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7075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15 0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分两级处理降解难度不同的碳、氮污染物,第一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处理易降解污染物;第二级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第一级通过水解酸化、投加碳源的方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进行A/O处理;第二级处理首先将经过第一级处理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污水进行A/O处理,然后通过MBR膜,进一步去除碳、氮污染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针对废水中降解难度不同的碳、氮污染物,采用A/O+MBR组合工艺,通过分级的方式分别进行处理,从而有效降解各种碳、氮污染物,尤其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保
,是一种涉及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及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VC生产主要采用两步发酵工艺,该工艺所排放的废水具有COD(化学需氧量)浓度高且波动大、废水成分组成复杂、有机污染物种类多、可生化性差的特点。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化学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近年来组合工艺逐渐被广泛应用于VC制药废水处理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一级沉淀池依次与水解池、碳源投加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沉淀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MBR反应池连接,一级缺氧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一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一级缺氧池连接,二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二级缺氧池连接,MBR反应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分两级处理降解难度不同的碳、氮污染物,第一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处理易降解污染物;第二级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第一级通过水解酸化、投加碳源的方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进行A/0处理。第二级处理首先将经过第一级处理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污水进行A/0处理,然后通过MBR反应池,进一步去除碳、氮污染物。本专利技术能有效改善VC制药废水可生化性、有效降解COD和TN,使出水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在于①两级A/0工艺可有效利用硝化产生的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氧化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节省空气用量,降低运行成本。活性污泥也可作为电子供体,被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氧化,提高TN去除率。②在池体中填充填料,稳定硝化、反硝化污泥的生长环境。③MBR工艺可有效保证系统中的有效菌团数量,在填料出现脱膜现象时,拦截有效菌,防止流失。④在小试试验中发现此污水驯化的污泥沉降性差、上清液含有难沉降的悬浮物,MBR的使用也可保证出水SS。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针对废水中降解难度不同的碳、氮污染物,采用A/0+MBR组合工艺,通过分级的方式分别进行处理,从而有效降解各种碳、氮污染物,尤其对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附图说明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如图所示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调节池、一次沉淀池、水解池、碳源投加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沉淀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MBR反应池,一级缺氧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一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一级缺氧池连接,二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二级缺氧池连接,MBR反应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 本专利技术的VC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分两级处理降解难度不同的碳、氮污染物,第一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处理易降解污染物;第二级处理难降解污染物。第一级通过水解酸化、投加碳源的方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进行A/0处理。第二级处理首先将经过第一级处理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污水进行A/0处理,然后通过MBR反应池中MBR膜的高浓度(8 10g/L)生物处理,进一步去除碳、氮污染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该处理装置的进水COD (化学需氧量)浓度627 134mg/L,B0D (生化需氧量)浓度253 29. 3mg/L,B/C比为0. 2 0. 4,一级缺氧池进水B/C比稳定在0. 3 0. 5。第二级处理的出水COD稳定在50 80mg/L。进水TN (总氮)浓度50 120mg/L,出水TN浓度为12 15 mg/L。进水TP (总磷)浓度8mg/L,出水中TP的含量均在0. 5mg/L以下。具体步骤包括 A、由于进水水质变化较大,首先在调节池中对水质水量进行稳定; B、投加氧化镁和磷酸以降低部分氨氮。控制废水pH值在9.0左右,N:P=1 :1(N以进水氨氮计),反应时间20 30min,通过调整氧化镁的投加量,使废水中氨氮浓度降低至50mg/L以下; C、接着进入一级沉淀池分离掉来水中的悬浮固体; D、在水解池中进行水解酸化并投加碳源,改善污水的可生化性,本实施例中B/C比达0. 3 0. 5 ; E、在一级缺氧池和一级好氧池中进行A/0处理,去除易降解碳、氮污染物;(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易降解碳、氮污染物的定义是采用常规的活性污泥法,水力停留时间10 20h时,能被降解的为易降解碳、氮污染物,不能被降解的称为难降解碳、氮污染物); F、为确保水解酸化池内生物浓度,一级缺氧池部分污泥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回流比为0.3 0. 5Q(Q为一级缺氧池出水流量),通过调节回流比,以确保水解酸化池中生物浓度控制在2 3mg/L ; G、在二级沉淀池中对泥水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以便在二级A/0处理系统重新形成针对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菌种; H、在二级缺氧池和二级好氧池中进行A/0处理,去除C、N污染物;(一般来说,一级和二级缺氧池总停留时间控制在18 22h,一级和二级好氧池总停留时间控制在2(T24h。本实例中,一级缺氧池停留时间l(Tl4h,一级好氧池停留时间12 16h,二级缺氧池停留时间6 10h,二级好氧池停留时间3 4h,MBR池停留时间5 6h。)I、废水通过MBR反应池中的平板膜提高微生物浓度及改善出水水质;(提高微生物浓度由3 4g/L提高到8 10g/L。本实施例中MBR膜的孔径为0. 16Mm,出水中直径大于此参数的固体物质都被拦截。) J、MBR反应池出水部分回流至水解酸化池进行循环处理,回流比为Q I. 5Q (Q为MBR池出水流量),通过调节回流比,以确保出水达标。其中调节池、一次沉淀池、水解池、碳源投加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沉淀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MBR反应池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技术效果为①针对废水中降解难度不同的C、N污染物,采用A/0+MBR组合工艺,通过分级的方式分别进行处理。②采用生化法提高易降解污染物的B/C比,从而改善VC废水的可生化性。③对B/C比得到提高的废水采用两级A/0法进行处理,一级A/0处理后进行沉淀,去除掉大部分用于一级A/0处理的微生物,以便在二级A/0处理过程中形成针对难降解污染物的生物菌种。④在A/0池中安装填料,稳定硝化、反 硝化污泥的生长环境。⑤利用MBR池中的平板膜的高效截流作用提高微生物浓度并改善出水水质。本专利技术中所指的低浓度VC制药废水指的是进水COD浓度200 700mg/L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一级沉淀池依次与水解池、碳源投加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沉淀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MBR反应池连接,一级缺氧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一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一级缺氧池连接,二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二级缺氧池连接,MBR反应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装置,该处理装置包括一级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一级沉淀池依次与水解池、碳源投加池、一级缺氧池、一级好氧池、二级沉淀池、二级缺氧池、二级好氧池和MBR反应池连接,一级缺氧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一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一级缺氧池连接,二级好氧池通过回流管与二级缺氧池连接,MBR反应池通过回流管与水解池连接。2.一种低浓度VC制药废水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分两级处理降解难度不同的碳、氮污染物,第一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处理易降解污染物;第二级处理难降解污染物。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一级通过水解酸化、投加碳源的方法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进行A/Ο处理;第二级处理首先将经过第一级处理的泥水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得到的污水进行A/Ο处理,然后通过MBR反应池,进一步去除碳、氮污染物。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管慧玲李正明严勤逯瑶王新民王建春刘敏忠王珊梅凯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江苏蓝天沛尔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