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3337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包括:套筒,固定设置,套筒的筒壁上具有导向孔;顶杆,包括锥面段,锥面段沿套筒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内;凸头,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抵顶部,底座的底面与锥面段抵顶接触,抵顶部穿设在导向孔内,并且,抵顶部具有突出于导向孔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导向孔内的第二位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件打凸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一致性差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端成型加工
,具体而言,涉及ー种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技术背景为了保证焊接的装配长度,根据空调管路件设计规范,要求对于管端需要扩ロ且外接管路的情况,必须打定位凸点,以控制两条管之间的配合长度及配合间隙。定位凸点的一致性及凸点成型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焊接质量,现有技术中,是由人エ直接敲打完成凸点成型エ艺的,不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而且无法保证其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g在提供一种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件打凸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一致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包括套筒,固定设置,套筒的筒壁上具有导向孔;顶杆,包括锥面段,锥面段沿套筒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内;凸头,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抵顶部,底座的底面与锥面段抵顶接触,抵顶部穿设在导向孔内,并且,抵顶部具有突出于导向孔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导向孔内的第二位置。进ー步地,套筒包括与锥面段配合的锥面状内孔,套筒的内径较大的一端为第一端,套筒第一端的内孔的孔壁上还具有容纳凸头的底座的第一凹槽,导向孔与第一凹槽连通。进ー步地,套筒的第一端还具有第一凸缘。进ー步地,顶杆还包括分别连接至锥面段两端的第一柱面段和第二柱面段,第一柱面段具有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之间夹持设有弹性件,第二柱面段的自由端穿出内孔并且连接有限位件。进ー步地,弾性件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一柱面段外,第二柱面段的自由端具有螺纹连接段,限位件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螺母。进ー步地,本技术的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还包括第一动カ装置,第一动カ装置具有沿顶杆的轴向可移动的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顶杆抵顶接触。进ー步地,顶杆设置有连接端,顶杆的连接端具有连接部,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还包括第二动カ装置,第二动カ装置具有沿顶杆的轴向可移动的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通过连接部与顶杆连接并同步运动。进ー步地,锥面段呈圆锥形,凸头的底座的底面具有与锥面段适配的圆弧锥面状第二凹槽。进ー步地,导向孔在套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有两个以上,并且对应设置有与每个导向孔一一相配合的凸头。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包括套筒、顶杆和凸头。其中,套筒固定设置,套筒的筒壁上具有导向孔;顶杆包括锥面段,锥面段沿套筒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内;凸头设置在套筒和锥面段之间,凸头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抵顶部,底座的底面与锥面段抵顶接触,抵顶部穿设在导向孔内,并且,抵顶部具有突出于导向孔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导向孔内的第二位置。本技术的装置工作时,管件打凸点之前凸头的抵顶部处于回收至导向孔内的第二位置,将管件套设在套筒外,通过动カ装置或者手动操作使顶杆朝向套筒移动,在顶杆移动的过程中顶杆的锥面段抵顶凸头的底座,进而带动凸头沿套筒的径向向外运动,凸头的抵顶部移动至突出于导向孔的第一位置,这样凸头的抵顶部与管件内壁接触从而在管件上打出定位凸点。完成打凸点后,使顶杆背离套筒移动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凸头的抵顶部从突出于导向孔的第一位置缩回套筒内,回到回收至导向孔内的第二位置,此时可以顺利取走管件,准备进行下一エ件的加工。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同时本技术的装置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既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又可以保证定位凸点成型的一致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ー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I的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I的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的套筒的剖视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I的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的凸头的主视示意图;以及图5示出了图4的凸头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參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包括套筒I、顶杆2和凸头4。套筒I固定设置,套筒I的筒壁上具有导向孔11 ;顶杆2包括锥面段21,锥面段21沿套筒I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套筒I内;凸头4设置在套筒I和锥面段21之间,凸头4包括底座41和设置在底座41上的抵顶部42,底座的底面与锥面段21抵顶接触,抵顶部42穿设在导向孔内,并且,抵顶部42具有突出于导向孔11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导向孔11内的第二位置。本实施例的装置工作时,管件打凸点之前凸头4的抵顶部42处于回收至导向孔11内的第二位置,将管件套设在套筒Iタト,通过动カ装置或者手动操作使顶杆2朝向套筒I移动,在顶杆2移动的过程中顶杆2的锥面段21抵顶凸头4的底座,进而带动凸头4沿套筒I的径向向外运动,凸头4的抵顶部42移动至突出于导向孔11的第一位置,这样凸头4的抵顶部42与管件内壁接触从而在管件上打出定位凸点。完成打凸点后,使顶杆2背离套筒I移动至初始位置,同时带动凸头4的抵顶部42从突出于导向孔11的第一位置缩回套筒I内,回到回收至导向孔11内的第二位置,此时可以顺利取走管件,准备进行下一エ件的加エ。本实施例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致性好,进而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管件打凸点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以及一致性差的问题。凸头4可以为柱状结构,凸头4的底座41和抵顶部4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两个独立部件。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锥面段21呈圆锥形,凸头4的底座41的底面具有与锥面段21适配的圆弧锥面状第二凹槽41a。具体地,第二凹槽41a的锥度与顶杆2的锥面段21的锥度相同,上述结构使两者相对运动过程中更为平稳、可靠。优选地,抵顶部42可以为锥状顶头或者球状顶头。导向孔11和凸头4的个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孔11为相对设置的两个,凸头4为两个,两个凸头4的抵顶部42分别穿设在与其对应的ー个导向孔11内。当然导向孔11和凸头4的个数也可以为I个、3个或者3个以上。如图3所示,套筒I包括与锥面段21配合的锥面状内孔12,套筒I的内径较大的一端为第一端,套筒I第一端的内孔12的孔壁上还具有容纳凸头4的第一凹槽12a,导向孔11与第一凹槽12a连通。如图2和3所示,套筒I的第一端还具有第一凸缘13。该第一凸缘13可以用于管件的定位,也可以方便套筒I固定安装在机床上或者工作平台上。如图2所示,顶杆2还包括分别连接至锥面段21两端的第一柱面段22和第二柱面段23,第一柱面段22具有第二凸缘22a,第一凸缘13和第二凸缘22a之间夹持设有弹性件3,第二柱面段23的自由端穿出内孔12并且连接有限位件6。弾性件3可以通过弾力使顶杆2完成打凸点后复位至最初的位置,同时弹性件3和限位件6配合可以调整顶杆2在套筒I内的相对位置,具体地,通过调节限位件6至合适位置后,在弾性件3的弾力作用下使凸头4在自由状态下分别缩在套筒I的导向孔11内。优选地,弾性件3为弹簧,弹簧套设在第一柱面段22タト,第二柱面段23的自由端具有螺纹连接段,限位件6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螺母。优选地,套筒I还包括与内孔12连通的柱面状内孔14,该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管件打凸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固定设置,所述套筒(1)的筒壁上具有导向孔(11);顶杆(2),包括锥面段(21),所述锥面段(21)沿所述套筒(1)的轴向可移动地穿设在所述套筒(1)内;凸头(4),包括底座(4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抵顶部(42),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锥面段(21)抵顶接触,所述抵顶部(42)穿设在所述导向孔(11)内,并且,所述抵顶部(42)具有突出于所述导向孔(11)的第一位置和回收至所述导向孔(11)内的第二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援开曾霄刘克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