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896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4:04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外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电路板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向前贯穿的插置空间,内电路板位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及内电路板,内电路板设置有对接端子、磁性线圈及转接端子,对接端子的一端具有突伸入插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则连接于内电路板,内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磁性线圈安装于内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转接端子的一端连接于内电路板,而另一端则自由延伸出以连接外电路板,转接端子自第二表面延伸出且其对应于磁性线圈的位置,结构紧凑,使得电性设计空间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磁性线圈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科技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子产品空间利用率也随之提高。然而基于目前小型化电连接器基础上再做改进并非易事,专利技术人苦其心志,历经数年时间最终创作出该项专利技术。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照中国台湾公开专利申请第201106538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讯号处理模组,该讯号处理模组连接有转接端子,讯号处理模组包括内电路板及焊接于内电路板的磁性线圈,内电路板具有供磁性线圈焊接的安装面并于安装面设置供磁性线圈焊接的焊接点,转接端子安装于内电路板安装面的末端(磁性线圈的焊接点之外侧)。这样设置的话,内电路板需要额外加设空间用来置放转接端子,不利于 空间的利用率,同时不符合目前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电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设计空间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外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电路板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向前贯穿的插置空间,内电路板位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及内电路板,内电路板设置有对接端子、磁性线圈及转接端子,对接端子的一端具有突伸入插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则连接于内电路板,内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磁性线圈安装于内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转接端子的一端连接于内电路板,而另一端则自由延伸出以连接外电路板,转接端子自第二表面延伸出且对应于磁性线圈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把转接端子设置于对应磁性线圈的位置,结构紧凑,使得空间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符合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内电路板和磁性线圈的分离的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的分离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I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用于安装至外电路板(未图示),该电连接器包括一个绝缘本体I、固定于绝缘本体的内电路板2、包覆于绝缘本体I及内电路板2外起屏蔽作用的遮蔽壳体3,内电路板2固持有对接端子4且安装有磁性线圈5,并且进一步通过转接端子6电性连接至外电路板(未图示)。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具有相对的前、后端11、12及左、右侧面13、14,绝缘本体具有向前贯穿前端11的供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置的插置空间111,内电路板设置于绝缘本体I的后端12,后端12凹设有架接部121,内电路板2架设于架接部121上,所述左、右侧面13、14分别向内凹设有嵌入槽15且该嵌入槽大致呈L形,嵌入槽内安装有指示装置151,用于判别是否有对接连接器插置于插置空间111内。请参阅图2、图3及图5所示,所述对接端子4位于内电路板2的前端,对接端子一端为接触部41,另一端则连接于内电路板2,对接端子4通过一绝缘块42固定于内电路板,该绝缘块42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第二端面421、422及左右相对的两侧壁423,由第二端面422凸设有凸部4221,对应的贯穿内电路板2设置有供凸部插置固定于内的孔穴21,最终焊接对接端子4于内电路板上,从而使对接端子4稳定地固定于内电路板2。为了使内 电路板2固定到绝缘本体1,绝缘块42的两侧壁423凸设有卡扣部4231,对应的绝缘本体I设置有与卡扣部4231扣合的扣部16,配合上述架接部121可使内电路板稳固地固定于绝缘本体I。贯穿绝缘本体的后端12设置有与插置空间111连通的若干端子槽122,所述对接端子4的接触部41由端子槽122插置入插置空间111,当对接连接器插置于插置空间时可与对接端子4接触从而实现电性连接。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内电路板2上还安装有磁性线圈5且磁性线圈位于内电路板的后端,该内电路板2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22、23,磁性线圈5设置于第一表面22上且第一表面设置有两排供磁性线圈接触的焊接点221。内电路板2还焊接有转接端子6,所述转接端子6呈直线状,转接端子6 —端为连接于内电路板的焊接端61,另一端则自由延伸出以连接至外电路板(未图示),从而可使电连接器100焊接到外电路板,为了有效地控制内电路板2的空间利用率,使得电性设计空间最大化,本创作中的转接端子6自第二表面23延伸出并且恰好对应于磁性线圈的位置设置,所述两排焊接点221界定出一容置区域222,磁性线圈5和转接端子6分别位于该容置区域222所在的内电路板2的第一、第二表面22、23内,转接端子6贯穿内电路板2且焊接端61焊接于第一表面22,由于磁性线圈5也位于第一表面22,为了使得磁性线圈与转接端子之间绝缘,转接端子6的焊接端61于第一表面22覆盖有绝缘层223,绝缘层设置于磁性线圈与焊接端之间以实现绝缘目的。所述转接端子6固定于一绝缘板块62并通过该绝缘板块与内电路板2稳固配接,所述绝缘板块62平行于内电路板2,转接端子垂直插置于绝缘板块62并焊接于内电路板,绝缘板块62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两侧凸伸出凸柱621,对应的内电路板2设置有与供绝缘板块62固定配合的凹部224,如此可使转接端子稳固地固定于内电路板。请参阅图I及图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I和内电路板2收容于遮蔽壳体3内,内电路板周边围设有绝缘围栏24,可尽量避免内电路板与遮蔽壳体之间的干扰。所述绝缘本体的插置空间111具有相对的两侧壁并于两侧壁凹设出凹槽112,遮蔽壳体3 —体延伸出保持臂且该保持臂31进一步弯折以卡设于凹槽112上,所述保持臂31具有凸伸入插置空间111的弹性臂311,当对接连接器插入插置空间后,所述弹性臂311可弹性抵持于对接连接器的侧壁,防止对接连接器自插置空间内松脱。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通过把转接端子6设置于对应磁性线圈的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转接端子设置于内电路板的末端而来得 结构紧凑,使得设计空间最大化,有利于电连接器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转接端子6的焊接端61覆盖绝缘层,既可实现转接端子对磁性线圈的绝缘,不影响产品的功能。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及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外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电路板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向前贯穿的插置空间,内电路板位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及内电路板,内电路板设置有对接端子、磁性线圈及转接端子,对接端子的一端具有突伸入插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则连接于内电路板,内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磁性线圈安装于内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转接端子的一端连接于内电路板,而另一端则自由延伸出以连接外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转接端子自第二表面延伸出且其对应于磁性线圈的位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设置两排跟磁性线圈接触的焊接点,该两排焊接点界定出一容置区域,磁性线圈及转接端子分别位于容置区域所在的内电路板的第一、第二表面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用以安装至外电路板,该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内电路板及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向前贯穿的插置空间,内电路板位于绝缘本体的后端,遮蔽壳体包覆绝缘本体及内电路板,内电路板设置有对接端子、磁性线圈及转接端子,对接端子的一端具有突伸入插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则连接于内电路板,内电路板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表面,磁性线圈安装于内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转接端子的一端连接于内电路板,而另一端则自由延伸出以连接外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转接端子自第二表面延伸出且其对应于磁性线圈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