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美工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512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美工刀,包括刀架和刀片,刀架上设置一容置刀片的刀槽,刀槽的一侧壁上设置一导槽,此导槽的至少一边缘设置若干齿槽;还包括一推钮,推钮弹性连接于导槽内并与刀片连接,推钮上设置有与齿槽适配连接的凸块,推钮在自然状态下,凸块卡进所述齿槽内定位,按下推钮,凸块与所述齿槽脱离解锁。此美工刀的导槽的两边缘设置若干齿槽,对应的,推钮上设置若干凸块,并且推钮在导槽内弹性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按压推钮,凸块从齿槽中脱离解锁,此时刀片可以被推动;松开推钮,凸块卡进齿槽内,刀片被定位锁定,此时可以使用刀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非常省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刀具,特别涉及一种美工刀
技术介绍
美工刀也俗称刻刀的,是一种美术和做手工艺品用的刀,多为塑刀架和刀片两部分组成,也有少数为金属刀架,为抽拉式结构。刀片多为斜口,用钝可顺片身的划线折断,出现新的刀锋,方便使用。请参考图1A,在习知结构中,刀片92伸出刀架91使用时,借由操控机构93的定位功能,使得刀片92不再移动,直到定位功能解除,请参考图1,一般的美工刀,包括刀架91和刀片92,刀架91和刀片92均呈长条状,刀架91的内部设置一容置刀片92的刀槽911,此刀槽911的前端设置一可供刀片92出入的前开口,刀片92可沿着此刀槽911方向被推 进推出;刀槽911的其中一侧壁上设置一导槽912,此导槽912也为长条状,其两边缘为锯齿条,并且其方向与刀槽911的方向相同。还包括一操控机构93,此操控机构93可以沿导槽912方向滑动并设置于刀架91的导槽912内,此操控机构93穿过此导槽912与刀片92的末端固定连接,推动操控机构93,操控机构93在导槽912内移动,并且带动刀片92 —起滑动。请参考图IB和图1C,操控机构93包括一滑块931,此滑块931设于刀架91的内部并可以滑移。滑块931后缘向上突出一对弹性卡条932,此弹性卡条932末端形成定位块933,此定位块933与导槽912的锯齿条相干涉而形成定位作用。另外,一固定推块934下方设有一滑动推块935,而滑动推块935底面设有一操控块936。当滑动推块935接近固定推块934时,如图IB所示,操控块936相对远离定位块933,使弹性卡条932可自由摆动,使操控机构93可在刀槽911内推动刀片92位移;当滑动推块935远离固定推块934时,如图IC所示,操控块936正好位于两定位块933内部之间,使弹性卡条932不能自由摆动,则操控机构93无法在刀槽911内推动刀片92位移以达到定位的作用,令被推出刀架91的刀片92被定位而使用,以免使用时因刀片92移动而发生危险。然而,习知技术的设计,由于操控块936始终是位在弹性卡条932之间,即使滑动推块935推近至固定推块934时,控制块仍然位于两弹性卡条932之间,使得弹性卡条932可自由摆动的空间小,也就是刀片92推动位移需要较大的力量,产生推动不顺的问题,尤其在推动刀片92时,由于操控块936仍然位于两弹性卡条932之间,使得弹性卡条932易发生折断问题,影响使用寿命。并且,习知的这种技术,结构过于复杂,不仅增加了加工工艺的复杂性,而且还浪费了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美工刀,以解决现有美工刀的定位解锁结构过于复杂且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美工刀,包括刀架和刀片,所述刀架上设置一容置刀片的刀槽,所述刀槽的一侧壁上设置一导槽,此导槽的至少一边缘设置若干齿槽;还包括一推钮,所述推钮弹性连接于导槽内并与所述刀片连接,所述推钮上设置有与齿槽适配连接的凸块,推钮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凸块卡进所述齿槽内定位,按下推钮,所述凸块与所述齿槽脱离解锁。较佳地,所述导槽的两边缘均设置若干齿槽,所述齿槽与所述刀槽相连通。较佳地,所述推钮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两侧均设置一与所述齿槽适配的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齿槽活动卡接。较佳地,所述基板的上端面设置按压区,所述按压区凸出于所述导槽,所述按压区对应着所述凸块。较佳地,所述按压区位于所述基板的后端,所述按压区包括若干凸台,所述凸台凸 设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凸块位于两凸台之间的间隙下方。较佳地,所述基板的前端还设置一弹性连接体,所述弹性连接体弹性连接在所述刀槽内并与所述刀片连接。较佳地,所述弹性连接体与所述基板一体制成,所述弹性连接体的前端为刀片连接端,所述刀片连接端的底部凸设一与刀片尾部的圆孔适配的圆柱体,所述弹性连接体的后端包括两齿条,所述齿条位于所述基板的下方。较佳地,所述凸块、凸台和弹性连接体均与所述基板一体制成。较佳地,所述齿槽为方形。较佳地,所述齿槽为平行四边形,两导槽边缘的齿槽与所述导槽形成鱼骨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一种美工刀,此美工刀的导槽的两边缘设置若干齿槽,对应的,推钮上设置若干凸块,并且推钮在导槽内弹性连接。在本技术中,按压推钮,凸块从齿槽中脱离解锁,此时刀片可以被推动;松开推钮,凸块卡进齿槽内,刀片被定位锁定,此时可以使用刀片。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还非常省力。附图说明图IA为现有美工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IB为现有美工刀的操控机构的一角度视图,滑动推动块接近固定推块;图IC为现有美工刀的操控机构的另一角度视图,滑动推动块原远离固定推块;图2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另一种齿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推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推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刀片锁定结构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刀片锁定结构剖视图A-A ;图6A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刀片解锁结构示意图;图6B为本技术一种美工刀的刀片解锁结构剖视图B-B。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美工刀,此美工刀通过推钮来实现刀片的锁定解锁功能。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只需要按压推钮,凸块从齿槽中脱离解锁,此时刀片可以被推动;松开推钮,凸块卡进齿槽内,刀片被定位锁定,此时便可以使用刀片。以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2,一种美工刀,包括刀架I、刀片2和推钮3,美工刀的刀片2和刀架I均为长条状,刀片2设置在刀架I内,推钮3与刀片2连接,操作推钮3,刀片2便在刀架I内定位锁定或解锁移动。刀架I的内部设置一容置刀片2的刀槽11,该刀槽11的前端具有一前开口,后端具有一后开口,并且后开口处连接一可拆卸的封盖4,此封盖4上的前端也设置有容置刀片2的槽,此槽与刀槽11相通;在此刀槽11的一侧壁上设置一导槽12,此导槽12的设置方向与刀槽11的设置方向相同,但本专利技术对导槽12的长度不做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导槽12的前端位于刀槽11的前开口后面,刀槽11的后端与刀槽11的后开口相通。此导槽12的至少一边缘设置若干齿槽121,在本实施例中,此导槽12的两边缘均设置若干齿槽121,且,两边缘上的齿槽121相对应,便于操作,且若干齿槽121均与刀槽11、导槽12相连通,即导槽12的两边缘是镂空的,两边缘相对应的两齿槽121是相通的。在本技术中,对齿槽121的形状不做限制。如,请参考图2,齿槽121为方形;请参考图3,齿槽121为平行四边形,两导槽12边缘的齿槽121与导槽12形成鱼骨状。刀片2为斜口,片身上设置若干划线22,用钝可顺划线22折断,出现新的刀锋,方便使用;刀片2的后端设置一圆孔21,此圆孔21用于与推钮3连接。请参考图4A和图4B,推钮3包括一基板31,基板31的两侧均设置一与齿槽121适配的凸块312,两侧的凸块312与导槽12两边缘的齿槽121活动卡接。在本实施例中,凸块312的形状与齿槽121的形状相同,并且,大小略小于齿槽121的大小。基板31的上端面设置按压区,按压区凸出于导槽12,按压区对应着凸块312,即凸块312位于按压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美工刀,包括刀架和刀片,所述刀架上设置一容置刀片的刀槽,所述刀槽的一侧壁上设置一导槽,其特征在于,此导槽的至少一边缘设置若干齿槽;还包括一推钮,所述推钮弹性连接于导槽内并与所述刀片连接,所述推钮上设置有与齿槽适配连接的凸块,推钮在自然状态下,所述凸块卡进所述齿槽内定位,按下推钮,所述凸块与所述齿槽脱离解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昆杰五金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