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轧机的换辊设备和换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7123 阅读:3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四辊轧机的换辊设备,包括:设置在轧机机架中和轧机的工作侧上的轨道,用于送入和送出工作辊组件和支撑辊组件;和一个设置在轧机驱动侧或工作侧上的顶推机,用于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轧辊推入和拉出。该换辊设备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和较短的时间被很容易地改变成一个侧移式换辊设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001年8月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1-234625的包括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和摘要的整个公开在此全部结合用作参考。专利技术的背景1.专利技术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轧机设备中的轧辊的换辊设备和换辊方法2.相关技术例如,如附图说明图14至18所示,用于四辊轧机的换辊设备是已知的。图14表示一种被称为C形换辊钩系统的换辊设备。当更换上、下工作辊100时,例如,一个专用于工作辊的C形换辊钩102的下端接收部103与轧机机架104中的上、下工作辊100的轴端配合,所述下端接收部103悬挂在天车的一个钩子101上。然后,通过操作天车,上、下工作辊(组件)100被略微升起,从而使它们与下支撑辊(组件)105脱离连接。(这时,上支撑辊(组件)105已经被略微升起。)然而,上、下工作辊100被推出到位于轧机之前的一个坑P中。之后,上、下工作辊100被天车输送到预定的更换地点,在那里它们被更换成新的上、下工作辊(组件)100。上、下支撑辊105的更换也是采用专用于支撑辊的C形换辊钩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的。图15表示一个被称为多组系统(cluster system)的换辊设备。当更换上、下工作辊100时,例如,打开位于轧机之前的一个坑P,并且上、下工作辊(组件)100被叠置在下支撑辊(组件)105上且由该下支撑辊(组件)105支撑,所述下支撑辊(组件)105被支撑于轧机机架104中的一个滑车106上。(这时,上支撑辊(组件)105已经被略微升起)。然后,利用一个液压缸107在一个基座108上移动滑车106,以便将上、下工作辊(组件)100推出到位于轧机前面的一个坑P中。然后,通过操作天车将上、下工作辊(组件)100更换成新的上、下工作辊(组件)100。更换之后,通过反向执行相同的工序,将新的上、下工作辊(组件)100装入轧机机架104中。上、下支撑辊105的更换是这样进行的,对于下支撑辊(组件)105,利用与上、下工作辊(组件)100完全相同的步骤进行更换,对于上支撑辊(组件)105,通过一个采用一托架(未示出;一个所谓的用于上、下工作辊(组件)100的模型)并将上支撑辊(组件)105放置于该托架上的类似步骤进行更换。图16和17表示一个称为侧移式换辊系统的换辊设备。更详细地说,在一个轧制线上的四辊轧机50具有一个轧机机架51,形成一对的上、下工作辊52,和形成一对的上、下支撑辊53。在附图中,Ds表示轧制线的驱动侧,而Ws表示轧制线的工作侧。上述换辊设备具有一个设置在轧制线驱动侧Ds的工作辊推出/拉入顶推机54,和一个设置在轧制线工作侧的Ws的支撑辊拉出/推入液压缸55。在图16中,54a表示一个在顶推机54顶端的连接零件,54b表示一个在与顶推机顶端相对的工作辊52的轧辊轴承座52a端部上的连接零件,55a表示一个在液压缸55顶端上的连接零件,55b表示一个在与液压缸55的顶端相对的下支撑辊53的轧辊轴承座的端部上的连接零件。工作辊52的更换是利用这样一种方法进行的,该方法包括将上支撑辊53和上工作辊52释放到一个上升位置,将下工作辊52升起到换辊高度,利用顶推机54将下工作辊52推出一个小的距离,将上工作辊52下降到下工作辊52上以便以一个换辊姿势将它们堆放起来,通过顶推机54的前进或延伸驱动将上、下工作辊组件推出到一个移动台56上,通过由移动缸64使移动台56产生移动或移位运动,用新的工作辊组件更换旧的工作辊组件,并将新工作辊组件拉入轧及机架51。这时,工作辊组件适应于下述动作,即,安装在下工作辊52的轧辊轴承座52a上的轮子57在轧机机架51中的上-下轨道58a和移动台56上的轨道58b上运动。在将工作辊组件从轧机机架51推出到移动台56上并暂时移开工作辊组件、移动台56、一个可拆卸梁62a、和一个位于轧机之前的可拆卸轨道63a之后,进行支撑辊53的更换。即,以下述方式更换支撑辊53液压缸55的连接零件55a与下支撑辊53侧上的连接零件55b配合,并且下支撑辊53被推出到轧制线的工作侧Ws。在拉出位置上,上支撑辊承载(换辊)托架59被安装到下支撑辊53上,并且它们被推入轧机机架51。使上支撑辊53下降,并承载于托架59上,然后,上、下支撑辊53被液压缸55拉出到工作侧Ws。在拉出位置上,上支撑辊辊53被更换成一个新的上支撑辊53。新的上支撑辊辊53被推入轧机机架51,并且设置在一个预定高度位置。仅承载托架59的下支撑辊53被推出到工作侧Ws,在该处拆下托架59,并且将下支撑辊53更换成一个新的下支撑辊53。新的下支撑辊53被推入轧机机架51,并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上。这时,通常,包括托架59和上、下支撑辊53的组件的重量,通过设置在下支撑辊53的轧辊轴承座53a处的滑动件60,在机架51中的滑动基座61a上和工作侧Ws的滑动基座61b上滑动。当利用上述C形换辊钩系统或多组系统进行换辊时,这一任务主要靠利用天车吊运进行的换辊操作来完成,并且需要劳动力和时间。因此,近年来,对设备进行改进以便转换成侧移式换辊系统的需要在增加,所述侧移式换辊系统使由天车吊运进行的更换操作最小化,并且用于轧辊线上的所需的停工期最小。然而,采用上述传统的侧移式换辊设备,用于将工作辊和支撑辊送入和送出轧机机架的大型驱动装置(顶推机54和液压缸55)被分开设置。因此,固定设备成本很高,并且其安装(容纳)空间必须非常安全可靠。进而,在支撑辊拉出坑上部中的移动梁和轨道需要具有一个用于各轧机的可分开、可拆卸的轨道结构。因此,该结构非常复杂并且尺寸变大,并且用于改进的成本和施工时间增加。另外,可拆卸梁62a(和轨道63a)具有由固定梁62(和轨道63)的端部承载的相对端部,如图18(a)至18(c)所示,以便在每个梁(轨道)上承载大约20至30吨的工作辊重量。为了保持承载部分的强度并防止轨道翘曲,梁62a(和轨道63a)的截面需要为I-型,并且需要预先确定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即,h1和h2)。固定侧上的尺寸H依赖于h1,所以当h1增加时,H也增加。另一方面,在没有可拆卸梁62a(和轨道63a)情况下,H的大小可以被减小。换而言之,如果需要将固定梁62(和轨道63)安装到通道型的坑中,则可以使坑的深度较小。专利技术的概述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轧机的换辊设备,其可以在短时间内以低成本方便地改变成侧移式换辊设备。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是一个用于轧机的换辊设备,包括设置在轧机的一个机架中并且在轧机工作侧的轨道,用于工作辊组件和支撑辊组件的送入和送出;和一个设置在轧机驱动侧或工作侧上的顶推机,用于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辊子的进入和撤出。根据该方面,工作辊的更换和支撑辊的更换可以由单一的顶推机来执行,并且,可以省略例如用于支撑辊的传统的液压缸。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固定设备成本,并且深基础的建造范围可以减小,以便削减用于基础的施工成本。特别是在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利用传统支撑辊拉出坑部分,在不更换的情况下进行改造。这有效地缩短了施工工期并且显著减小了基础的改造成本。在用于轧机的换辊设备中,一个要组装到支撑辊组件上的换辊托架可以设有轮子和用于与顶推机连接的连接零件,以便换辊托架可以在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轧机的换辊设备,包括: 设置在轧机的一个机架中和轧机的工作侧上的轨道,用于送入和送出工作辊组件和支撑辊组件;和 一个设置在轧机驱动侧或工作侧上的顶推机,用于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轧辊推入和拉出。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迎川智山本干朗吉原修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