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宝根专利>正文

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7380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6:39
一种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由玻璃外管和套在玻璃外管内的内管构成,其特点是:所述内管为具有内外双层结构的金属管,其外层管两端封闭,内层管两端开口,内层管插入外层管内其下端开口与外层管内连通;金属内管一端伸出玻璃外管后插入联集水箱中,所述联集水箱中有上下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层管上端开口为进口与进水管连通,外层管伸出玻璃外管部分的侧面开有出口,其与出水管连通,以使水或空气由进口进入,从出口流出,实现循环加热。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上述现集热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集热器的内有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使其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启动快、使用可靠、吸热面积宽、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管,尤其是一种用于集热器的内有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集热管普遍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即盲 管。由它们组成的自然循环式热水系统往往依赖集热器与蓄水箱中的水温不同产生的密度差进行温差循环(热虹吸循环),其水循环速度不高,热利用率不高。目前普遍使用的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内外管及连接处均为玻璃,内外管为刚性连接,内外管之间抽成真空,整只管子像一只十分细长的热水瓶胆,这种集热管由于内外管温差和加工工艺容易产生爆管,需要用热膨胀系数很小的耐热玻璃制作,工艺较复杂,成本闻。虽然在内管表面镀有涂层以提高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但是管内没有反射、聚光装置,且由于管内高温液体存在红外热辐射,其向集热管外辐射的热损耗较大,使太阳能热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现集热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集热器的内有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使其具有制造工艺简单、启动快、使用可靠、吸热面积宽、热利用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的一种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由玻璃外管和套在玻璃外管内的内管构成,其特点是所述内管为具有内外双层结构的金属管,其外层管两端封闭,内层管两端开口,内层管插入外层管内其下端开口与外层管内连通;金属内管一端伸出玻璃外管后插入联集水箱中,所述联集水箱中有上下设置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层管上端开口为进口与进水管连通,外层管伸出玻璃外管部分的侧面开有出口,其与出水管连通,以使水或空气由进口进入,从出口流出,实现循环加热。上述玻璃外管内表面朝向太阳的部分有半圆弧形的反射膜,上述玻璃外管和金属内管偏心设置,金属内管位于反射膜的聚焦处,以将照射到反射膜上的太阳光反射聚焦到金属内管内;上述金属内管的外层管内壁上有搪瓷层,能有效防止金属内管内的红外辐射外漏;在外层管外壁上有搪瓷太阳能吸收膜,能快速有效地吸收照射到金属内管上的太阳倉泛。上述外层管和内层管与联集水箱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且螺纹的下面以装密封圈的锥面连接,使与水箱连接处无缝隙,防止漏水的发生。上述金属内管的外层管内壁还设有一圈绕圆周均匀布置的筋,其既能加强内管的强度,又能使外层管与管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加热效率。上述外层管外壁上搪瓷的设置,还能使在玻璃外管与金属内管连接固定时,只需高频加热其接触部位,就能将搪瓷溶入其接触部位,使其密闭无缝隙;所述搪瓷还可以是玻璃粉,玻璃粉有微波吸收材料,能吸收微波,只需高频加热或微波加热其接触部位,就能将搪瓷溶入其接触部位,使其密闭无缝隙。本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该太阳能集热管用带筋的金属内管,既能有效防止金属内管的破损,使其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又使金属内管与管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加热效率;2)管内反射膜的设置,以及内管偏心设置,使太阳能聚焦到内管中,提高集热效率;3)同心双内管的设置,使金属内管在同一端能设置两个开口,管内便能进行循环,使其能用于自来水循环加热或空气循环加热。四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内有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I中的A-A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内层管与联集水箱连接时的立体结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外层管与联集水箱连接时的立体结构图。对各幅附图中的标号说明如下I-联集水箱;la_进水管;lb-出水管;lc、le-内螺纹;IcUlf-内锥面;2_玻璃外管;3_外层管;3a-进口 ;3b-筋;3c-外螺纹;3d_密封圈;3e_外锥面;4_内层管;4a_出口 ;4a-外螺纹;4b-密封圈;4c-外锥面;5_搪瓷太阳能吸收膜;6_搪瓷层;7_反射膜。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内有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如图I所示,一种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由玻璃外管2和套在玻璃外管2内的金属内管构成。如图I所示,金属内管具有内外双层结构,即包括外层管3和套在外层管3内的内层管4。如图2所不,外层管3内壁还设有一圈绕圆周均勻布置的筋3b,筋3b既能加强外层管3的强度,又能使外层管3与管内的水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加热效率。夕卜层管3两端封闭,内层管4两端开口,内层管3插入外层管4内其下端开口与外层管3内连通,金属内管一端伸出玻璃外管2后插入联集水箱I中。联集水箱I中有上下设置的进水管Ia和出水管lb,内层管4上端开口为进口 4a与进水管Ia连通,外层管3伸出玻璃外管2部分的侧面开有出口 3a,其与出水管Ib连通,以使水或空气由进口 4a进入,从出口 3a流出,实现循环加热。如图2所示,玻璃外管2内表面朝向太阳的部分有半圆弧形的反射膜7,玻璃外管I和金属内管偏心设置,金属内管位于反射膜7的聚焦处,以将照射到反射膜7上的太阳光反射聚焦到金属内管内。如图I所示,金属内管的外层管3内壁上有一层搪瓷层6,能有效防止金属内管内的红外辐射外漏。在外层管3的外壁上还设有搪瓷太阳能吸收膜5,能快速有效地吸收照射到金属内管上的太阳能,同时,在玻璃外管2与金属内管固定时,只需高频加热其接触部位,就能将搪瓷材料溶入其接触部位,使其密闭无缝隙;所述外层管3的外壁上的搪瓷还可以是玻璃粉,玻璃粉有微波吸收材料,能吸收微波,只需高频加热或微波加热其接触部位,就能将搪瓷溶入其接触部位,使其密闭无缝隙。如图3、4所示,外层管3和内层管4与联集水箱I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联集水箱I的进水管Ia和出水管Ib上均设置有内螺纹(lc、le),内螺纹(lc、le)的下面设置内锥面(ld、lf)。相应的,在外层管3和内层管4上端端口均设置有外螺纹(3c、4a),外螺纹(3c、4a)的下面设置外锥面(3e、4c),外锥面(3e、4c)上装有密封圈(4b、3d)。连接时,进水管Ia上的内螺纹Ic与内层管4的外螺纹4a相互啮合,进水管Ia上的内锥面Id与内层管4的外锥面4c通过密封圈4b相互密封,使其连接处无缝隙,能防止漏水的发生。同理,出水管Ib上的内螺纹If与外层管3的外螺纹3c相互啮合,出水管Ib上的 内锥面If与外层管3的外锥面3e通过密封圈3d相互密封,使其连接处无缝隙,能防止漏水的发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由玻璃外管(2)和套在玻璃外管(2)内的内管构成,其特征是:所述内管为具有内外双层结构的金属管,其外层管(3)两端封闭,内层管(4)两端开口,内层管(4)插入外层管(3)内其下端开口与外层管(3)内连通;金属内管一端伸出玻璃外管(2)后插入联集水箱(1)中,所述联集水箱(1)中有上下设置的进水管(1a)和出水管(1b),内层管(4)上端开口为进口(3a)与进水管(1a)连通,外层管(3)伸出玻璃外管(2)部分的侧面开有出口(4a),其与出水管(1b)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由玻璃外管(2)和套在玻璃外管(2)内的内管构成,其特征是所述内管为具有内外双层结构的金属管,其外层管(3)两端封闭,内层管(4)两端开口,内层管(4)插入外层管(3)内其下端开口与外层管(3)内连通;金属内管一端伸出玻璃外管(2)后插入联集水箱(I)中,所述联集水箱(I)中有上下设置的进水管(Ia)和出水管(Ib),内层管(4)上端开口为进口(3a)与进水管(Ia)连通,外层管(3)伸出玻璃外管⑵部分的侧面开有出口(4a),其与出水管(Ib)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同心金属双内管的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是所述玻璃外管(2)内表面朝向太阳的部分有半圆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根
申请(专利权)人:王宝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