全部关闭煤气砣,同时装上废气交换开闭器上的小风门连杆,使小风门能够随液压交换装置一同动作。此外,还需要人工调节大风门开ロ面积以适应焦炉煤气燃烧过程中的空气需求量。上述人工步骤,过程复杂且操作繁冗,同时还消耗大量的人力,对于大規模钢铁生产过程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焦炉加热系统转换装置中的缺陷之一,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大风门控制杆、小风门控制杆、转换控制器以及凸轮,其中,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并且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之间由凸轮连接;所述大风门控制杆由凸轮与所述转换控制器连接;以及所述大风门控制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从动轴。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中,所述转换控制器包括控制扳杆和控制拉杆,其中,所述控制扳杆与所述主动轴连接;以及所述控制拉杆与所述控制扳杆连接。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中,凸轮包括小风门凸轮、大风门凸轮以及煤气砣凸轮,其中,所述小风门凸轮分别与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连接;所述大风门凸轮分别与所述大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连接;以及所述煤气砣凸轮与所述大风门凸轮连接。本技术另ー方面提供了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自动转换装置,其包括交换开闭器、主动扳杆、主动拉杆、驱动装置和大风门系统,所述交换开闭器包括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大风门控制杆、小风门控制杆、转换控制器以及凸轮,其中,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并且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之间由凸轮连接,所述大风门控制杆由凸轮与所述转换控制器连接以及所述大风门控制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从动轴;所述主动扳杆与所述主动拉杆彼此连接并均与所述交换开闭器的主动轴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拉杆和所述交换开闭器连接;以及所述大风门系统与所述控制交換开闭器的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自动转换装置的大风门系统为子母风门结构且包括大风门、子风门和调节板,所述大风门通过大风门凸轮与主动轴连接;所述子风门连接于从动轴;以及所述调节板固定在所述大风门上。本技术所提供的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以及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自动转换装置至少具备以下优点之一I.可以利用现有交换开闭器进行技术改造,在仅增 加ー根控制拉条的基础上实现焦炉加热气体的自动转换;2.对现有风门进行技术改造,由大风门和子风门分别对贫煤气和焦炉煤气加热时的空气进行调节,从而免去现有设备中更换或调节风门开ロ的步骤。3.结构简单,与现有自动转换装置相比,控制拉杆数量少(不多于3根),从而降低制备成本和维护成本。4.本自动转换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控制简便,现有操作人员不需要进行额外培训既可对其进行操作。由上可见,本技术所述装置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并且可以便利地利用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以实现技术升级,在生产过程中无需停产更换设备。附图说明图I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交换开闭器。图2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开闭器自动切换机构示意图。图3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大风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A和图3B分别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大风门截面图和平面图。图4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子风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A和图4B分别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子风门结构截面图和平面图。图5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大风门系统的组装示意图。图6示出本技术一实施方案的整个加热系统切换示意图。标记说明1 :交换开闭器;2 :主动轴;3 :从动轴;4 :大风门控制杆;5 :小风门控制杆;6.转换控制器;7 :控制扳杆;8 :小风门凸轮;9 :大风门凸轮;10 :煤气砣凸轮;11 :主动板杆;12 :滑杆;13 :子风门凸轮;14 :大风门;15 :子风门;16 :调节板;17 :控制拉杆;18 主动拉杆;19 :左型开闭器;20 :右型开闭器;21 :驱动装置;22 :焦炉炉体;23 :焦炉煤气交换旋塞;24 :焦炉煤气交换控制驱动装置;25 :焦炉煤气控制拉杆。具体实施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进ー步描述本技术,应明白所示实施例仅为示例目的,并不对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进行任何限制。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大风门控制杆、小风门控制杆、转换控制器以及凸轮,其中,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并且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之间由凸轮连接;所述大风门控制杆由凸轮与所述转换控制器连接;以及所述大风门控制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从动轴。如图I所示,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I包括主动轴2、从动轴3、大风门控制杆4、小风门控制杆5、转换控制器6以及凸轮。主动轴2穿过小风门控制杆5并由凸轮与转换控制器6连接,转换控制器6可以通过移动来控制该凸轮与小风门控制杆5的啮合与分开,从而将主动轴动力传递或不传递至小风门控制杆5。所述大风门控制杆4通过凸轮与转换控制器6连接,并且同样通过转换控制器6的移动来控制该凸轮与大风门控制杆4的啮合和分开,从而将主动轴动カ传递至大风门控制杆7。所述大风门控制杆7另一端与从动轴3以四连杆方式连接,由此可以将主动轴动カ传递至以从动轴3为轴心运动的大风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转换控制器6包括控制扳杆7和控制拉杆17 (在图6中示意性地示出),控制扳杆7和控制拉杆17彼此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如铆接等而连接,并且控制扳杆7连接在主动轴2上沿主动轴旋转以及左右动作。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I包括主动轴2、从动轴3、大风门控制杆4、小风门控制杆5、转换控制器6以及凸轮。所述凸轮包括小风门凸轮8、大风门凸轮9以及煤气砣凸轮10。如图I所示,主动轴2穿过小风门控制杆5并由小风门凸轮8与转换控制器6连接,转换控制器6可以通过移动来控制小风门凸轮8与小风门控制杆5的啮合与分开,从而将主动轴动力传递或不传递至小风门控制杆5。所述大风门控制杆4通过大风门凸轮9与转换控制器6连接,并且同样通过转换控制器6的移动来控制大风门凸轮9与大风门控制杆4的啮合和分开,从而将主动轴动カ传递至大风门控制杆7。所述大风门控制杆7另ー端与从动轴3以四连杆方式连接,由此可以将主动轴动カ传递至从动轴3。煤气砣凸轮10位于大风门控制杆4 一端,并与大风门凸轮9分别位于大风门控制杆4两侧。所述煤气砣凸轮10由大风门凸轮9通过啮合而控制其相应动作。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在转换控制器6下部可以安装滑杆12以起到定位作用并限定转换控制器6左右移动。在某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焦炉加热系统的交换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轴、从动轴、大风门控制杆、小风门控制杆、转换控制器以及凸轮,其中,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并且所述小风门控制杆和所述转换控制器之间由凸轮连接;所述大风门控制杆由凸轮与所述转换控制器连接;以及所述大风门控制杆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从动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晟段学军祝月华吴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钢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