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电缆的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89971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5:28
一种连接器组件(112)包括构造成联接到主电路板(102)的连接器外壳(114)。互连组件(124)固定在连接器外壳内。互连组件包括连接器电路板(174),连接器电路板具有配合面(192)和电缆面(190)。配合面具有构造成与次电路板(132)的相应的配合触头(133)相配合的配合触头(131)。电缆面具有电缆触头(204)。每个电缆(134)在第一端(136)和第二端(138)之间延伸。电缆的第一端联接到电缆触头(204),电缆的第二端构造成联接到主电路板(102)上的电缆触头(1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电缆的连接器组件专利技术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用于电路板与其它电气部件的互连。
技术介绍
一些通信系统,例如服务器、路由器、和数据存储系统,利用连接器组件来通过系统传输信号和/或电力。这些系统通常包括背面或中间面电路板、母板、以及多个子卡。连接器组件包括附接到电路板或母板的或多个连接器,用于在子卡插入系统时将子卡互连到电路板或母板。每个子卡包括头部或插座组件(receptacle assembly),其具有构造成联接到连接器的配合面的配合面。头部/插座组件通常位于或靠近子卡前部边缘(leadingedge)。在配合之前,头部/插座组件和连接器的配合面沿着配合轴彼此对准且彼此面对。然后将子卡在插入方向上沿着配合轴移动直到配合面彼此接合且配合。常规背面和中间面连接器组件用于将子卡联接到背面或中间面电路板。连接器组件电联接到背面或中间面电路板。一般的,背面或中间面电路板包括联接到其上的多个其它连接器组件、电气部件或模块。连接器组件可以通过延伸到背面或中间面电路板的信号迹线电联接到或多个部件或模块。在一些通信系统中,连接器组件可以通过信号迹线联接到第二连接器组件。然而,已知的通信系统不是没有它们的缺点。例如,从连接器组件延伸的信号迹线可以沿着背面或中间面电路板延伸较长距离。通常,更长的信号迹线会在连接器组件和部件、模块或另一连接器组件之间发生信号损失。因此,通信系统不会以期望的速度运行和/或会变得无法工作。存在对于降低电气部件间信号损失的连接器组件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构造成联接到主电路板的连接器外壳。互连组件固定在连接器外壳内。互连组件包括具有配合面和电缆面的连接器电路板。配合面具有构造成配合到次电路板的相应配合触头的配合触头。电缆面具有电缆触头。每个电缆在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延伸。电缆的第一端联接到电缆触头,电缆的第二端构造成联接到主电路板上的电缆触头。附图说明通过参照以下附图阅读以下非限定性实施例的说明将会更好地理解当前公开的主题图I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电气系统的透视图。图2是图I所示电气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主电路板的一部分的展开侧视图。图4是图2所示主电路板的一部分的展开侧视图,所述主电路板具有联接于其上的电缆连接器。图5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连接器组件的正视图。图6是图5所示连接器组件的侧视图。图7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连接器电路板的底部透视图。图8是图7所示连接器电路板的一部分的展开侧视图。图9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屏蔽件的顶部透视图。图10是图7所示连接器电路板的一部分的底部透视图,所述连接器电路板上联接有图9所示的屏蔽件。图11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电气系统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根据实施例形成的电气系统100的透视图。电气系统100包括电缆组件101,其互连各个电气部件,例如电路板、诸如高密度侧面接口连接器之类的电连接器、诸如芯片或其它电路模块形式的电子封装件之类的集成电路(IC)部件、或者其它类型的电气部件。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电缆组件101用于将主电路板102和次电路板132互连起来。相对于没有采用电缆组件的系统,电缆组件101消除了主电路板102中沿着主电路板和次电路板102、132之间信号路径的相当一段长度的信号迹线,从而降低了沿着信号路径的信号损失。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气系统100是网络转接器或服务器系统。主电路板102可以为母板、背面电路板、中间面电路板等。次电路板132可以是子卡或转接器或线卡等。次电路板可以是可移除卡,其与电气系统100可移除地联接。主电路板102具有配合面104和相反的电缆面106。主电路板102包括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10。配合面104和电缆面106在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10之间延伸。主电路板102可以固定在服务器系统或网络转接器的机壳内或架子上。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气系统100包括连接器组件112,用于主电路板和次电路板102、132之间的接口。次电路板132构造成与连接器组件112可移除地联接。电缆组件101电联接到连接器组件112,用于在次电路板132和主电路板102之间传输信号。连接器组件112在主电路板102的第一端108处安装到主电路板102。或者,连接器组件112可以位于主电路板102的第二端110处。在可选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12可以位于主电路板102的第一端108和第二端110之间的一中间位置处。连接器组件112联接到主电路板102的配合面104。或者,连接器组件112可以联接到主电路板102的电缆面106。连接器组件112可以是压配合(press-fit)、焊接、闩锁、紧固件固定或以其它方式联接到主电路板102。连接器组件112包括连接器外壳114。连接器外壳114包括顶部116和底部118。前端120和后端122在顶部116和底部118之间延伸。连接器外壳114的底部118联接到主电路板102。连接器外壳114的前端120靠近主电路板102的第一端108定位。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器外壳114的前端120可以与主电路板102的第一端108齐平。连接器组件112包括互连组件124,用于次电路板132和电缆组件101的互连。互连组件124保持在连接器外壳114中。互连组件124在连接器外壳114内是可移动的,用、于与次电路板132配合。可选的,互连组件124可以靠近连接器外壳114的顶部116定位。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外壳114包括在前端120处开口的槽口 130。槽口 130位于互连组件124和连接器外壳114的顶部116之间。次电路板132构造成接收在槽口130 中。 互连组件124包括分立的配合面126。配合面126构造成接合次电路板132以电连接互连组件124和次电路板132。互连组件124构造成在接合位置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以分别与次电路板132接合和脱开。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互连组件124在箭头A所示的方向上是可移动的,通常垂直于接合和脱开位置之间的连接器外壳114的底部118和顶部116。当互连组件124移动到接合位置时,互连组件124向着顶部116的方向是可移动的。当互连组件124移动到脱开位置时,互连组件124向着底部118方向是可移动的。在可选实施例中,互连组件可以在接合和脱开位置之间旋转,而不是沿线性方向移动。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12包括致动器128,致动器128可以被操纵以在连接器外壳114中移动互连组件124。可选的,致动器128可以是机械致动器,例如凸轮组件或杠杆组件,其接合互连组件124以在接合和脱开位置之间移动致动器装置124。互连组件124在连接器外壳114中移动以改变槽口 130的尺寸。当互连组件124被致动时,互连组件124移动靠近次电路板132以接合次电路板132。致动器128可将互连组件124的配合面126压向次电路板132以电连接互连组件124和次电路板132。次电路板132包括位于次电路板132的配合表面上的配合触头133的阵列。次电路板132接收在槽口 130中,使得配合触头133面对互连组件124。互连组件124通过致动器128向着次电路板132移动以接合次电路板132。次电路板132的配合触头133电联接到处于接合位置的互连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连接器组件(112),包括构造成联接到主电路板(102)的连接器外壳(114),所述连接器组件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器外壳内固定有互连组件(124),所述互连组件包括连接器电路板(174),连接器电路板(174)具有配合面(192)和电缆面(190),所述配合面具有构造成与次电路板(132)的相应的配合触头(133)相配合的配合触头(131),所述电缆面具有电缆触头(204),且每个电缆(134)在第一端(136)和第二端(138)之间延伸,所述电缆的第一端联接到电缆触头(204),所述电缆的第二端构造成联接到所述主电路板(102)上的电缆触头(150)。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P·尼科尔斯B·P·科斯特洛K·M·穆尔A·贝奇兹S·D·斯派塞R·E·哈姆纳J·M·雷辛格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