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构件及具有连接构件的组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90111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连接构件及具有连接构件的组装架。其中,该连接构件由以从两侧抱住该支柱的方式彼此嵌合的两个构件构成,该两个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径的形状的第1锥形部和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小的形状的第2锥形部,当将该连接构件外套在该支柱上时,一个构件的第1锥形部与另一个构件的第2锥形部在主视状态下配置在该连接构件的径向的1/2区域内;该组装架在主视状态下将一个搁板构件支承在连接构件的径向的1/2区域内,因此组装容易并且能够进行中间抽出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为在事务所、家庭、仓库、店铺等中所使用的存放架或在店铺中所使用的陈列架来使用的、易于组装与解体的组装架及用于组装架的连接构件。
技术介绍
在日本登记技术公报第3057990号中公开了一种架部的卡定构造,该架部的卡定构造由支柱、锥形套筒以及架部构成,该支柱在外周面上沿长边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环状的卡定槽;该锥形套筒将形成在内周面上的突条卡定在上述支柱的卡定槽中并安装在支柱的外周面上,外形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径的形状;该架部在四角固定有环,该环以与该锥形套筒的外表面形状的一部分或全部大致一致的方式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径的内表面形状,并且外套在安装于上述支柱的外周面上的锥形套筒的外周面上;其中,上述架部的左右的环固定在相对于架部左右高度不同的位置,配置为上下 相互不同地外套在上述锥形套筒的外周面上,左右的架部共用同一支柱并无高低差地相连结。这些以往的组装架例如在沿长边方向连结两个搁板构件的情况下能够共用一个支柱,因此美观,而且组装也容易。专利文献I :日本登记技术公报第3057990号但是,这些以往的组装架在欲改变具有上下多层的组装架中的中间搁板构件的位置的情况下(以下,也称作“中间抽出操作”。),必须去除位于比该中间搁板构件靠上方的搁板构件。因此,虽然组装简单,但是中间抽出操作不方便,实质上进行不了中间抽出。
技术实现思路
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组装容易、而且在其他搁板构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仅靠中间搁板构件的仅仅是解体和组装来进行具有上下多层的组装架中的中间搁板构件的位置变更的组装架及用于组装架的连接构件。S卩,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连接构件,其与支柱相嵌合,在主视状态下将一个搁板构件支承在连接构件的径向的1/2区域内,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构件由以从两侧抱住该支柱的方式彼此嵌合的两个构件构成,该两个构件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径的形状的第I锥形部和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小的形状的第2锥形部,当将该连接构件嵌合在该支柱上时,一个构件的第I锥形部与另一个构件的第2锥形部在主视状态下配置在该连接构件的径向的1/2区域内。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装架,其特征在于,该组装架具有上述连接构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组装架,组装较容易,而且在其他搁板构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仅仅进行该中间搁板构件的拆卸及重新安装来改变具有上下多层的组装架中的中间搁板构件的位置。附图说明图I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构件的嵌合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是解除了图I的连接构件的嵌合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放大了图I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图I的连接构件的两个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右侧的构件的右侧视图。图6是图4的右侧的构件的左侧视图。图7是图4的连接构件的两个构件的俯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Z1-Z1线看到的图。图9是图I的连接构件的主视图。图10是图I的连接构件的俯视图。图11是形成在图I所示的搁板构件四角的第3卡合部的俯视图。图12是形成在图I所示的搁板构件四角的第3卡合部的左侧视图。图13是沿着图9的Z2 — Z2看到的图。图14是利用剖面(Z2 - Z2剖面)表示从正面观察连接部分看到的第3卡合部的图。图15的(A)、(B)是说明连接构件的作用的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组装架的立体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他组装架的立体图。图18是说明中间搁板构件的中间抽出操作的图。图19是其他连接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0是其他连接构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1是图20的连接构件的嵌合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2是其他连接构件的立体图。图23是其他连接构件的立体图。图24是图23的连接构件的嵌合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5是放大显示组装架的连接构件的主视图。图26是放大显示所连结的组装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接着,参照图I 图18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连接构件及具有连接构件的搁板构件。连接构件I与支柱2相嵌合,在主视状态下将一个搁板构件31支承在连接构件I的径向的1/2区域内(在图15中为附图标记X/2的区域内,其中附图标记X表示左右方向的连接构件I的长度(参照图15及图16)。)。由于在主视状态下将一个搁板构件31支持在连接构件I的径向的1/2区域内,因此在其他搁板构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该中间搁板构件的中间抽出操作来进行具有上下多层的组装架中的中间搁板构件的位置变更。另外,其他搁板构件向横向的连结也能够在已设的组装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组装。如图2及图4所示,连接构件I由以从两侧抱住支柱2的方式彼此嵌合的两个构件IaUb构成,两个构件la、lb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形成为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扩径的形状的第I锥形部16a (16b)和随着朝向下方而逐渐缩小的形状的第2锥形部17a (17b),当将连接构件I外套在支柱2上时,一个构件Ia的第I锥形部16a与另一个构件的第2锥形部17b在主视状态下配置在连接构件I的径向的1/2区域内(图15的附图标记X/2)。S卩,在主视状态下连接构件I的径向是指在主视状态下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径向。另外,当将连接构件I外套在支柱2上时,另一个构件Ib的第I锥形部16b与一个构件的第2锥形部17a在主视状态下配置在连接构件I的径向的另一个1/2区域内。这样,由于将负责一个构件Ia与另一个构件Ib这两个构件的结合的两个锥形部配置在主视状态下连接构件I的径向的1/2区域内,因此能够进行中间抽出操作。另外,附图标记a标注在一个构件上,b标注在另一个构件上。第I锥形部16a (16b)的逐渐扩径是以将连接构件I组装在支柱2上时的支柱2的芯轴为基准的。因而,第I锥形部16a (16b)的逐渐扩径是指朝向下方从支柱2的芯轴离开那样的倾斜。另外,第2锥形部17a (17b)中的逐渐缩小是在将连接构件I组装在支柱2上时的主视状态基准下并且以支柱2的芯轴为基准的。因而,如图9所示,第2锥形部17a (17b)中的逐渐缩小是指在主视状态下朝向下方靠近支柱2的芯轴那样的倾斜(简称作 主视状态下左右方向上的倾斜。)。主视是指将搁板构件的连结方向作为左右方向的侧、即图16的附图标记F侧。另外,搁板构件的连结方向长度的一个边通常成为长边方向,但是并不是必须成为长边方向。另外,形成有第2锥形部17a (17b)的壁部的角在俯视图状态下成为锐角(参照图7)。由此,第3卡合部3的凸缘部32不会向外侧脱离。形成连接构件I的两个构件、即一个构件Ia与另一个构件Ib也可以是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尺寸。在本例子中,一个构件Ia与另一个构件Ib是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尺寸,如果在平面上使一个构件Ia反转180度,则成为另一个构件lb。在一个构件Ia与另一个构件Ib是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尺寸的情况下,用一个模具就完成了,制作成本降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一个构件Ia的说明即是另一个构件Ib的说明。连接构件I中的两个构件la、lb中的每一个由具有与支柱2的侧面形状对应的内周面142 (143)的主体部Ila (Ilb)和从主体部Ila (Ilb)的两侧向支柱2的径向(内侧方向)延伸的两臂部12a、13a (12b、13b)构成。S卩,在本例子中,如图3 图10所示,一个构件Ia由具有与支柱2的周面形状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崎千朋篠崎充嗣
申请(专利权)人:河淳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