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31690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31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切割刀具,其有效避免由切割刀片的后部尺寸误差等引起的不稳定保持,并且稳定于静止位置并保持该状态,能顺畅地进行使切割刀片向壳体外突出时的移动。切割刀具(10),其具备收纳于壳体(12)内并设置为能够在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14)和使该切割刀片(14)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15),其中,滑动体(15)具备:保持切割刀片(14)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46);容纳于在切割刀片(14)的后部面内形成的孔(14A)内的突部(41);和与切割刀片(14)的后端边缘(14B)相对的顶接部(45),顶接部被设置成,在切割刀片的后部侧保持于保持面部时,借助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向后方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割刀具,说得更详细点,涉及能够相对于使切割刀片滑动的滑动体稳定地保持切割刀片的切割刀具。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的切割刀具,其构成为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大致C状的壳体;被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和后端侧保持于该滑动体的切割刀片。这种类型的切割刀具,滑动体位于壳体侧面一侧,在惯用右手的人使用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用右手拇指操作,但是,对于惯用左手的人来说使用便利性就非常差。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专利文献I所示,在壳体的上端部配置操作构件而不影响惯用手的所谓通用型的切割刀具。该切割刀具构成为,具备滑动体和锁定机构,上述滑动体包括位于壳体内的滑动体主体;和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地组合于滑动体主体的操作构件,上述锁定机构通过在壳体侧能够接合分离地设置在滑动体主体与壳体之间所设置的板簧,由此进行滑动体的锁定以及锁定解锁,通过使上述板簧与操作构件部分接合,将该操作构件相对于滑动体主体保持于初始位置。然而,对于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切割刀具,已判明位于初始位置的操作构件变为相对于滑动体主体在前后方向上自由的状态,具有所谓的“游隙”,具有一边改善付与操作力时的响应性、和/或解除操作力时的操作构件向初始位置复位动作的顺畅性一边提高锁定机构的可靠性的余地。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切割刀具,其中即使将滑动体主体与操作构件组合成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操作构件也能够一直保持初始位置,在向操作构件付与操作力时,能够良好地保持响应性而向滑动体传递操作力,另一方面,在解除操作力时,能够迅速地进行操作构件相对于滑动体主体的初始位置复位(特愿2010-215357号)。专利文献I :特开2008-229076号公报专利文献I以及特愿2010-215357号的切割刀具,如图16、17概略表示,构成为,切割刀片100的后端部区域100A夹入于滑动体主体101与按压构件102之间而保持切割刀片100。在这里,滑动体主体101构成为,具备保持面部105,其保持后端部区域100A ;突部107,其设置在该保持面部105的面内并被收纳于设置在切割刀片100的后部面内的孔106内;和倾斜隆起部108,其与切割刀片100的倾斜后端边缘100B相对。如图17所示,如果上述突部107的中心C以及倾斜隆起部108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LI与中心C以及倾斜后端边缘100B之间的水平方向距离L2相等,则切割刀片100在被保持于滑动体主体10的状态下不会产生在以孔106为中心旋转的方向上摆动的不良情况。但是,切割刀片100的现状是在孔106与倾斜后端边缘100B的上述距离L2的尺寸精度上具有偏差。因此,预先预见这样的偏差,在满足能够维持上述距离L2 —直比距离LI小的状态的条件的位置形成倾斜隆起部108,由此,防止不能安装切割刀片100这样的不、良于未然。然而,通过这样的设定,切害I]刀片100的尖纟而以关部107为中心在fir头A方向上广生摆动,在使切割刀片100从未图示的壳体的前端突出时,产生切割刀片100的尖端边角部分与在壳体内面产生的台阶部分碰撞(例如,参照图4中符号K),因而妨碍平滑的突出动作的不良情况。该不良情况,在以切割刀片100的刀刃位于上方位置的方式手拿切割刀具、例如向天花板等进行切割作业时特别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着眼于这样的不良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效地避免由切割刀片的后部尺寸误差等引起的不稳定保持、将切割刀片稳定于静止位置并保持该状态、能够顺畅地进行使切割刀片向壳体外突出时的移动的切割刀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结构,一种切割刀具,具备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壳体;收纳在该壳体内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表I]刀片;和保持该切表I]刀片并被设直为能够在壳体内在如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其中,所述滑动体构成为,具备保持所述切割刀片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容纳在形成于切割刀片的后部面内的孔内的突部;和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相对的顶接部;所述顶接部被设置成,在使所述突部位于孔内而使切割刀片的后部侧保持于保持面部时,借助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向后方移位。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顶接部能够采用下述的结构通过在所述保持面部的一部分上形成缺口部而设置成大致板簧状。另外,通过所述突部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与顶接部的距离被设置得比通过所述孔的中心的假想铅垂线与所述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的距离短。进而,所述顶接部设置为,在使所述切割刀片保持于滑动体时,向后方弹性移位。根据本专利技术,在使切割刀片保持于保持面部时,所述顶接部受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按压而向后方移位,所以切割刀片维持为在所述突部位于孔内的状态一直被按压在前方的状态,由此能够保持为一直静止在一定位置的状态。这样,通过预先进行使切割刀片的后 端边缘相对于顶接部抵接的尺寸设定,因此即使切割刀片具有尺寸精度误差也能够无障碍地利用。另外,能够将保持面部的一部分切除而形成顶接部,所以仅稍微对以往类型进行形状变更即可,不会产生使结构复杂的不良情况。附图说明图I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切割刀具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上述切割刀具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引导构件已收纳到壳体内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⑷是图3的纵剖视图,⑶是沿图4⑷的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5(A)是引导构件的俯视图,(B)是引导构件的中央剖视图。图6是表示切割刀片已保持到滑动体上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7㈧是滑动体主体的正视图,⑶是其后视图,(C)是其俯视图,⑶是其仰视图。图8 (A)是图7 (A)的B-B线剖视图,⑶是图7 (A)的C-C线剖视图,(C)是图7 (A)的D-D线剖视图,⑶是图7(A)的E-E线剖视图。图9 ㈧是按压构件的主视图,⑶是其俯视图,(C)是其仰视图,⑶是其后视图,(E)是图9(D)的F-F线剖视图。图10(A)操作构件的主视图,(B)是其后视图,(C)是其俯视图。图11 (A)是操作构件的左侧视图,(B)是图10 (B)的G-G线剖视图,(C)是图10 (B)的H-H线放大剖视图。图12㈧是板簧的俯视图,⑶是其正视图,(C)是图12⑶的I-I线剖视图,(D)是板簧的后视图。图13是在滑动体主体上安装切割刀片的作用说明图。图14是表示通过按压构件按压了切割刀片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5是表示在滑动体主体上安装了板簧构件的状态的作用说明图。图16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不良情况的重要部分概略分解立体图。图17是用于说明以往的不良情况的重要部分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切割刀具 12 :壳体14 :切割刀片14A :孔14B :后 2而边缘 14A :孔14B :后端边缘 15 :滑动体 41 :突部42 :滑动体主体 45 :顶接部 46 :保持面部49:缺口部S :内侧空间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前”说的是切割刀片的尖端所处的一侧,而所谓“后”说的是其相反的一侧。在图I以及图2中,切割刀具10构成为具备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S(参照图4(B)的壳体12 ;被收纳在该壳体内12内的引导构件13 ;被设置为能够沿着该引导构件1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能够从壳体12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14 ;保持该切割刀片14、同时被设置为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切割刀具,具备: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壳体;收纳在该壳体内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和保持该切割刀片并设置为能够在壳体内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构成为具备:保持所述切割刀片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容纳在形成于切割刀片的后部面内的孔内的突部;和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相对的顶接部;所述顶接部设置为,在使所述突部位于孔内而将切割刀片的后部侧保持于保持面部时,借助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向后方移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26 JP 097778/20111.一种切割刀具,具备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内侧空间的壳体;收纳在该壳体内并且设置为能够在该壳体的前端伸出退入的切割刀片;和保持该切割刀片并设置为能够在壳体内在如后方向上移动的滑动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体构成为具备保持所述切割刀片的后部侧的保持面部;容纳在形成于切割刀片的后部面内的孔内的突部;和与切割刀片的后端边缘相对的顶接部; 所述顶接部设置为,在使所述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太一
申请(专利权)人:国誉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