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盘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12898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22:30
一种卧式盘带机,它包括轴芯、机架,其要点在于机架上固定有进带系统、转盘、电机及电控系统,进带系统主要由水平进带导辊和斜导辊构成,有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固定于机架的前端,斜导辊位于水平进带导辊的后端,轴芯垂直固定于转盘的中心与电机相连,转盘与地面平行,在转盘外的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一根与轴芯平行的隔带杆,隔带杆与进带系统在轴芯的同一侧,织带穿过两根水平进带导辊后,绕于斜导辊,绕过隔带杆后绕在轴芯上,所有杆均能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织带是直立的,各层间重量不进行叠加,直径越大,织带的侧边越坚固,织带卷的最大直径不受限制,轴芯的轴向收缩机构方便织带卷好后轴芯与织带脱离,增加的计数功能,能度量织带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机械,尤其属于盘带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盘带机因受传统的绕线方式影响,是以立式为主,如ZL201020140408. 6《一种立式盘带机》、ZL201020140407. I《一种新型卷带机》,其轴芯呈水平。众所周知,为了要绕紧织带,防止其在搬运过程中散开,在缠绕过程要拉紧,因此,织带与轴芯存在越卷越紧的现象,立式绕带还存在重量叠加的现象,外层的重量压在内层上,最终由轴芯承担,致使轴芯难以抽出,抽出轴芯的过程中也容易造成带卷被拉散的情况,因此织带卷的最大直径不能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盘带设备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能缠绕大直径、超宽度、且卷带不易被拉散的卧式盘带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卧式盘带机,它包括轴芯、机架,其要点在于机架上固定有进带系统、转盘、电机及电控系统,进带系统主要由水平进带导辊和斜导辊构成,有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固定于机架的前端,斜导辊位于水平进带导辊的后端,轴芯垂直固定于转盘的中心与电机相连,转盘与地面平行,在转盘外的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一根与轴芯平行的隔带杆,隔带杆与进带系统在轴芯的同一侧,织带穿过两根水平进带导辊后,绕于斜导辊,绕过隔带杆后绕在轴芯上,所有杆均能转动。本专利技术通过织带在多根导辊间的缠绕,形成牵拉力,首先是水平进带导辊的缠绕使织带平整,通过斜导辊后,织带斜直立起来,由水平向直立过渡,经过隔带杆将织带的直立状进行拉紧整平直,最终绕于轴芯,由于织带是直立的,织带的重量由其侧边承受,即每个承重点只承受其上方纬线方向的重量,各层间重量不进行叠加,织带缠绕得越紧,直径越大,织带的侧边越坚固,承载力越好,织带卷的最大直径不受限制,所有杆均能转动,减少织带与杆之间的磨擦,避免织带磨损。轴芯由转轴及轴向收缩机构构成。轴芯中的轴向收缩机构保证在织带绕完后,轴芯可以顺利脱出。轴向收缩机构由两根以上沿圆周均布的细杆及固定环构成,细杆的一端固定于固定环上,在转盘上开有与细杆相配合的固定孔,细杆的另一端活动套于固定孔中,固定环卡套在转轴的顶端。通过细杆构成一个大于转轴的轴芯,由于细杆与织带的接触面积小,抽出细杆的阻力也小,细杆抽出后织带与转轴之间就产生间隙,抽出转轴也就容易了。固定环为两个半环中间固定有垫块,由螺栓固定而成。松开螺栓取出垫块,固定环向内倾斜,使细杆与织带间出现间隙,容易抽出。当然,轴向收缩机构也为一个由气压或油压控制的伸缩机构。在绕带时增压,使轴芯直径变大,完成缠绕后,卸压,轴向收缩机构向内收缩,使织带与轴芯之间产生间隙,方便轴芯与织带卷分离。在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与斜导辊之间还布置有多根水平进带导辊,编织带在水平进带导辊之间呈波浪形缠绕。对于柔性越大,宽度越窄的织带在缠绕过程中容易打卷,导辊越多,织带的阻力越大,张力也越大,可防止织带打卷。隔带杆上固定有压带片。一般压带片通过紧定螺钉进行固定,可根据织带宽度对压带片进行纵向调节,以避免织带在缠绕过程中产生垂直方向上的位移而影响缠绕好后织带卷的平整。在隔带杆旁固定有计数器固定杆,计数器固定杆上固定有计数器,在隔带杆上固定有与计数器配合的感应柱。增加计数器是为了能够精准测量所绕的织带长度,满足用户的需求。有一根与隔带杆平行的绕带杆,绕带杆位于隔带杆与斜导棍之间,或在隔带杆与 轴芯之间,绕带杆上固定有压带片。增加一根绕带杆,可使织带更加平整,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绕带杆的数量,由于隔带杆上方固定有感应柱,因此可将压带片从固定于隔带杆上改为固定于绕带杆。在水平进带导辊之前有一高于水平进带导辊的水平导带杆。增加带进入绕带前的观察距离,以备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织带打结。本专利技术由于织带是直立的,织带的重量由其侧边承受,即每个承重点只承受其上方纬线方向的重量,各层间重量不进行叠加,织带缠绕得越紧,直径越大,织带的侧边越坚固,承载力越好,不容易散,织带卷的最大直径不受限制,增加了轴芯的轴向收缩机构,方便织带卷好后轴芯与织带脱离,同时增加计数功能,能准确度量织带卷所缠绕的织带的长度。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I的俯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机械式轴向收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轴芯11转轴12轴向收缩机构121细杆122固定环123垫块124螺栓2机架21转盘22隔带杆221感应柱23水平进带导辊24斜导辊25压带片26绕带杆3电机4计数器固定杆41计数器5水平导带杆 6织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视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如图I、2所示,一种卧式盘带机,它包括轴芯I、机架2,机架2上固定有进带系统、转盘21、电机3及电控系统,进带系统主要由水平进带导辊23和斜导辊24构成,有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23固定于机架2的前端,以保证织带呈水平状平整地进入,斜导辊24位于水平进带导辊23的后端,轴芯I垂直固定于转盘21的中心与电机3相连,转盘21与地面平行,在转盘21外的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一根与轴芯I平行的隔带杆22,隔带杆22上固定有压带片25,一般压带片25通过紧定螺钉进行固定,可根据织带宽度对压带片进行纵向调节,以避免织带在缠绕过程中产生垂直方向上的位移而影响缠绕好后织带卷的平整,隔带杆22与进带系统在轴芯I的同一侧,织带6穿过两根水平进带导辊23后,绕于斜导辊24,由水平过度为斜立,绕过隔带杆22后,织带呈直立状绕在轴芯I上,所有杆均能转动,织带与各杆间磨损少,本专利技术通过织带在多根导辊间的缠绕,形成牵拉力,为了保证织带的缠绕效果,斜导辊24、隔带杆22、轴芯I布置应能使织带呈迴转弯曲状,应避免斜导辊24、隔带杆22、轴芯I成一条直线。轴芯I由转轴11及轴向收缩机构12构成,轴向收缩机构12为一个由气压或油压控制 的伸缩机构,在绕带时增压,使轴芯I直径变大,完成缠绕后,卸压,轴向收缩机构12向内收缩,使织带与轴芯I之间产生间隙,方便轴芯与织带卷分离。在隔带杆22旁固定有计数器固定杆4,计数器固定杆4上固定有计数器41,在隔带杆22固定有与计数器配合的感应柱221,由于计数器是测量隔带杆22的转数,每转的带长为隔带杆22的外周长,通过隔带杆22所转的圈数换算成织带的长度,为了计数准确,隔带杆22表面有滚花,防止织带与隔带杆22之间产生滑移而影响计量准确。实施例2,如图3、4、5所示,它是在实施例I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适用于柔性大的织带一种卧式盘带机,它包括轴芯I、机架2,机架2上固定有进带系统、转盘21、电机3及电控系统,进带系统主要由水平进带导辊23和斜导辊24构成,有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23固定于机架2的前端,以保证织带呈水平状平整地进入,在水平进带导辊23之前有一高于水平进带导辊23的水平导带杆5,增加带进入绕带前的观察距离,以备有充分的时间来解决可能出现的织带打结现象。在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23与斜导辊24之间还布置有多根水平进带导辊23,织带在水平进带导辊23之间呈波浪形缠绕,增加织带的张力防止织带打卷。斜导辊24位于水平进带导辊23的后端,斜导辊24的倾斜度活动可调,通过调整斜导辊24的倾斜度能调整织带的张力。轴芯I垂直固定于转盘21的中心与电机3相连,转盘2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盘带机,它包括轴芯(1)、机架(2),其特征在于:机架(2)上固定有进带系统、转盘(21)、电机(3)及电控系统,进带系统主要由水平进带导辊(23)和斜导辊(24)构成,有两根上下平行的水平进带导辊(23)固定于机架(2)的前端,斜导辊(24)位于水平进带导辊(23)的后端,轴芯(1)垂直固定于转盘(21)的中心与电机(3)相连,转盘(21)与地面平行,在转盘(21)外的平面上垂直固定有一根与轴芯(1)平行的隔带杆(22),隔带杆(22)与进带系统在轴芯(1)的同一侧,织带穿过两根水平进带导辊(23)后,绕于斜导辊(24),绕过隔带杆(22)后绕在轴芯(1)上,所有杆均能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金体何赛强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锦星服装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