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及齿轮结构体系列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789552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0-23 0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及齿轮结构体系列,该变速装置系列能够以低成本制造齿轮结构体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变速装置。一种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该齿轮结构体在轴部件(22)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1齿轮(24)及第2齿轮(26),其中,该系列包括:具有齿轮结构体(A1)的变速装置和具有齿轮结构体(B1)的变速装置,该齿轮结构体(A1、B1)分别具备在轴部件(22)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1齿部(70)及第2齿部(72)的共用的底座结构体(74),在齿轮结构体(A1)中,通过原封不动地使用该底座结构体(74)的第1齿部(70)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A1)的第1齿轮(24A),在齿轮结构体(B1)中,通过以利用塑性流动的结合将大径的第1齿轮体(80)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体(74)的第1齿部(70)的半径方向外侧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B1)的第1齿轮(24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1年4月12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87826号,2011年5月2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115240号的优先权。其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援用于本说明书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及齿轮结构体系列
技术介绍
在减速装置中,例如为了调整减速比而广泛使用着在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轮及第2齿轮的齿轮结构体。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如图5所示的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减速装置。该减速装置Go是使用于工业用机械手的关节部的装置,其组装有齿轮结构体2。在齿轮结构体2中,在空心的轴部件4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轮6及第2齿轮8。如该例子,(与在轴部件使用键等连结齿轮体的结构相比),在轴部件4直接形成第I齿轮6及第2齿轮8的齿轮结构体2具有无间隙的之类的优点。通过调整在该齿轮结构体2的部分的减速比(或者增速比),能够比较轻松地变更整个减速装置Go的减速比。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8-89157号公报(图I)然而,这种在轴部件4直接形成第I齿轮6及第2齿轮8的齿轮结构体2,为了改变减速比,例如在欲改变第I齿轮6的齿数时,不仅是该第I齿轮6而且不得不将包含第2齿轮8及轴部件4的齿轮结构体2本身按每个减速比单独地制造,存在减速装置的制造成本及库存成本负担较大之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消除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制造齿轮结构体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变速装置的变速装置系列。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来解决上述课题的一种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该齿轮结构体在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轮及第2齿轮,该系列包括具有齿轮结构体A的变速装置和具有齿轮结构体B的变速装置,该齿轮结构体A、齿轮结构体B分别具备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部及第2齿部的共用的底座结构体,在所述齿轮结构体A中,通过原封不动地使用该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I齿部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A的所述第I齿轮,在所述齿轮结构体B中,通过以利用塑性流动的结合将大径的第I齿轮体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I齿部的半径方向外侧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B的所述第I齿轮。另外,上述齿轮结构体A、齿轮结构体B的“A”、“B”的符号,只不过是为了识别两个齿轮结构体而附加的,文字本身不具有特别的意义。而且,本专利技术中的“变速装置”一词,不是以“改变速比的装置”这样的概念来使用的,而是用作包含“减速装置”和“增速装置”双方的概念。即,各变速装置的减速比或增速比,在其变速装置本身中可以是固定的(当然,也可以变更速比,但是在单纯的变速装置中的速比可变并不是必须的)。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容纳的齿轮结构体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变速装置作为具有特别关系的包括齿轮结构体A与齿轮结构体B的变速装置系列来构成。齿轮结构体A及齿轮结构体B分别具备在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部及第2齿部的“共用的底座结构体”。加之,齿轮结构体A将该底座结构体的第I齿部作为该齿轮结构体A的第I齿轮直接(原封不动地)使用。另一方面,在齿轮结构体B中,通过“利用塑性流动的结合”将大径的第I齿轮体固定于该相同底座结构体的第I齿部的半径方向外侧,从而构成该齿轮结构体B的第I齿轮。其结果,至少能够在第I齿轮的部分轻松地且以低成本变更该齿轮结构体中使用的齿轮。 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以低成本制造齿轮结构体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变速装置。附图说明图I (A)及图I (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系列的齿轮结构体Al及齿轮结构体BI的图,图I(A)是齿轮结构体Al的截面图,图I(B)是齿轮结构体BI的截面图。图2 (A)至图2 (C)是表示组装有上述齿轮结构体Al的减速装置Ga的图,图2 (A)是其整体截面图,图2(B)是图2(A)的IIB-IIB截面图,图2(C)是IIC-IIC截面图。图3 (A)至图3 (C)是表示组装有上述齿轮结构体BI的减速装置Gb的图,图3 (A)是其整体截面图,图3(B)是图3(A)的IIIB-IIIB截面图,图3(C)是图3(A)的IIIC-IIIC截面图。图4是表示将具有齿轮结构体Al及齿轮结构体BI的减速装置系列进一步发展的系列的系统图。图5是表示组装有现有的齿轮结构体的减速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图中G1_减速装置,12-输入部,14-减速比调整部,16-主减速机构部,18-输入轴,20-小齿轮,22-轴部件,24A、24B_第I齿轮,26-第2齿轮,80-第I齿轮体,84-第2齿轮体,A1、B1-齿轮结构体。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图I (A)及图I (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系列中的齿轮结构体A1、B1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A)至图2(C)是表示组装有齿轮结构体Al的减速装置Ga的例子的截面图,图3 (A)至图3 (C)是表示组装有齿轮结构体BI的减速装置Gb的例子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变速装置系列包括组装有齿轮结构体Al的减速装置Ga与组装有齿轮结构体BI的减速装置Gb。以下,主要参考图2 (A)至图2 (C),从(组装有齿轮结构体Al的)减速装置Ga的结构开始说明。减速装置Ga是使用于工业用机械手的关节部的装置,具备输入部12、齿轮结构体Al及主减速机构部16。所述输入部12是接受来自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的部分,该实施方式中具有输入轴18及与该输入轴18成一体化的小齿轮20。所述齿轮结构体Al是在具有空心部22k的轴部件22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轮24A及第2齿轮26的结构体。第I齿轮24A与所述小齿轮20相啮合,第2齿轮26与后段的主减速机构部16的输入齿轮30相啮合。后面详述齿轮结构体Al的更为具体的结构。所述主减速机构部16包括摆动内啮合型的行星齿轮机构。主减速机构部16的输 入齿轮30固定于偏心体轴32。在图2 (A)中,虽然只描绘出了 I组输入齿轮30及偏心体轴32,但是该输入齿轮30及偏心体轴32实际上配备有3组。偏心体轴32上一体地形成有2个偏心体34,且通过滚子36可偏心(摆动)旋转地安装有外齿轮38。外齿轮38内啮合于内齿轮40。内齿轮40与外壳42成一体化,其齿数比外齿轮38的齿数稍多一些(例如只多I个)。所述偏心体轴32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6、圆锥滚子轴承47旋转自如地支承于一对第I轮架体43、第2轮架体44。第I轮架体43、第2轮架体44通过螺栓48成一体化,并通过一对角接触球轴承50、角接触球轴承51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外壳42。简单地说明主减速机构部16的作用,例如,当固定有外壳42(内齿轮40)时,外齿轮38通过偏心体轴32的旋转一边与内齿轮40内接一边缓慢自转,该自转作为以偏心体轴32的轴心0 I为中心的公转,即作为第I轮架体43(及第2轮架体44)的旋转(自转)而被取出。另一方面,当固定有第I轮架体43 (及第2轮架体44)时,由于偏心体轴32的公转被限制,外齿轮38不会(无法)自转。因此,外齿轮38通过公转被限制的偏心体轴32的旋转(自转)一边与内齿轮40内接一边只进行摆动。通过该摆动,内齿轮40进行旋转,与该内齿轮40成一体化的外壳42进行旋转(所谓框旋转)。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减速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所述齿轮结构体在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1齿轮及第2齿轮,其特征在于,该系列包括具有齿轮结构体A的变速装置和具有齿轮结构体B的变速装置,该齿轮结构体A、齿轮结构体B分别具备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1齿部及第2齿部的共用的底座结构体,在所述齿轮结构体A中,通过原封不动地使用该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1齿部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A的所述第1齿轮,在所述齿轮结构体B中,通过以利用塑性流动的结合将大径的第1齿轮体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1齿部的半径方向外侧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B的所述第1齿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4.12 JP 2011-087826;2011.05.23 JP 2011-11521.ー种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所述齿轮结构体在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轮及第2齿轮,其特征在干, 该系列包括具有齿轮结构体A的变速装置和具有齿轮结构体B的变速装置, 该齿轮结构体A、齿轮结构体B分别具备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轴向排列配置有第I齿部及第2齿部的共用的底座结构体, 在所述齿轮结构体A中,通过原封不动地使用该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I齿部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A的所述第I齿轮, 在所述齿轮结构体B中,通过以利用塑性流动的结合将大径的第I齿轮体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I齿部的半径方向外侧来构成该齿轮结构体B的所述第I齿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其特征在干, 所述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I齿部与所述第2齿部的节圆直径和齿数相同。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其特征在干, 通过以利用塑性流动的结合将大径的第2齿轮体固定于所述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2齿部的半径方向外侧来作为所述第2齿轮来使用。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具有齿轮结构体的变速装置系列,其特征在干, 将所述底座结构体的所述第2齿部原封不动地作为所述第2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哲三芳贺卓志津庆刚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