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成型的超薄无缝裤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7910465 阅读:5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4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成型的超薄无缝裤袜及其制造方法。该裤袜由前布片和后布片经过编织工序连接而成,所述编织工序的编织部位位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边缘位置,该编织工序中通过贾卡导纱针改变织物的布面织物组织,从而形成细小的菱形网格布面织物。该裤袜美观大方,同时由于不存在任何接缝,所以也就避免了传统非一体成型裤袜接缝处因脱丝而破口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裤袜的耐穿性,同时该裤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穿着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裤袜,尤其涉及一体成型的超薄无缝裤袜。
技术介绍
裤袜又称连裤袜、紧身袜或丝裤袜,式紧抱腰部到脚部躯干的服装。目前国内外生产的针织连裤袜,先通过袜机进行编织,编织后的二只袜筒拼裆缝制或加裆缝制而成,故针织连裤袜上均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缝制线,即一般的裤袜在裤与袜之间,其衔接处,因采用不同包芯丝,不同的织法,有一明显的分界处,一眼就可以看出裤与袜,尽管这种连裤袜已具备诸多优点,但缺点在于女士穿着不协调,没有一体化的感觉,特别是外穿比较紧身的衣服时,缝制线的轮廓就会凸现出来,极不雅观,同时接缝处容易脱丝,造成接缝处破口,且由于裤袜为追求牢固,织法过密,不仅穿着紧绷,不舒服,且十分闷热,同时其生产工艺流程长、效率低且影响美观。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内衣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爱美的女性在以往单纯追求衣物耐穿性的同时,更加注重舒适和美观,因此,急需一种一体成型的、无任何接缝的、裤与袜挥然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的、且超薄的裤袜,从而做到整体裤袜天衣无缝,透气性优良,更加突出女性特有的健美身材且穿着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一体成型的超薄的完全无缝的裤袜,该裤袜美观大方,同时由于不存在任何接缝,所以也就避免了传统非一体成型裤袜接缝处因脱丝而破口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裤袜的耐穿性,同时该裤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穿着舒适。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成型超薄无缝裤袜,其特征在于该裤袜由前布片F和后布片B经过编织工序连接而成,所述编织工序的编织部位位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边缘位置02-08、10,其中通过贾卡导纱针偏移来改变织物的布面织物组织,从而形成细小的菱形网格布面织物。该裤袜(X)具有裆部织物组织加厚01以及脚尖织物组织加厚09。一种一体成型超薄无缝裤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含编织工序,该编织工序用于实现裤袜的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边缘位置的连接02-08、10,前、后布片针数相同,织物组织结构相同,前、后两布片织物实现无缝连接,该编织工序中通过贾卡导纱针偏移来改变织物的布面织物组织,从而形成细小的菱形网格布面织物。其中编织工序采用的是双针床经编机,其中前针床FN由两把独立分离的半机号贾卡梳栉G1、G2合成一把满机号贾卡梳栉组成,后针床BN由两把独立分离的半机号贾卡梳柿G3、G4合成一把满机号贾卡梳柿组成。其中菱形网格布面织物由以下编织方法形成前针床及后针床第二把贾卡梳栉织出的布面组织中第一个经平组织循环编织的两个线圈横列均不发生偏移,即仍然按经平组织垫纱,在编织第二个经平循环时编织的两个线圈横列都发生偏移,当编织第三个经平循环时第一个编织横列发生偏移导致其在旁边一针形成线圈,在本来位置不形成线圈,到编织第二个线圈横列时不发生偏移,仍在原来形成线圈的位置形成线圈;前针床及后针床第一把贾卡梳栉织出的布面组织中编织第一个经平循环时所编织的两个线圈横列均发生偏移导致旁边的针位处作经平组织垫纱;在第二个经平循环时均不发生偏移,所以仍在本来形成线圈的位置垫纱成圈;在第三个经平循环时编织的第一个线圈横列不发生偏移,第二个线圈横列发生偏移导致在旁边的针上形成线圈,本来形成线圈的位置不作垫纱,从而在织物布面中形成细小的菱形网格。本专利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征和优点(I)该裤袜无任何接缝,实现了美观、大方的审美要求;(2)该裤袜无任何接缝,从而避免了传统非一体成型裤袜接缝处因脱丝而破口的 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裤袜的耐穿性。(3)该裤袜透气性优良,穿着舒适。(4)生产工艺简单,效率高。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裤袜的前后布片平铺平面说明图,前后布片针数相同。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双针床经编编织机器横截面针床及梳栉说明图,本机器仅使用两把分离的贾卡梳栉。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使用机器的贾卡梳栉,包括前针床贾卡梳栉Gl、G2及后针床贾卡梳栉G3、G4所编织的织物组织示意图。图4是贾卡梳栉的贾卡针发生偏移后所编织成的布面组织示意图,也即本专利技术裤袜X的布面织物组织。图5是前针床布片与后针床布片的外侧与内侧的连接方法说明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裤袜X加厚位置的织物组织结构图。图7是图6织物组织的边缘侧前后布片连接方法说明图。图8是图6织物组织的表面前后布片连接方法说明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编织方法而织造出来的裤袜X的立面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下面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器进行编织。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裤袜织造方法中使用的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器示意图,前针床FN,后针床BN。前针床FN由两把独立分离的半机号贾卡梳柿Gl和G2合成一把满机号匹艾州(Piezo)贾卡梳柿;后针床BN同样由两把独立分离的半机号贾卡梳栉G3和G4合成一把满机号匹艾州(Piezo)贾卡梳栉。其中纱线S穿过各把匹艾州(Piezo)贾卡梳栉的导纱针,有多少作用导纱针则需要穿多少根纱线,一般作用导纱针数量等于作用织针的数量,而最大作用织针数是根据使用的机型确定。本专利技术裤袜仅使用上述双针床拉舍尔经编机的两把满机号匹艾州(Piezo)贾卡梳栉编织,即前针床半机号贾卡梳栉Gl及G2组成的前针床贾卡梳栉,后针床半机号贾卡梳栉G3及G4组成的后针床贾卡梳栉,不需要使用其他地梳梳栉。由于没有地梳梳栉的垫纱辅助,所以本专利技术织法有一定难度,不正确的织法易造成编织过程中织针漏针而损坏织物。但又因为仅使用两把贾卡梳栉编织,所以织出的织物具有菱形网眼组织,十分薄而透,很适合春夏季节时穿着,更舒适透气。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裤袜具有如图I所示的结构组成,图I为本专利技术裤袜的从裤袜左侧剪开的平铺图,其中F是本专利技术裤袜的前布片,B为后布片,F与B共同组成一条筒状织物,即裤袜左腿部位由F左边与B的右边组成,裤袜的右腿部位由F右边与B的左边布片组成,具体为连接位置03与04相互配合编织裤袜的最右侧前后片连接;连接位置05与08相互配合编织裤袜左腿的最右侧前后片连接;连接位置04b与03b相互配合编织裤袜的最左侧前后片连接;连接位置06与07互配合编织裤袜右腿的最左侧前后片连接;由于本专利技术裤袜是根据人体下半身塑造,所以所述连接在裤袜两腿内侧位置的前后片连接线到裆部位置结束,裆部和脚尖部位的连接另行进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及更改本专利技术裤袜的幅宽针数,前针床编织前布片F,后针床编织布片B,通过边缘位置的前、后针床均形成线圈实现边缘位置的前、后布片连接,从而实现无须人工缝接的圆筒织物。通过脚尖位置的设定针数内前后针床均形成线圈实现整个袜尖部位的前后布片连接。本裤袜所具有的菱形网眼组织主要通过贾卡针的偏移技术来实现。图3所示为双针床经编编织机未使用贾卡针偏移技术时的织物组织,该编织方法中前、后针床是编织相同组织的织物,本织法是通过双针床经编机器的横移机构设定两把分离的匹艾州(Piezo)贾卡梳栉作反向经平组织运动(具体垫纱数码见上符号说明纱线100及纱线101)。以前针床为例纱线100由前针床的贾卡梳栉Gl编织,纱线101为前针床 的贾卡梳栉G2编织。由于是分离的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所以如图3所示,纱线100与纱线101同一编织横列的排列次序是相互交替,即100/101/1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成型的超薄无缝裤袜,其特征在于:该裤袜由前布片(F)和后布片(B)经过编织工序连接而成,所述编织工序的编织部位位于前布片F和后布片B的各边缘位置(02?08、10),其中通过贾卡导纱针偏移来改变织物的布面织物组织,从而形成细小的菱形网格布面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莫运洪苏汉光
申请(专利权)人:高要市红雨伞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