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2068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6:16
一种设有加工单元(2)和致动器(3)的旋转加工装置(1),其中,加工单元(2)设有单元框架(4)和由所述单元框架(4)支撑的切割辊(5)和支承辊(6),以使切割辊和支承辊能绕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支承辊(6)进一步由所述单元框架以能移动的方式支撑。致动器(3)设于所述加工单元(2)的外部,并设有能伸出/能缩回的杆(7R),以使所述支承辊(6)移动,从而所述支承辊(6)压向所述切割辊(5)。通过旋转所述切割辊(5)和/或支承辊(6)对提供到所述切割辊(7)与支承辊(6)之间的工件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旋转切割装置具有切割単元,其设有单元框架;固定辊和可动辊,其支撑在单元框架上,以便可绕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以及致动器,用以使可动辊移动,以将可动辊压向固定辊。被放入固定辊与可动辊之间的エ件由固定辊和可动辊切割(见专利文献I)。也就是说,在这种旋转切割装置中,液压缸被集成地组装在单元框架内部。此外,在这样的旋转切割装置中,当需要更换切割辊或液压缸时,需要以新的单元 更换作为整体的切割单元。这样做更易于更换部件。引用清单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报(A)NO. 2004-2540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旋转切割装置中,由于单元框架将液压缸组装在其内部,因此,単元框架的高度尺寸必然増大。所以,切割単元的重心位于相对较高的位置。由此,特别地如果运行速度变高,则单元框架将剧烈振动,単元框架会经受应力,或者切割刀会猛烈碰撞辊,因此,容易使切割刀的使用寿命缩短。如果提高单元框架的刚度,则能够克服上述问题,但是在此情况下,使得切割単元的重量増加,从而难以进行切割単元的更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加工装置,其能够抑制加工单元的振动,同时使得加工单元易于更换。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加工装置,包括加工単元,设有单元框架和由所述单元框架支撑的固定辊和可动辊,以使固定辊和可动辊可绕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旋转,所述可动辊进一歩由所述单元框架支撑,以便能够移动;以及致动器,其设于所述加工単元的外部,所述致动器设有可伸出/可缩回的杆,以使所述可动辊移动,以将所述可动辊压向所述固定辊;其中,通过旋转所述固定辊和/或可动辊对提供到所述固定辊与可动辊之间的エ件进行加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加工单元的振动,同时使得加工单元易于更换。附图说明图I为旋转切割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旋转切割装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应用于ー种旋转切割装置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旋转切割装置用于切割エ件,或从ー个エ件切出多片来。然而,本专利技术还可被应用于这样的旋转加工装置,其用于热密封、挤压、压纹,或以其他方式加工エ件。这里,术语“エ件”例如包括片状塑料膜、无纺织物或其结合等,且用于制造吸收产品,例如卫生巾或尿布。在此情况下,旋转切割装置构成了吸收产品制造装置的一部分。參照图I和图2,旋转切割装置I设有加工单元2和致动器3,加工单元2包含切割单元。切割単元2设有单元框架4、具有切割刀5C和一对凸缘5F的切割辊5、以及支承 辊6。切割辊5的轴5S由一对轴承5B支撑,以便能够绕旋转轴线K5旋转,而支承辊6的轴6S由一对轴承6B支撑,以便能够绕旋转轴线K6旋转。旋转轴线K5、K6大致沿水平方向延イ申,因此,切割辊5和支承辊6被支撑为能够绕大致相互平行的旋转轴线K5、K6旋转。切割辊5的轴5S与驱动设备(未示出)联接。切割辊5和支承辊6通过齿轮(未示出)相互联接。若驱动设备运行,则切割辊5和支承辊6朝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用于切割辊5的轴承5B以不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单元框架4,而用于支承辊6的轴承6B以可移动的方式连接于单元框架4。因此,支承辊6被设计为能够相对于单元框架4或切割辊5移动。即,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切割辊5构成固定辊,而支承辊6构成可动辊。替代地,切割辊5和支承辊6可分别构成可动辊及固定辊。单元框架4被形成为具有在该单元框架4的下表面敞开的一对通孔4H。这些通孔4H具有ー对以可动的方式与其连接的中间杆6R。用于支承辊6的轴承6B被放置在中间杆6R上。另ー方面,致动器3设有ー对液压缸7。每个液压缸7均具有缸杆7R,缸杆7R沿移动轴线K7伸出或缩回。这些液压缸7通过液压管线7L和联接器7C与液压提供部/液压释放部(未示出)连接。如果对液压缸7的液压进行控制,则缸杆7R伸出或缩回。缸杆7R构成致动器3的杆。应注意,致动器3可替代地由气压缸、电动机等构成。致动器3连接于机座M的底侧,该机座M与吸收产品制造装置的框架F连接。机座M被形成为具有一对在机座M的上表面或安装台MT上敞开的通孔MH。缸杆7R被设计为能够移动穿过通孔MH。这里,通孔MH的内径优选为略大于缸杆7R的外径。从而能够防止污物等沉积或堆积在缸杆7R的周围。另ー方面,切割単元2位于机座M的安装台MT上,并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该处。在此情况下,切割単元2与机座M连接,使得单元框架4的通孔4H和机座M的通孔MH相互对齐。因此,中间杆6R和缸杆7R相互对齐。此外,如图2所示,切割辊5的旋转轴线K5、支承辊6的旋转轴线K6以及缸杆7R的移动轴线K7位于大致在竖直方向延伸的同一平面中。应注意,安装台MT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图I和图2示出了旋转切割装置I处于待用位置的情況。在此待用位置时,中间杆6R处于其所能到达的最低位置,而缸杆7R处于其最大缩回位置。在此待用位置时,中间杆6R的下表面位于高于单元框架4的下表面4B上方距离L6的位置,因此,未向下突出于下表面4B。此外,缸杆7R的上表面位于低于机座M的安装台MT距离L7的位置,因此,未向上突出于机座M的安装台MT。在此,为避免污物等堵塞通孔4H、MH,优选地,距离L6、L7约在0至I毫米之间。当旋转切割装置I运行时,缸杆7R伸出。由此,缸杆7R紧靠中间杆6R,中间杆6R被与轴承6B —起推升。由此,使支承辊6朝切割辊5运动,支承辊6的周面压靠切割辊5的凸缘5F的周面。在此情况下,对液压缸7的液压进行控制,从而切割辊5和支承辊6以目标压カ相互接触。接着,切割辊5和支承辊6旋转,エ件被提供入切割辊5与支承辊6之间。如此,エ件被切割辊5的切割刀5C切割成目标形状。由此,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致动器3设置于切割单元2的外部,且与切割单元2分开设置。这样,可使单元框架4的高度尺寸减小,切割单元2的重心位置降低。因此, 可抑制切割単元2上的振动作用,并可减小单元框架4上出现的应力,延长切割刀5C的使用寿命。如下事实经过试验证实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旋转切割装置I中,エ件被切割完成的次数大约是致动器组装在加工单元内的情况下的I. 8倍。此外,切割单元2的重量变小,因此可易于用新的切割单元2来更换切割单元2。也就是说,当切割単元2的构件,例如,切割辊5出现问题吋,以新的切割単元更换该切割单元2。在此情况下,使用过的切割単元2从机座M上滑走。当以此方式滑走切割単元2吋,通过使切割単元2轻便,使得更换工作变得简単。此外,在待用位置,中间杆6R并未向下突出于单元框架4的下表面4B,并且,缸杆7R并未向上突出于机座M的安装台MT。因此,为了更换切割单元2,可以容易地滑走切割单元2。此外,切割単元2并不包含致动器3,因此可经济的制造备用的切割単元2。此外,当致动器3出现故障时,只要将致动器3更换掉即可。无需更换切割単元2。因此,可以简单地更换切割単元2,并可大幅降低旋转切割装置I所需的成本。此外,当更换切割単元2吋,无需将液压管线7L从液压缸7上拆下。因此,同样从这一点考虑,这样可以容易地更换切割単元2。此外,如果拆卸液压管线7L,则加工用油容易泄露,或者,空气容易进入液压管线7L内,但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切割辊5的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场建次宫内秀朗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