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24275 阅读:215 留言:1更新日期:2012-10-25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所述的电梯包括轿厢、对重、包含曳引机在内的驱动控制系统以及包括设置于机房内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轿厢顶部的轿厢绳轮组和设置在对重顶部的对重绳轮组的绳轮升降机构,曳引机设置在位于井道顶部的机房内,所述的绳轮升降机构与曳引机相连,其特征在于:绳轮升降机构的曳引比为8∶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吨位曳引载货货梯,采用8∶1曳引比,使得可以采用普通有齿曳引机提升大吨位载货电梯,例如普通规格2500kg的曳引机可拖动20000kg的载货电梯。轿厢上面的四组动滑轮组分别设置于轿厢顶部的四角,使得电梯轿厢的受力点为四角,电梯运行更加平稳。(*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作为垂直载人运货的工具,已有相当的历史,已成为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电梯所需运载的货物越来越多,传统的2 I及4 I的曳引电梯已经无法满足载重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可以实 现利用现有的普通有齿曳引机拖动大吨位载货电梯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所述的电梯包括轿厢、对重、包含曳引机在内的驱动控制系统以及包括设置于机房内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轿厢顶部的轿厢绳轮组和设置在对重顶部的对重绳轮组的绳轮升降机构,曳引机设置在位于井道顶部的机房内,所述的绳轮升降机构与曳引机相连,其特征在于绳轮升降机构的曳引比为8 I。所述的轿厢绳轮组包括设置在轿厢顶部前侧的第一动滑轮组件和第二动滑轮组件、设置于轿厢顶部后侧的第三动滑轮组件和第四动滑轮组件;所述的对重绳轮组包括均匀分布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五动滑轮组件、第六动滑轮组件、第七动滑轮组件以及第八动滑轮组件;所述的定滑轮组包括固定于井道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轿厢前侧的第一定滑轮组件、第二定滑轮组件和第三定滑轮组件,固定于井道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轿厢后侧的第四定滑轮组件、第五定滑轮组件和第六定滑轮组件,固定于井道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对重并与第五动滑轮组件、第六动滑轮组件、第七动滑轮组件及第八动滑轮组件处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七定滑轮组件、第八定滑轮组件和第九定滑轮组件。所述的曳引绳在对重侧依次绕过曳引机、第五动滑轮组件、第七定滑轮组件、第六动滑轮组件、第八定滑轮组件、第七动滑轮组件、第九定滑轮组件、第八动滑轮组件;曳引绳在轿厢侧依次绕过曳引机、第一动滑轮组件、第一定滑轮组件、第二定滑轮组件、第二动滑轮组件、第三定滑轮组件、第四定滑轮组件、第三动滑轮组件、第五定滑轮组件、第六定滑轮组件、第四动滑轮组件。所述的第一动滑轮组件设置于轿厢顶部的左前侧,所述第二动滑轮组件设置于轿厢顶部右前侧,所述第三动滑轮组件设置于轿厢顶部右后侧,所述第四动滑轮组件设置于轿厢顶部左后侧。本技术提供的大吨位曳引载货货梯,采用8 I曳引比,使得可以采用普通有齿曳引机提升大吨位载货电梯,例如普通规格2500kg的曳引机可拖动20000kg的载货电梯。轿厢上面的四组动滑轮组分别设置于轿厢顶部的四角,使得电梯轿厢的受力点为四角,电梯运行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井道平面布置图;图2是本技术传动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I-对重,2-第八动滑轮组件,3-第九定滑轮组件,4-第七动滑轮组件,5-第八定滑轮组件,6-第六动滑轮组件,7-第七定滑轮组件,8-第五动滑轮组件,9-对重导轨,10-曳引机,11-第一动滑轮组件,12-第一定滑轮组件,13-第二定滑轮组件,14-第二动滑轮组件,15-轿厢副导轨,16-第三定滑轮组件,17-轿厢主导轨,18-轿厢,19-第四定滑轮组 件,20-第三动滑轮组件,21-第五定滑轮组件,22-第六定滑轮组件,23-第四动滑轮组件,24-井道,25-曳引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加以描述请参见图I所示本技术载货电梯的井道平面布置,本实施例电梯包括轿厢18、对重I、包含曳引机10在内的驱动控制系统以及包括设置于机房内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轿厢18顶部的轿厢绳轮组和设置在对重I顶部的对重绳轮组的绳轮升降机构,曳引机10设置在位于井道24顶部的机房内。对重I侧置于井道24内,绳轮升降机构与曳引机10相连,绳轮升降机构的曳引比为8 1,曳引机10采用普通有齿曳引机。井道24内设置有对重导轨9,对重I能沿对重导轨9在井道24内上、下滑动。在轿厢18的中部安装有主导轨17,轿厢18的前部与后部安装有副导轨15,轿厢18主导轨17与副导轨15在井道24内上下滑动。轿厢绳轮组包括设置在轿厢18顶部左前侧的第一动滑轮组件11和轿厢18顶部右前侧的第二动滑轮组件14、设置于轿厢18顶部右后侧的第三动滑轮组件20和设置于轿厢18顶部左后侧的第四动滑轮组件23。四个轿厢绳轮组分别设置在轿厢18的四个角上,使电梯运行中轿厢18的受力均匀,有利于电梯运行的平稳。对重绳轮组包括均匀分布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五动滑轮组件8、第六动滑轮组件6、第七动滑轮组件4以及第八动滑轮组件2。定滑轮组包括固定于井道24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轿厢18顶部前侧的第一定滑轮组件12、第二定滑轮组件13和第三定滑轮组件16,固定于井道24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轿厢18顶部后侧的第四定滑轮组件19、第五定滑轮组件21和第六定滑轮组件22,固定于井道24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对重I的第七定滑轮组件7、第八定滑轮组件5和第九定滑轮组件3,第七定滑轮组件7、第八定滑轮组件5和第九定滑轮组件3与第五动滑轮组件8、第六动滑轮组件6、第七动滑轮组件4及第八动滑轮组件2处于同一竖直面。如图2所示,曳引绳25在对重I侧依次绕过曳引机10、第五动滑轮组件8、第七定滑轮组件7、第六动滑轮组件6、第八定滑轮组件5、第七动滑轮组件4、第九定滑轮组件3、第八动滑轮组件2 ;曳引绳25在轿厢18侧依次绕过曳引机10、第一动滑轮组件11、第一定滑轮组件12、第二定滑轮组件13、第二动滑轮组件14、第三定滑轮组件16、第四定滑轮组件19、第三动滑轮组件20、第五定滑轮组件21、第六定滑轮组件22、第四动滑轮组件23。对重I及与其相连接的第五动滑轮组件8、第六动滑轮组件6、第七动滑轮组件4、第八动滑轮组件2位于井道2 4的一侧。权利要求1.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所述的电梯包括轿厢、对重、包含曳引机在内的驱动控制系统以及包括设置于机房内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轿厢顶部的轿厢绳轮组和设置在对重顶部的对重绳轮组的绳轮升降机构,曳引机设置在位于井道顶部的机房内,所述的绳轮升降机构与曳引机相连,其特征在于绳轮升降机构的曳引比为8 I。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轿厢绳轮组包括设置在轿厢顶部前侧的第一动滑轮组件和第二动滑轮组件、设置于轿厢顶部后侧的第三动滑轮组件和第四动滑轮组件;所述的对重绳轮组包括均匀分布设置于对重顶部的第五动滑轮组件、第六动滑轮组件、第七动滑轮组件以及第八动滑轮组件;所述的定滑轮组包括固定于井道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轿厢前侧的第一定滑轮组件、第二定滑轮组件和第三定滑轮组件,固定于井道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轿厢后侧的第四定滑轮组件、第五定滑轮组件和第六定滑轮组件,固定于井道上部机房内且投影位置位于对重并与第五动滑轮组件、第六动滑轮组件、第七动滑轮组件及第八动滑轮组件处于同一竖直面的第七定滑轮组件、第八定滑轮组件和第九定滑轮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绳在对重侧依次绕过曳引机、第五动滑轮组件、第七定滑轮组件、第六动滑轮组件、第八定滑轮组件、第七动滑轮组件、第九定滑轮组件、第八动滑轮组件;曳引绳在轿厢侧依次绕过曳引机、第一动滑轮组件、第一定滑轮组件、第二定滑轮组件、第二动滑轮组件、第三定滑轮组件、第四定滑轮组件、第三动滑轮组件、第五定滑轮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吨位曳引载货电梯,所述的电梯包括轿厢、对重、包含曳引机在内的驱动控制系统以及包括设置于机房内的定滑轮组、设置在轿厢顶部的轿厢绳轮组和设置在对重顶部的对重绳轮组的绳轮升降机构,曳引机设置在位于井道顶部的机房内,所述的绳轮升降机构与曳引机相连,其特征在于:绳轮升降机构的曳引比为8∶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健聪杜海军杨建荣顾斌强高广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4年12月10日 12:23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1米/秒以下)、快速电梯(1~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