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5894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现有技术的曼氏轧管机是在入口端采用长芯棒轧制,因此,不仅整个机组设备复杂,而且长芯棒的制造难度很大,生产成本高。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在曼氏轧管机的出口端配置由短芯棒,与短芯棒螺纹连接的顶杆,与顶杆的另一端用联轴器连接、并在轨道上面运动的顶杆小车,以及驱动顶杆小车的移动机构组成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机组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的轧制,特别是涉及一种曼式轧管机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
技术介绍
曼氏轧管机用于无缝管材的轧制,通常采用长芯棒装置。轧制前将长芯棒用穿棒装置将其穿入毛管中,从曼氏轧管机的入口端将穿有长芯棒的管材一起送入曼氏轧管机轧制。带有长芯棒的毛管经过曼氏轧管机轧制后,在曼氏轧管机的出口端由专门的脱棒装置,将长芯棒抽出,然后进入专门设置的冷却装置冷却长芯棒,以此循环使用。现有技术所使用的长芯棒一般在10m以上,长芯棒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在高温状态下,既强度高又耐磨,而且表面要求光滑。长芯棒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还需矫直和磨削。如此严格的要求导致生产成本很高。为此,长芯棒必须在专门的大型厂家制作。生产厂需要配套芯棒矫直机和长芯棒磨床,甚至有的生产厂还设有专门的芯棒车间。由于现有技术的曼氏轧管机在入口端采用长芯棒轧制,因此,不仅整个机组设备复杂,而且长芯棒的制造难度很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它具有机组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目的的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由短芯棒,与短芯棒螺纹连接的顶杆,与顶杆的另一端用联轴器连接、并在轨道上面运动的顶杆小车,以及驱动顶杆小车的移动机构组成。所述的驱动顶杆小车的移动机构,是由一个电机带动减速机,并通过链轮同时传动两根平行布置的传动轴,两根传动轴分别与两个丝杠连接,通过丝杠传动锁车架沿滑道前后移动,锁车架通过转臂与顶杆小车连接。所述的锁车架通过转臂与顶杆小车连接,是在锁车架上设置气缸来驱动转臂,转臂打开,锁车架与顶杆小车脱离,转臂放下,锁车架挡住顶杆小车,使顶杆小车与锁车架整体移动。所述的电机为调速电机,在轧制时通过电机调速,使得短芯棒的移动速度小于管材的轧制速度,确保管材在轧制过程中始终与短芯棒接触,从而可完成管材的轧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显著效果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处使用可移动的短芯棒装置,使得整个机组的设备变得简单,由于本专利技术将长芯棒改为短芯棒,使得芯棒的制造、修复变得特别容易。因此,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另外,由于芯棒为短芯棒,在短芯棒内可配置冷却水装置和润滑装置,使得在轧制过程中,边冷却边润滑,可提高钢管质量和芯棒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3所示,一种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由短芯棒1,与短芯棒螺纹连接的顶杆2,与顶杆的另一端用联轴器3连接并在轨道6上面运动的顶杆小车4,以及驱动顶杆小车4的移动机构5组成。所述的驱动顶杆小车4的移动机构5,是由一个电机5-1带动减速机5-2,并通过链轮(也可以是皮带轮或齿轮)5-3同时传动两根平行布置的传动轴5-4,两根传动轴分别与两个丝杠5-5连接,通过丝杠传动锁车架5-6沿滑道5-9前后移动,锁车架5-6通过转臂5-7与顶杆小车4连接。所述的锁车架5-6通过转臂5-7与顶杆小车4连接,是在锁车架上设置气缸(也可以是液压缸)5-8来驱动转臂5-7,转臂打开,锁车架与顶杆小车脱离,转臂放下,锁车架挡住(锁住)顶杆小车,使顶杆小车与锁车架整体移动。丝杆5-5还可用液压缸代替,通过液压缸的伸缩带动锁车架前后移动。为保证丝杆传动的稳定性,丝杆5-5两端由轴承5-10支撑,其中一端采用推力轴承(锥轴承)以承受在轧制过程中的轧制力。工作过程将经过穿孔的毛管送入曼氏轧管机的入口端,由顶杆小车4将短芯棒1从曼氏轧管机的出口端插入毛管,锁车架5-6上的气缸5-8将转臂5-7放下,顶住顶杆小车4(由于轧制时是单方向受力,转臂放下顶住顶杆小车,即可锁定顶杆小车),毛管进入曼氏轧管机,短芯棒1由顶杆小车4带动,在移动机构5的驱动下,按工艺要求向出口端移动(由于短芯棒的移动速度小于管材的轧制速度,管材在轧制过程中始终与短芯棒接触),当毛管轧制完毕,气缸5-8将转臂5-7打开,锁车架5-6与顶杆小车4脱离,顶杆小车4沿轨道6运动,将短芯棒1抽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改动和变形,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权利要求1.一种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短芯棒(1),与短芯棒螺纹连接的顶杆(2),与顶杆的另一端用联轴器(3)连接并在轨道(6)上面运动的顶杆小车(4),以及驱动顶杆小车(4)的移动机构(5)组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顶杆小车(4)的移动机构(5),是由一个电机(5-1)带动减速机(5-2),并通过链轮(5-3)同时传动两根平行布置的传动轴(5-4),两根传动轴分别与两个丝杠(5-5)连接,通过丝杠传动锁车架(5-6)沿滑道(5-9)前后移动,锁车架(5-6)通过转臂(5-7)与顶杆小车(4)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5-1)为调速电机。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车架(5-6)通过转臂(5-7)与顶杆小车(4)连接,是在锁车架上设置气缸(5-8)来驱动转臂(5-7),转臂打开,锁车架与顶杆小车脱离,转臂放下,锁车架挡住顶杆小车,顶杆小车与锁车架整体移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现有技术的曼氏轧管机是在入口端采用长芯棒轧制,因此,不仅整个机组设备复杂,而且长芯棒的制造难度很大,生产成本高。本专利技术是在曼氏轧管机的出口端配置由短芯棒,与短芯棒螺纹连接的顶杆,与顶杆的另一端用联轴器连接、并在轨道上面运动的顶杆小车,以及驱动顶杆小车的移动机构组成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机组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B21B25/00GK101041164SQ200710061860公开日2007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9日专利技术者张培庆 申请人:山西创奇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曼氏轧管机出口端配置的可移动短芯棒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短芯棒(1),与短芯棒螺纹连接的顶杆(2),与顶杆的另一端用联轴器(3)连接并在轨道(6)上面运动的顶杆小车(4),以及驱动顶杆小车(4)的移动机构(5)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创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