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593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5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涉及设备安装技术领域,为使底座的设计和制作简便,灵活性较好而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如上所述的底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底座用于支撑设备本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显示设备(如电视机、电脑显示屏等)的放置方式逐渐多样化,如可以壁挂在墙上、也可以安放在电视机柜等支撑面上。当希望将显示设备安放在电视机柜等支撑面上时,一般需要借助于底座来完成。其中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支撑在底座上,所述底座放置在支撑面上,以避免显示设备本体与支撑面直接接触和摩擦,并使显示设备本体离开支撑面一定高度。 一般来讲,底座是显示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外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尤其是目前随着显示设备窄薄化的发展趋势,对显示设备的底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例如既要求底座小巧美观,又要求底座具有稳定的支撑效果。因此底座设计得好坏也是显示设备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目前,大部分显示设备的底座都是采用压铸件,例如采用压铸铝制成,该压铸件既要起到支撑显示设备本体的作用,又要起到体现底座外观的作用。因此需要该压铸件既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满足小巧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底座单纯采用压铸件制成时,由于该压铸件既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满足小巧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因此底座设计和制作的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以使底座的设计和制作简便,灵活性较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所述上底盘罩体与所述底盘组装形成底盘组件;其中,所述上底盘罩体上设有第一卡扣,所述底盘上设有相应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扣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一卡槽中;和/或,所述上底盘罩体上设有第一螺钉柱,所述底盘上设有相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螺钉柱对应地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罩体还包括覆盖所述立柱外表面的立柱罩体,所述立柱罩体包括覆盖所述立柱前半部分的前立柱罩体和覆盖所述立柱后半部分的后立柱罩体。所述前立柱罩体和所述立柱组装形成立柱组件;其中,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第二卡扣,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扣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二卡槽中;和/或,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第二螺钉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螺钉柱对应地设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而且,所述前立柱罩体上设有定位柱,所述立柱上设有相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相应地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此外,所述后立柱罩体设有与所述底盘罩体组装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前立柱罩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立柱倾斜地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且所述立柱与所述底盘之间的夹角为50° 70°,优选地为60°。所述底座本体为压铸成型的底座本体,所述罩体为注塑成型的罩体。且所述罩体的外表面设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优选为电镀银保护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所述显示设备本体 支撑在如上所述的底座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由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上述呈弧线型的且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底盘可以有利于作用在所述底盘上的力的分布,对设备本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因此能够使所述底座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此外通过所述罩体可以使所述底座满足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然后将所述底座本体和罩体组装形成底座,则所述底座既能够满足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外观方面的要求。这样在底座设计和制作时仅需要使所述底座本体和所述罩体分别仅满足一方面的要求即可,因此底座设计和制作的难度降低,灵活性较好。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座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组装形成的底盘组件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分放大视图;图4为图I所示立柱和前立柱罩体组装形成的立柱组件的示意图;图5为图I所不上底盘罩体的不意图;图6为图I所示后立柱罩体的示意图;图7为图6的左视图;图8为本实施例显示设备的示意图。附图标记I-底座,11-底座本体,111-底盘,112-立柱,12-罩体,121-上底盘罩体,122-前立柱罩体,123-后立柱罩体,21-第 ^扣,22-第 ^槽,23-第一螺钉柱,24-第一通孔,31-第二卡扣,32-第二卡槽,33-定位柱,34-定位孔,41-第一定位柱,42-第二定位孔,43-第一装配孔,44-第二装配孔,51-凸出部,52-凹槽,53-卡钩,54-卡口,81-显示设备本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底座及具有该底座的显示设备进行详细描述。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I包括底座本体11,底座本体11具有底盘111和设在底盘111上的立柱112,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12,罩体12包括覆盖于底盘111上方的上底盘罩体121,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且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1,由于底座本体11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12,罩体12包括覆盖于底盘111上方的上底盘罩体121,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且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上述呈弧线型的且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底盘111可以有利于作用在底盘111上的力的分布,对设备本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因此能够使所述底座满足支撑强度等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此外通过罩体12可以使所述底座满足美观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然后将底座本体11和罩 体12组装形成底座1,则底座I既能够满足力学性能方面的要求,又能满足外观方面的要求。这样在底座I设计和制作时仅需要使底座本体11和罩体12分别仅满足一方面的要求即可,因此底座I设计和制作的难度降低,灵活性较好。结合图I和图2可以看出,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弧线型,例如本实施例中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均为漂亮的弯月型。与直线型的形状相比,这种弧线形的形状不仅可以增加美观度,而且有利于作用在底盘111上的力的分布,使得底盘111对设备本体的支撑更加稳定。此外,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由于设备本体通过立柱112支撑在底盘111上,因此底盘111的中间部位受力较大,两端部位受力较小,使底盘111的厚度由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的设计可以使底盘111的受力分布与材料使用相适应。此外,这种厚度设计是综合美观和力学性能两方面考虑的结果,如果将底盘111和上底盘罩体121的厚度统一设置为与其中间部位的 厚度相同则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具有底盘和设在所述底盘上的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的外表面覆盖有罩体,所述罩体包括覆盖于所述底盘上方的上底盘罩体,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均为弧线型,且所述底盘和上底盘罩体的厚度均从各自的中间部位向两端部位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春陈军房晓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