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1136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含有壳体、灰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二金属滤网、第三金属滤网、第一振打装置、第二振打装置、第三振打装置和锁风阀,壳体含有进风管和出风管,灰斗设置在壳体上,锁风阀设置在灰斗的下端口上,第一挡板设置壳体的内右侧,第一金属滤网设置在壳体内右侧面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一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且通过连杆与第一金属滤网相连接,第二挡板位于壳体的内左侧,第二金属滤网设置在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二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且通过连杆与第二金属滤网相连接,第三金属滤网设置在第二挡板与壳体内左侧面之间,第三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且通过连杆与第三金属滤网相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袋式除尘器是处理粉尘废气的主要设备之一,大量应用在需要治理粉尘废气的各种行业中。现有技术中袋式除尘器常常需要处理一些含有粉尘和火星的烟气,由于烟气中含有火星,因此容易造成袋式除尘器的烧袋、着火甚至爆炸,从而严重影响了袋 式除尘器的安全生产。同时由于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往往较高,因此进入袋式除尘器进行过滤时,使滤袋负荷率增大,从而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该除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不仅能够将烟气中的火星熄灭使火星变成死灰,而且能够降低袋式除尘器滤袋的负荷率,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含有壳体、灰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二金属滤网、第三金属滤网、第一振打装置、第二振打装置、第三振打装置和锁风阀,壳体的右侧面上设有进风管,壳体的左侧面上设有出风管,灰斗的上端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口上,锁风阀设置在灰斗的下端口上,第一挡板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壳体的内右侧,第一挡板的上端与壳体的内顶部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与壳体的内右侧面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的下端延伸至灰斗的出灰口,第一金属滤网设置在壳体内右侧面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一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振打装置通过连杆与第一金属滤网相连接,第二挡板位于壳体的内左侧,第二挡板的上端设置在壳体的内顶部上,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留有风道,第二挡板的下端与灰斗内壁之间留有关风道,第二金属滤网设置在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二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二振打装置通过连杆与第二金属滤网相连接,第三金属滤网设置在第二挡板与壳体内左侧面之间,第三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三振打装置通过连杆与第三金属滤网相连接。所述进风管位于壳体右侧面的下部,出风管位于壳体左侧面的上部。所述第三金属滤网、第二金属滤网和第一金属滤网的通风面积逐渐递减。所述第一金属滤网、第二金属滤网和第三金属滤网均为一至三层,网孔为20至50目。使用上述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时,可以将其出风管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管相连接,当含尘气体从上述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的进风管进入其时,首先遇到第一挡板,气流与其碰撞,气流中的部分粉尘与火星在碰撞后,火星熄灭变成死灰,失去动能的粉尘和死灰落入灰斗中,烟气中的粉尘得到初步的分离,从而使烟气中的粉尘得到初步的降低。气流然后流向第一金属滤网,气流中的火星遇到第一金属滤网时部分熄灭变成死灰,烟气中部分粉尘第一金属滤网碰撞后,失去动能后和死灰一起落入灰斗中,从而使烟气的浓度得到降低。同理,通过第一金属滤网的气流,接着遇到第二挡板、第二金属滤网、第三金属滤网和壳体的碰撞,气流中的火星在碰撞后逐渐熄灭变成死灰,烟气中的粉尘逐步得到降低,在通过第三层金属滤网时火星将全部熄灭,同时粉尘浓度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从而不仅避免了火星进入袋式除尘器,使袋式除尘器的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而且烟气中的粉尘得到初步分离,使袋式除尘器滤袋的负荷率得到降低,延长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的示意图。图中I.进风管,2.第一金属滤网,3.第一挡板,4.第一振打装置,5.第二金属滤网,6.第二振打装置,7.第二挡板,8.第三金属滤网,9.第三振打装置,10.出风管,11.壳体,12.灰斗,13.下端部,14.出灰口,15.锁风阀,16.下端口。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中,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含有壳体11、灰斗1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7、第一金属滤网2、第二金属滤网5、第三金属滤网8、第一振打装置4、第二振打装置6、第三振打装置9和锁风阀15。壳体11的右侧面上设有进风管1,壳体11的左侧面上设有出风管10。灰斗12的上端口设置在壳体11的下端口 16上,锁风阀15设置在灰斗12的下端口上。第一挡板3设置在壳体11内且位于壳体11的内右侧,第一挡板3的上端与壳体11的内顶部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3与壳体11的内右侧面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3的下端延伸至灰斗12的出灰口 14。第一金属滤网2设置在壳体11内右侧面与第一挡板3之间。第一振打装置4位于壳体11的顶部,第一振打装置4通过连杆与第一金属滤网2相连接。第二挡板7位于壳体11的内左侧,第二挡板7的上端设置在壳体11的内顶部上,第二挡板7与第一挡板3之间留有风道,第二挡板7的下端与灰斗12内壁之间留有关风道。第二金属滤网8设置在第二挡板7与第一挡板3之间。第二振打装置6位于壳体11的顶部,第二振打装置6通过连杆与第二金属滤网5相连接。第三金属滤网8设置在第二挡板7与壳体11内左侧面之间。第三振打装置9位于壳体11的顶部,第三振打装置9通过连杆与第三金属滤网8相连接。所述进风管I可以位于壳体11右侧面的下部,出风管10可以位于壳体11左侧面的上部。为保持壳体11内气流的流速稳定,所述第三金属滤网8、第二金属滤网5和第一金属滤网2的通风面积逐渐递减。所述第一金属滤网2、第二金属滤网5和第三金属滤网8可以均为一至三层,网孔为20至50目。使用上述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时,可以将其出风管10与袋式除尘器的进风管相连接,当含尘气体从进风管I进入其时,首先在前方遇到第一挡板3,气流与其碰撞,气流中的部分粉尘与火星在碰撞后,火星熄灭变成死灰,与失去动能的部分粉尘,沿第一挡板3的右侧面落入灰斗12的出灰口 14处,使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得到初步的降低。与此同时气流流向第一金属滤网2,气流中的火星遇到第一金属滤网2时部分熄灭变成死灰,落入灰斗12的内侧面上并没其内侧面进入出灰口 14,烟气的部分粉尘与第一金属滤网2碰撞后,失去动能,落入灰斗12中。接着气流继续流向第二挡板7和第二金属滤网5,这时气流中的部分粉尘及火星与第二挡板7及第二金属滤网5碰撞,气流中火星在碰撞后,火星熄灭变成死灰,部分粉尘和死灰滞留在第二金属滤网5上,从而使烟气中的粉尘浓度得到降低。最后气流继续流向第三金属滤网8,这时气流中的部分粉尘及火星与其碰撞,气流中的火星完全熄灭变成死灰,部分粉尘和死灰滞留在第三金属滤网8上,不含火星的气流从出风管10进入袋式除尘器中,从而保障了袋式除尘器的安全生产。当第一金属滤网2、第二金属滤网5和第三金属滤网8上的粉尘和死灰积 到一定量时,分别或同时打开第一振打装置4、第二振打装置6和第三振打装置9进行振打清灰作业,使第一金属滤网2、第二金属滤网5和第三金属滤网8上粉尘和死灰落入灰斗12中,使第一金属滤网2、第二金属滤网5和第三金属滤网8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壳体、灰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二金属滤网、第三金属滤网、第一振打装置、第二振打装置、第三振打装置和锁风阀,壳体的右侧面上设有进风管,壳体的左侧面上设有出风管,灰斗的上端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口上,锁风阀设置在灰斗的下端口上,第一挡板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壳体的内右侧,第一挡板的上端与壳体的内顶部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与壳体的内右侧面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的下端延伸至灰斗的出灰口,第一金属滤网设置在壳体内右侧面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一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振打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星捕捉及粉尘预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含有壳体、灰斗、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金属滤网、第二金属滤网、第三金属滤网、第一振打装置、第二振打装置、第三振打装置和锁风阀,壳体的右侧面上设有进风管,壳体的左侧面上设有出风管,灰斗的上端口设置在壳体的下端口上,锁风阀设置在灰斗的下端口上,第一挡板设置在壳体内且位于壳体的内右侧,第一挡板的上端与壳体的内顶部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与壳体的内右侧面之间留有风道,第一挡板的下端延伸至灰斗的出灰口,第一金属滤网设置在壳体内右侧面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一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一振打装置通过连杆与第一金属滤网相连接,第二挡板位于壳体的内左侧,第二挡板的上端设置在壳体的内顶部上,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留有风道,第二挡板的下端与灰斗内壁之间留有关风道,第二金属滤网设置在第二挡板与第一挡板之间,第二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二振打装置通过连杆与第二金属滤网相连接,第三金属滤网设置在第二挡板与壳体内左侧面之间,第三振打装置位于壳体的顶部,第三振打装置通过连杆与第三金属滤网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汝标吴国军潘笑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苏亚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