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9192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9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该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包括:结构架,呈圆筒状;加热线圈,设置在结构架的端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拆装工具结构简单,并便于操作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环的拆装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检修拆装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的发展,大批的铁路机车生产并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使铁路机车也面临着批量检修的问题,需要一些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高效率的拆装工具。转向架轮对部分中的密封环是重要部件,在运输、装配和拆卸中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轴承内圈与密封环的拆装过程一般采用将密封环与从动齿轮同时在油压机上进行拆卸,而现在要求在不拆卸从动齿轮的基础上进行密封圈与轴承内圈的退却,导致之前的退 却方式具有不可行性,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工装虽然可以解决密封圈与轴承内圈的退却问题,但机械工装复杂、沉重,不便于操作,且存在容易碰伤零件或操作者的问题,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拆装工具操作复杂,安全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包括结构架,呈圆筒状;加热线圈,设置在结构架的端面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拆装工具还包括接电器,设置在结构架的环形侧壁上,力口热线圈通过接电器与加热电源连接。进一步地,加热线圈通过多个紧固件与结构架的端面贴合。进一步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与结构架连接,第一紧固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面和连接在两个第一面之间的一个顶面,一个顶面和两个第一面之间依次连接形成凹形结构,两个第一面分别与结构架的端面配合并将加热线圈固定在结构架的端面上。进一步地,第一紧固件为多个,多个第一紧固件沿结构架的周向均匀分布。进一步地,加热线圈与第一紧固件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垫片。进一步地,紧固件还包括与第一紧固件连接的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呈环状,第二紧固件沿结构架的周向设置在第一紧固件外侧。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拆装工具还包括把手,把手对称地设置在结构架的环形侧壁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拆装工具还包括底座,底座支撑设置在结构架的下方。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包括结构架与加热线圈,其中,结构架呈圆筒状,加热线圈设置在结构架的端面上。本技术的拆装工具可通过加热线圈对密封环进行加热,使密封环发生热膨胀现象,从而使密封环从轮轴上拆卸下来,本技术的拆装工具结构简单,并便于操作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环的拆装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拆装工具的侧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拆装工具的俯视示意图;以及图4示出了图I的A-A向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I示出根据本技术的拆装工具的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拆装工具的侧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拆装工具的俯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I的A-A向剖视示意图。结合参见图I至图4,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包括结构架11与加热线圈13,其中,结构架11呈圆筒状,加热线圈13设置在结构架11的端面上。本技术的拆装工具可通过加热线圈13的电磁感应对密封环进行加热,使密封环发生热膨胀现象,从而使密封环从轮轴上拆卸下来,本技术的拆装工具结构简单,并便于操作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密封环的拆装效率。为方便加热线圈13与电源进行连接,在结构架11的环形侧壁上还设置有接电器12,加热线圈13通过接电器12与加热电源相连。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加热电源为采用自动控制的控制柜,为保证拆卸工具的安全性,控制柜应具有自稳压、自动过载保护和自动退磁等功能。加热线圈13在结构架11上的固定和贴合是通过紧固件来实现的,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14和第二紧固件16,其中,第一紧固件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面和连接在两个第一面之间的一个顶面,顶面与两个第一面之间依次连接形成凹形结构,其中,第一紧固件通过螺钉连接在结构架11上。第一固定件的顶面与结构架11的外侧面配合,两个第一面分别与结构架11的两个端面配合,将加热线圈13贴合在结构架11的端面上,结构架11部分的位于第一紧固件14的凹形结构内,使第一紧固件14的第一面部分地延伸出结构架11的内侧圆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14为多个,多个第一紧固件14沿周向均匀分布在结构架11上,使加热线圈13整体贴合在结构架11的端面上,防止加热线圈13在结构架11上产生移动,并且多个第一紧固件14的第一面的延伸出内侧圆周的部分形成卡接口。在第一紧固件14与加热线圈13之间还设置有绝缘垫片15,绝缘垫片15将加热线圈13与第一紧固件14隔离开来,有效地防止加热线圈13产生漏电的现象,起到保护操作人员安全的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紧固件16呈圆环状,沿结构架11的周向设置在第一紧固件14外侧,通过螺钉关于第一紧固件14相连,第二紧固件16的设置起到了固定第一紧固件14的作用,防止第一紧固件14带动加热线圈13发生移动。为避免第一紧固件14与加热线圈13对操作者照成危险,在第一紧固件14的第一面的外侧还设置有外壳体19,该外壳体19可粘接在第一紧固件上,外壳体19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第一紧固件14与加热线圈13裸露在拆装工具的外侧,起到保护第一紧固件14与加热线圈13的作用。为方便本实施例中的拆装工具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在结构架11的环形侧壁上还设置有把手17,把手17对称地设置在结构架11的两侧,本实施例的拆卸工具在套设在待测工件上时,将待测零件卡接在卡结口中,此时,需要操作者扶住两侧的把手17,防止拆卸工具在工件上发生滑落以造成工装或操作人员的损伤。在工件加热完成后,工件处在受热膨胀状态,握住把手17,向下拖动拆卸工具,使拆卸工具与工件同时退下,放到拆卸工具,使拆卸工具与工件自然冷却后,工件从拆卸工具上自动掉出。在拆装工具的下方设置有支撑 结构架11的底座18,以方便拆装工具的放置。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结构架(11),呈圆筒状; 加热线圈(13),设置在所述结构架(11)的端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电器(12),设置在所述结构架(11)的环形侧壁上,所述加热线圈(13)通过所述接电器(12)与加热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线圈(13)通过多个紧固件与所述结构架(11)的端面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件(14),所述第一紧固件(14)与所述结构架(11)连接,所述第一紧固件(1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面和连接在所述两个第一面之间的一个顶面,所述一个顶面和两个第一面之间依次连接形成凹形结构,所述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密封环的拆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架(11),呈圆筒状;加热线圈(13),设置在所述结构架(11)的端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王振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