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承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5050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1-08 19:10
一种面板承载结构,包括一底座以及一强化单元。底座包括一底板、一定位块以及一框体。定位块固定于底板上。框体位于底板上,并且围绕定位块。强化单元包括一套件以及一第一止退件。套件位于框体内并且套住定位块。套件包括位于框体与定位块之间的一固定面且固定面具有邻接底板的一边缘。套件还包括一延伸部。此延伸部由固定面的边缘沿着底板朝向框体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承载结构,特别是一种液晶面板的承载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是由一液晶显示面板、一驱动电路板、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框架所组成,其中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并且液晶显示面板与驱动电路板是经由框架被固定于背光模块上。在制造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当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者完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后,制造者须逐一地将与驱动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多个液晶显示面板装箱,以运送到下一个地点进行后续的液晶显示器的组装流程。公知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包装箱为了能够重复使用,会将较易损坏的包装箱的定位块套上补强用的套件。然而公知的套件容易因受到外力拉扯而逐渐脱离定位块,甚至使得液晶显示面板落在套件下方,而在自动化生产线取出液晶显示面板的过程中会造成液晶显示面板破片或是驱动电路板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止退机制的面板承载结构以及面板承载结构的组装方法。在一面板承载结构的实施例中,面板承载结构包括一底座以及一强化单兀。底座包括一底板、一定位块以及一框体。定位块固定于底板上。框体位于底板上,并且围绕定位块。强化单元包括一套件以及一第一止退件。套件位于框体内并且套住定位块。套件包括位于框体与定位块之间的一固定面且固定面具有邻接底板的一边缘。套件还包括一延伸部。此延伸部由固定面的边缘沿着底板朝向框体延伸。第一止退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止退端。第一固定端连接于延伸部。第一止退端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并且抵靠于框体的面向定位块的一内表面。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止退端朝向远离底板的方向延伸,并且由于第一止退端抵靠于框体的面向定位块的一内表面,因此当强化单元受到一朝向远离底板的外力时,这些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止退端与内表面之间的干涉,而避免强化单元自定位块上脱离。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专利技术的专利申请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面板承载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面板承载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图I的上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组合示意图。图5A为图4的局部正视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I的强化单元未被组装于定位块时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7为图I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8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A为图8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B为图8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C为图9B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上视示意图。图11至图13为将强化单元组装至底座的流程示意图。图14A为图9C的第二校正孔的剖面示意图。图14B示出了第二校正孔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5为图9A的定位孔的剖面示意图。图16为面板承载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为图17的局部的前视图。图19为面板承载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20为图19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1为面板承载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22为图2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3为图22的局部的前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0 面板承载结构1001 面板承载结构1002 面板承载结构1003 面板承载结构1100 底座1110 底板1120 定位块1122 底端1124 顶端1126 第一定位孔1128 第一校正孔1130 框体1132 内表面1200 强化单元1200' 强化单元1200 强化单元1210 套件1210'套件1210套件1210a套件表面1211校正件1212固定面1213长条型凹陷1214边缘1215第二定位孔1215a第二身部1215b第二端部1216延伸部1217第二校正孔1217'第二校正孔1217a第一身部1217b第一端部1217b'第一端部1218定位件1219凹槽1219a槽底1219b槽口1220第一止退件1220'第一止退件1220第一止退件1222第一固定端1224第一止退端1230第二止退件1230'第二止退件1232第二固定端1234第二止退端1300凸块2010定位销2020校正销Dl距离D2距离、D3宽度D4宽度D6宽度D7宽度Θ I角度0 2角度L长轴方向P定位方向Q方向SI第一长轴S2第二长轴Tl第一短轴T2第二短轴Yl弧线Y2弧线Y3弧线Y4弧线Xl直线X2直线X3直线X4直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 实施例的面板承载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图I的面板承载结构的分解图;图3为图I的上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组合示意图;图5A为图4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8为图5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I的强化单元未被组装于定位块时的局部上视不意图;图7为图I的局部的上视不意图;图8为图2的局部放大不意图。请共同参照图I、图2与图3。面板承载结构1000用以承载至少一液晶显示面板(图中未示出),其中面板承载结构1000的材质例如是高分子发泡材料。此面板承载结构1000包括一底座1100以及一强化单元1200。底座1100包括一底板1110、一定位块1120以及一框体1130。定位块1120固定于底板1110上。框体1130位于底板1110上并且将定位块1120围绕于其中。请参照图3与图4,强化单元1200包括一套件1210以及一第一止退件1220。套件1210位于框体1130内并且套住定位块1120。套件1210包括一固定面1212。固定面1212位于框体1130与定位块1120之间。请参照图4、图5A、图5B、图6以及图7,套件1210的固定面1212具有邻接底板1110的一边缘1214。套件1210还包括一延伸部1216,延伸部1216由边缘1214沿着底板1110朝向框体1130延伸。第一止退件1220,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固定端1222与一第一止退端1224。第一固定端1222连接于延伸部1216,第一止退端1224朝向远离底板1110的方向延伸,并且抵靠于框体1130的面向定位块1120的一内表面1132。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止退端1224与底板1110夹一角度Q1,其中角度Q1介于45°至55°之间。基于上述的结构,由于第一止退端1224朝向远离底板1110的方向延伸,并且由于第一止退端1224抵靠于框体1130的面向定位块1120的一内表面1132,因此当强化单元1200受到一朝向远离底板的外力时,本实施例能够通过第一止退端1224与内表面1132之间的干涉,而避免强化单元1200自定位块1120上脱离。此外,请参照图8以及图9A,其中图9A为图8的一局部放大示意图。定位块1120包括一底端1122以及一顶端1124。底端1122固定于底座1100,并且顶端1124位于定位块1120的一相对底端1122的另一侧。顶端1124包括一第一定位孔1126。套件1210包括一凹槽1219以及一定位件1218。凹槽1219套住定位块1120。定位件1218自凹槽1219的一槽底1219a向凹槽1219的一槽口 1219b突出,并且定位件1218插入第一定位孔1126。请继续参照图8、图9B以及图9C,其中图9B为图8的另一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C为图9B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以及部分的其他实施例中,顶端1124还包括一第一校正孔11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面板承载结构,包括:一底座,包括:一底板;一定位块,固定于该底板上;以及一框体,位于该底板,并且围绕该定位块;以及一强化单元,包括:一套件,位于该框体内并且套住该定位块,该套件包括位于该框体与该定位块之间的一固定面且该固定面具有邻接该底板的一边缘,该套件还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由该固定面的该边缘沿着该底板朝向该框体延伸;以及一第一止退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止退端,该第一固定端连接于该延伸部,该第一止退端朝向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并且抵靠于该框体的面向该定位块的一内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13 TW 1011133141.一种面板承载结构,包括 一底座,包括 一底板; 一定位块,固定于该底板上;以及 一框体,位于该底板,并且围绕该定位块;以及 一强化单元,包括 一套件,位于该框体内并且套住该定位块,该套件包括位于该框体与该定位块之间的一固定面且该固定面具有邻接该底板的一边缘,该套件还包括一延伸部,该延伸部由该固定面的该边缘沿着该底板朝向该框体延伸;以及 一第一止退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一固定端与一第一止退端,该第一固定端连接于该延伸部,该第一止退端朝向远离该底板的方向延伸,并且抵靠于该框体的面向该定位块的一内表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还包括一凸块,自该内表面朝向该定位块突出,该第一止退端位于该凸块与该底板之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第一止退端抵靠该凸块。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强化单元还包括一第二止退件,该第二止退件包括彼此相对的一第二固定端与一第二止退端,该第二固定端连接于该延伸部,该第二止退端与该内表面干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第二固定端至该第二止退端的距离小于或等于该内表面至该固定面的距离。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端至该第一止退端的距离大于该内表面至该固定面的距离。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第一止退件与该底板夹一角度,该角度介于45°至55°之间。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定位块包括一固定于该底座的底端以及一相对于该底端的顶端,该顶端包括一第一定位孔,该套件包括一套住该定位块的凹槽以及自该凹槽的一槽底向该凹槽的一槽口突出的一定位件,并且该定位件插入该第一定位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套件包括一第二定位孔,该套件包括一与该槽底相对的套件表面,该第二定位孔位于该套件表面并且向该定位件内延伸,并且该第二定位孔的孔径由该套件表面朝向该槽口逐渐缩小。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套件包括一第二定位孔,该套件包括一与该槽底相对的套件表面,该第二定位孔位于该套件表面并且向该定位件内延伸,并且该第二定位孔包括一第一身部以及一第一端部,该第一身部介于该第二定位孔的孔口与该第一端部之间,该第一身部的孔径为定值,而该第一端部的孔径由该第一身部朝向该槽口逐渐缩小。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面板承载结构,其中该顶端包括一第一校正孔,该套件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黛玲茅仲宇丁崇宽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