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条、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90797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光条、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发光条包括发光条主体,所述发光条主体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发光条主体是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包括金属基板、线路层和夹设在所述金属基板和线路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线路层上布设有连接至所述光源的电路走线;所述柔性线路板上布设有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线路层上对应的电路走线之间电性连接,以形成光源到外部光源驱动器的导电线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通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方便布线设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ー种发光条、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源是位于液晶显示面板后面的ー种光源,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的视觉效果。液晶显示面板本身并不发光,显示图形或字符是它对光线调制的結果。背光源按照光源的设置位置可分为直下式和侧光式。由于侧光式背光组件拥有轻量、薄型、窄框化、低耗电的特色,符合市场的发展趋 势,尤其在大尺寸超薄液晶电视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侧光式背光组件结构主要包括导光板、发光条、光学膜材和结构件(背板、框架等等)。导光板的作用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为平面光源。其中,导光板通常设置在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接收入射光的ー侧,用于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为平面光源;光学膜材通常设置在导光板和LCD之间,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侧边,底反射片围设在导光板的后侧,用于反射光线。现有技术中的大尺寸侧光式LED背光组件,通常需要考虑导光板侧边缘设置的LED光源的散热问题。特别是对于大尺寸液晶显示器,由于设置了更多数量的LED光源,因此散热问题成为其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在超薄设备开发中,由于希望LED发光条仅布置在侧边缘以减小设备厚度,因此通常采用长条形状的LED发光条,这给发光条的出线造成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发光条、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改善发光条的散热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方案如下ー种发光条,包括发光条主体,所述发光条主体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是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包括金属基板、线路层和夹设在所述金属基板和线路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线路层上布设有连接至所述光源的电路走线; 所述柔性线路板上布设有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线路层上对应的电路走线之间电性连接,以形成光源到外部光源驱动器的导电线路。优选地,上述的发光条中,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基板胶片层、铜箔层和夹设在所述基板胶片和铜箔层之间的接着剂层,所述连接电路布设于所述铜箔层中。优选地,上述的发光条中,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发光条主体相连,具体为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发光条主体通过层压处理而粘接在一起。优选地,上述的发光条中,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为铝基板,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本技术还提供了ー种背光组件,包括导光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侧边的发光条、和位于所述导光板下方的背板,其中所述发光条包括发光条主体,所述发光条主体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发光条主体相连;其中,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包括金属基板、线路层和夹设在所述金属基板和线路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线路层上布设有连接至所述光源的电路走线;所述柔性线路板上布设有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线路层上对应的电路走线之间电性连接,以形成光源到外部光源驱动器的导电线路。优选地,上述的背光组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基板胶片层、铜箔层和夹设在所述基板胶片和铜箔层之间的接着剂层,所述连接电路布设于所述铜箔层中。优选地,上述的背光组件中,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发光条主体相连,具体为所述柔性线路板,与金属基印刷电路板通过层压处理而粘接在一起。优选地,上述的背光组件中,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为铝基板,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组件。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发光条、背光组件及显示装置,通过采用具有金属基印刷电路板的发光条主体以及易于布线处理的柔性电路板设计,实现了较好的散热效果,同时方便了布线设计。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发光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发光条主体与柔性线路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光条主体与柔性线路板的另ー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请參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ー种发光条,其结构如图I所示,该发光条包括发光条主体11,所述发光条主体11具体可以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光源12 ;柔性线路板13,所述柔性线路板13与所述发光条主体11相连。具体的,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可以采用铝基板或其他金属或合金基板作为基板层,上述光源12可以是发光二极管,通常ー个发光条上设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图I中,柔性线路板13从发光条主体11的一端,平行于所述发光条主体11的方向延伸出。当然,柔性线路板13还可以通过与发光条主体11相垂直的方式与发光条主体11连接。进ー步參照图2,本实施例的所述发光条主体11包括金属基板111、线路层113和夹设在所述金属基板111和线路层113之间的绝缘层112,所述线路层113上布设有连接至所述光源12的电路走线(图中未示出驱动电路)。在所述柔性线路板13上布设有连接电路(图中未示出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线路层上对应的电路走线之间电性连接,以形成光源到外部光源驱动器的导电线路。上述结构中由于发光条主体11采用了金属基板111作为基板层,利用金属具有导热性好的特点对光源12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能够获得较好的散热效果。请继续參照图2,所述柔性线路板13包括基板胶片层131、铜箔层133和夹设在所述基板胶片131和铜箔层133之间的接着剂层132,所述连接电路布设于所述铜箔层133中。另外,上述结构采用柔性线路板13作为发光条主体11的出线端,柔性线路板一端连接至外围的光源驱动器,另一端连接至发光条主体11,实现了光源驱动器到光源之间的导电通路。柔性线路板13作为出线端具有以下优点I)现有技术中发光条主体的出线端通常通过设置焊盘或连接器,以引出导电线路,显然焊盘和连接器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在发光条宽度受限(通常为几毫米)且出线端又具有较多导电通路吋,采用焊盘或连接器的设计将会明显增加布线难度(通常只能出2 4条线路)和面板厚度。而本实施例中柔性线路板13与发光条主体11之间的电连接,可以通过对PCB制版过程中形成的导电线路进行连接而形成,从而不需要在发光条主体11的出线端设置焊盘或连接器,因此方便布线和有利于面板厚度控制。2)同时,柔性线路板13具有厚度小和可弯折等优点,这将进一歩方便布线和有利于面板厚度控制。综上,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特别适用于需要散热设计的照明领域以及大尺寸显示装置中。例如,在大尺寸显示装置中通常希望能够实现区域控光,即采用更多数量的发光条,对各个发光条上光源的点亮能够进行独立控制,此时发光条的出线端的数量将增加,布线难度也随之明显增加。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将有助于区域控光功能的实现。以下进ー步说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发光条主体11和柔性线路板13是如何制成以及如何相互连接。本实施例中,发光条主体11和柔性线路板13可以是单独下料制成,其中所述发光条主体11上的驱动电路和所述柔性线路板13上的连接电路与均是通过先电镀再刻蚀形成。通常,可以电镀形成ー层金属薄膜,再在金属薄膜上刻蚀出具有预定形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条,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光条主体,所述发光条主体为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上设置有光源;柔性线路板,所述柔性线路板与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是一体式结构;其中,所述金属基印刷电路板包括金属基板、线路层和夹设在所述金属基板和线路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线路层上布设有连接至所述光源的电路走线;所述柔性线路板上布设有连接电路,所述连接电路与所述线路层上对应的电路走线之间电性连接,以形成光源到外部光源驱动器的导电线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真马国恒杨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