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及内窥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7063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6 0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及内窥镜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1)中的管(30)具有:第1区域(T1),其配设在内窥镜装置(1)中的硬质部位(6、3)内;以及第2区域(T2),其配设在内窥镜装置(1)中的软质部位(7、8)内;第1区域(T1)的刚性设为比第2区域(T2)的刚性低,减轻由贯穿的处理器具的接触带来的载荷并抑制损伤从而提高耐久性,并且优化与连接部件之间的装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配设在具有插入体内的插入部的内窥镜装置中、特别是配设在上述插入部内的管及内窥镜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医疗设备的内窥镜装置具有作为摄像部件的摄像装置,并用于导入患者的体腔内而借助于由摄像装置拍摄到的观察图像来进行体内患部的各种检查、各种处理等。另外,为了观察作为体内的管腔管路的食道、胃、大肠、十二指肠等消化器官系统、尿道、输尿管、膀胱等泌尿器官系统或气管、肺等呼吸器官系统的内部,内窥镜装置具有从口腔、肛门、尿道入口等导入插入部内的部分、从脐部附近穿刺而贯穿体壁从而向腹腔内导入的部分。 在这种内窥镜装置中,为了进行处理病变部、摩擦病变部的组织、提取并检查粘膜、分泌液的细胞诊断等,在插入部内配设有用于自设置在操作部上的处理器具贯穿口(也称作处理器具插拔孔)插拔各种处理器具、从而使该各种处理器具自插入部顶端出没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该处理器具贯穿通道例如公开于JP特开平5 - 95898号公报中,由挠性管构成,该挠性管在由高分子材料构成的管内埋设有编织金属纤维而成的网。在该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如下技术为了进行保护以使得不会出现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向顶端硬质部连接的连接部分弯折、变形的情况,在网中向插入部的顶端硬质部连接的连接部侧的端部附近部位进行多个点焊。在以往的处理器具通道中,将向顶端硬质部连接的附近处设为较硬而防止了弯折、变形等不良情况。但是,以往的处理器具通道因埋设金属性的网,使得在从处理器具贯穿口导入的处理器具所最先接触的管处难以分散处理器具的抵接载荷,因此存在容易剥蚀、且孔因磨损、损伤等而容易张开这样的问题。另外,在内窥镜装置的操作部内设有与处理器具贯穿口相连通的金属部件,该部件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相连接。以往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存在与所连接的部件之间的连接部附近是最先与处理器具相接触的位置、特别是该位置容易磨损、损伤等这样的问题。另外,不仅是处理器具贯穿通道,送气送水通道等配设在内窥镜内部的各种管也在内窥镜清洗时被清洗刷等清洗用器具贯穿而被施加载荷,而存在磨损、损伤等情况。而且,关于以往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等管,由于其覆盖而连接所连接的部件的连接端部分因金属性的网而难以变形,因此也存在与部件之间的连接较困难这样的问题。因此,设置在内窥镜装置中的以往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存在与所连接的部件之间的装配性也降低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减轻由所贯穿的处理器具的接触带来的载荷而抑制磨损、损伤等从而耐久性提高、并且与连接部件之间的装配性较好的管。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具有第I区域,其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硬质部位内;以及第2区域,其配设在上述内窥镜装置中的软质部位内;上述第I区域的刚性设为比上述第2区域的刚性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的内窥镜装置具有顶端与基端,其中,该内窥镜装置具有处理器具通道或送气送水管,该处理器具通道或送气送水管具有插设到设于基端侧的硬质部处的第I区域及插设到设于顶端侧的软质部处的第2区域,且第I区域的刚性比上述第2区域的刚性低;以及块体,其在前方形成有第I开口部及上述第2开口部,该第I开口部配设在沿着前后方向的轴线具有预定角度并向后方侧倾斜的位置,该第2开口部与上述第I开口部相连通,上述块体配设在上述硬质部内,该硬质部具有供上述处理器具通道或上述送气送水管的上述第2区域的端部外套连接的连接部。 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技术方案的内窥镜装置具有管,其具有配设在硬质部位内的第I区域及配设在软质部位内的第2区域,上述第I区域的刚性设为比上述第2区域的刚性低;以及块体,其在前方形成有第I开口部及上述第2开口部,该第I开口部配设在沿着前后方向的轴线具有预定角度并向后方侧倾斜的位置,该第2开口部与上述第I开口部相连通,上述块体配设在上述硬质部内,该硬质部具有供上述管的上述第I区域的端部外套连接的连接部。附图说明图I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顶端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第I变形例的织带层的结构的图。图6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织带层的结构的图。图7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第3的变形例的织带层的结构的图。图8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图4的VIII - VIII剖视图。图9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操作部的表示作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高频凝固件插入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与连接环之间的连接的立体图。图11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变形例的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2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变形例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3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与图12不同的变形例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4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是表示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窥镜装置的一个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基于各个实施方式的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注意各个部分的厚度与宽度之间的关系、各个部分的厚度比例等与实际不同,即使是附图彼此之间,也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图I 图7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顶端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至图7是表示变形例的织带层的结构的图,图8是图4的VIII - VIII剖视图,图9是操作部的表示作为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高频凝固件插入处理器具贯穿通道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处理器具贯穿通道与连接环之间的连接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操作部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变形例 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表示与图12不同的变形例的处理器具贯穿通道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14是表示变形例的插入部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I所示的内窥镜装置I具有插入部2、与该插入部2的基端相连接的操作部3、从该操作部3延伸设置的复合线缆即通用线4、以及配设在该通用线的端部的内窥镜连接器5。插入部2是从顶端(前方)依次连设有顶端部6、弯曲部7及挠性管部8的、具有挠性的管体。操作部3从顶端(前方)依次具有防折弯部11,其以覆盖挠性管部8的基端部的方式与挠性管部8的基端部相连接;把持部12,其具有配设有能够更换的钳塞13a的处理器具贯穿部13,该钳塞13a以自由装卸的方式配设于后述的处理器具贯穿口 ;以及主操作部14,其配设有弯曲杆15、多个开关16及抽吸阀17,该多个开关16用于进行送气、送水、抽吸操作或者设置在顶端部6上的摄像部件、照明部件等的各种光学系统操作,该抽吸阀17能够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进行更换。利用在插入部2的顶端部6中内置有用于拍摄体内组织的CXD或CMOS的摄像元件而成的后述的摄像单元进行光电转换得到的图像信号经由通用线4,输出到以自由装卸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7.05 JP 2010-1534671.一种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其特征在于,该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具有 第I区域,其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硬质部位内;以及 第2区域,其配设在上述内窥镜装置中的软质部位内; 上述第I区域的刚性比上述第2区域的刚性低。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I区域设有通过以低密度配设线材而成的低密线材层, 在上述第2区域设有通过以高密度配设线材而成的高密线材层。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2区域设有通过配设线材而成的线材层。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I区域是通过以低密度编织纤维而成的低密度网层, 上述第2区域是通过以高密度编织纤维而成的高密度网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其特征在于, 编织上述低密度网层的上述纤维之间的间隔宽度设为编织上述高密度网层的上述纤维之间的间隔宽度的I. 5倍以上, 上述第I区域的刚性设定为比上述第2区域的刚性低。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配设在内窥镜装置中的管,其特征在于, 各个上述区域是在多个树脂层之间设有各个上述网层的多层构造。7.一种内窥镜装置,其具有顶端与基端,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装置具有 处理器具通道或送气送水管,该处理器具通道或送气送水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泰雄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