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529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20:07
一种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包括有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在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设置有螺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的长度之比为8~9∶3~4∶6~7∶4~5,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B)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外凸棱(21),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E)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凸棱(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螺杆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对物料进行预热、压实和输送,避免了堵料和焦料,有利于物料均匀地从固态转化为熔融态,从而制得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没有气泡的挤出成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杆的制作
,尤其指一种双螺杆
技术介绍
现有一专利号为200920039877. 6名称为《聚烯烃专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中的螺杆》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能专业加工聚烯烃材料的聚烯烃专用锥形双螺杆挤出机中的螺杆,包括螺杆本体,在螺杆本体上共设置有进料端、压缩段和塑化均化段三段螺棱,并且压缩段螺棱的长度为螺杆本体上所有螺棱总长度的35% 45%。使用上述结构螺杆的锥形双螺杆挤出机能使聚烯烃材料得到较好地塑化和混炼,能用来专业加工聚烯烃材料,产量比较高,耗能比较小,然而,该螺杆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都不是很高,使用寿命较短,容易出现堵料和焦料等现象,所以该螺杆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塑化均匀、出料顺畅、有效避免堵料和焦料的双螺杆。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包括有进料段、熔融段、塑化段、挤出段,在所述进料段和塑化段上设置有螺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熔融段、塑化段、挤出段的长度之比为8 9 : 3 4 : 6 7 4 5,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外凸棱,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凸棱。作为改进,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圆周面上分布的外凸棱为2至4片。再改进,所述外凸棱为中部高两端低,或者为中部低两端高,或者同时包括有中部高两端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该结构使得螺杆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将物料由固态均匀地转化为熔融态。再改进,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圆周面上分布的凸棱为2至4片。再改进,所述凸棱为中部高两端低,或者为中部低两端高,或者同时包括有中部高两端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该结构使得螺杆有充足的空间将物料挤出,出料更加顺畅,有效避免了堵料和焦料现象。再改进,所述熔融段上的外凸棱和挤出段上的凸棱的厚度分别为10mm。再改进,所述进料段和塑化段上的螺棱的厚度分别为10mm。再改进,所述进料段和塑化段上螺棱的螺棱距为50 55mm。再改进,所述进料段和塑化段上螺棱的高度为15 2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和挤出段的圆周面上分别轴向间隔分布有外凸棱和凸棱,进料段、熔融段、塑化段、挤出段的长度之比为8 9 3 4 6 7 4 5。该结构使得螺杆有充足的空间和时间对物料进行预热、压实和输送,避免了堵料和焦料,且所述的外凸棱和凸棱为轴向设置,使螺杆通过纵横螺棱剪切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物料均匀地从固态转化为熔融态,从而制得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没有气泡的挤出成品。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包括有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在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设置有螺棱I,该螺棱I的厚 度为10mm,其高度为15 20mm,其螺棱距为50 55mm。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B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2至4片外凸棱21,该外凸棱21的厚度为10mm,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E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2至4片凸棱2,该凸棱2的厚度为10mm。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的长度之比为8 9 3 4 6 7 4 5。上述外凸棱21为中部高两端低,或者为中部低两端高,或者同时包括有中部高两端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上述凸棱2亦为中部高两端低,或者为中部低两端高,或者同时包括有中部高两端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包括有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在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设置有螺棱(I),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熔融段⑶、塑化段(C)、挤出段(E)的长度之比为8 9 3 4 6 7 4 .5,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B)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外凸棱(21),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E)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凸棱(2)。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B)圆周面上分布的外凸棱(21)为2至4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凸棱(21)为中部高两端低,或者为中部低两端高,或者同时包括有中部高两端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E)圆周面上分布的凸棱⑵为2至4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2)为中部高两端低,或者为中部低两端高,或者同时包括有中部高两端低和中部低两端高的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融段(B)上的外凸棱(21)和挤出段(E)上的凸棱⑵的厚度分别为10mm。7.根据权利要求I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的螺棱(I)的厚度分别为10mm。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螺棱(I)的螺棱距为50 55_。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螺杆,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螺棱(I)的高度为I5 20mm。专利摘要一种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包括有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在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设置有螺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的长度之比为8~9∶3~4∶6~7∶4~5,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B)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外凸棱(21),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E)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凸棱(2)。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螺杆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对物料进行预热、压实和输送,避免了堵料和焦料,有利于物料均匀地从固态转化为熔融态,从而制得表面光滑、色泽均匀、没有气泡的挤出成品。文档编号B29C47/60GK202491413SQ20122006609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3日专利技术者袁能军 申请人:浙江栋斌橡机螺杆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杆,为独立转动且相互并列在一起,包括有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在所述进料段(A)和塑化段(C)上设置有螺棱(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段(A)、熔融段(B)、塑化段(C)、挤出段(E)的长度之比为8~9∶3~4∶6~7∶4~5,在每根螺杆的熔融段(B)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外凸棱(21),在每根螺杆的挤出段(E)圆周面上轴向间隔分布有凸棱(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能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栋斌橡机螺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