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气扇,包括设有扇叶、马达、框架等的换气扇本体、接头、电气部品盒,换气出风口包括连在一起的设于换气扇框架顶面的顶面出风口及设于换气扇框架侧面的侧面出风口,且接头设有配合所述换气出风口的隆起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确保风量的同时降低了换气扇的高度,使之能够适应多种天花板的安装,且在接头安装简单化的同时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换气扇,特别是关于一种安装于室内天花板上的薄型换气扇。
技术介绍
图I为公知技术示意图。一种换气扇10,包括设有扇叶、马达、框架11等的换气扇本体、通过设置卡位12固定在框架11上的接头13、设置在框架11顶面的电气部品盒14,所述框架11 一侧设置换气出风口 15,所述接头13与所述换气出风口 15相连接的一端为固 定部16,与管道相连接的另一端为尾部17,通过接头13的固定部16和尾部17使室内外相连通从而进行换气。像上述的现有技术,在换气扇10框架11 一侧设置换气出风口 15,为确保风量,必须确保换气出风口 15有足够大小。天花板位于换气出风口 15与法兰19之间,因此为防止安装于换气出风口 15上的接头13与天花板干涉,换气出风口 15最低点与法兰19要确保有一定距离,这样换气扇就必须设置成较厚。现时人们安装的天花板与屋顶之间的距离不一,当换气扇厚度较大,而室内天花板与屋顶距离较小时,先有技术的换气扇有可能不能安装。而且,像上述的现有技术,由于还要另外设置卡位安装接头,所以需要另外制作新模具,并经过碰焊和喷粉等工艺,其成本较高;而且,当将其固定到换气扇框架上时,存在浪费工时等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薄型换气扇,不但可以在确保风量的同时降低了换气扇厚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换气扇,包括设有扇叶、马达、框架等的换气扇本体、接头、电气部品盒,换气出风口包括连在一起的设于换气扇框架顶面的顶面出风口及设于换气扇框架侧面的侧面出风口,且接头设有配合所述换气出风口的隆起结构。所述的隆起结构为所述接头的固定部的上部包围所述顶面出风口并且形成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其闻度小于或等于电气部品盒的闻度。所述的隆起结构为树脂材料。所述的顶面出风口靠电气部品盒侧设有与框架一体成型、与接头相卡合的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是在顶面出风口靠电气部品盒侧设置的与接头相卡合的折片,该折片上端为第一倾斜面,下端为与框架垂直的第一垂直面。所述的接头的固定部上部在所述隆起结构的换气风路侧设置与所述折片相配合,上端为第二倾斜面,下端为与框架垂直的第二垂直面的结构。所述框架顶面设有加强筋。所述的接头的固定部具有配合框架安装的形状,包括包围顶面出风口周围的水平部和包围侧面出风口周围的垂直部,垂直部的下端设有插入框架法兰的突片,垂直部的上部设有把接头固定框固定在框架的安装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确保风量的同时降低了换气扇的高度,使之能够适应多种天花板的安装,且在接头安装简单化的同时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公知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接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出风口的示意图;图5A、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接头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接头的安装过程剖视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接头的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换气扇10,包括设有扇叶、马达、框架100等的换气扇本体、接头200、电气部品盒30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出风口的示意图;图5八、图5B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接头的两个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如图3-图5B所示,换气出风口 110包括连在一起的设于换气扇框架100顶面101的顶面出风口 111及设于换气扇框架100侧面102的侧面出风口 112。顶面出风口 111和侧面出风口 112共同形成换气扇的换气出风口 110,这样在侧面出风口 112面积缩小的情况下,换气出风口 110总面积还可以保持不变或者可以扩展的更大。接头200与换气出风口 110相连接的一端为固定部220,换气出风口 110下流侧、与管道相连接的另一端为尾部210。如图所示,固定部220为一个近似的反向L型,围绕固定在换气出风口 110的周边。也就是说,固定部220具有配合框架100安装的形状,包括包围顶面出风口 111周围的水平部221和包围侧面出风口 112周围的垂直部222,垂直部222的下端形成有接头固定框225,接头固定框225上设有插入框架100法兰106的突片223,垂直部222的上部设有把接头200固定部220固定在框架100的安装部224。因为接头200要和顶面出风口 111和侧面出风口 112连接,所以接头固定框225和框架100的紧密贴合很重要。面和面的接触很容易做到紧密贴合,但是使接头200与包括框架顶面101和侧面102相交形成的边角线104部分紧贴很困难。因此,先把垂直部222的下端设置的插入框架100法兰106的突片223插入法兰106上的开孔105,然后通过安装部224将垂直部222固定于框架100上部的螺钉孔107上,最后通过螺钉把接头固定框225固定在框架100上,这样设有顶面出风口 111的顶面101和设有侧面出风口 112的侧面102相交所形成的边角线104部分也能够与接头固定框225紧密贴合了。这样可以使顶面出风口 111和侧面出风口 112与接头200切实连接,从而防止漏风。为使接头固定框225紧密贴合,螺钉孔107设置于侧面出风口 112外侧靠近侧面出风口 112的端部、边角线104和上述端部围成的角部位置为最佳。在接头200的固定部220包括水平部221的上部包围顶面出风口 111,并且配合该顶面出风口 111吹向尾部210方向的出风形成逐渐向上倾斜的隆起结构211,隆起结构211的高度Hl小于或等于电气部品盒300的高度H2。这样换气时,从扇叶吹出的风同时吹向所述顶面出风口 111和侧面出风口 112,由于隆起结构211形成倾斜斜面,倾斜斜面的导向作用使吹向顶面出风口 111的风沿着隆起结构211顺畅地吹向接头尾部210再通过管道排出室外而不产生乱流。由于换气扇框架顶面101本身设有电气部品盒300,隆起结构211的厚度与所述电气部品盒300的高度重复,并不会额外增加换气扇的厚度。这样由于侧面出风口 112变小,因此换气扇框架100高度就可以设置成较小,即框架100整体变薄。这样即使天花板与屋顶距离较小,也有足够的空间安装换气扇。另外,由于隆起结构设置于树脂材料的接头而不设置于框架,因此可以节省金属材料。还在上述框架100顶面101设置向上突出于顶面101的加强筋103加强框架100强度,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和耐用性。只要不影响产品性能,所述的加强筋103可以设为任何形状及设置于框架100顶面101任何位置,如在电气部品盒300靠接头200侧设置长条状的加强筋103,上述加强筋103在不影响框架100顶面101的部品设置的前提下加强了框 架100顶面101的强度。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换气接头的安装过程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顶面出风口 111靠电气部品盒300侧设有与框架100 —体成型、与接头200相卡合的卡位结构。卡位结构是在顶面出风口 111靠电气部品盒300侧设置的与接头200相卡合的折片120,折片120上端为第一倾斜面127,下端为与框架100垂直的第一垂直面128。接头固定部220与上述折片120接触处设有与该折片120相配合的结构,即接头固定部220上部在隆起结构211的换气风路侧(隆起结构211的里面)设置上端为第二倾斜面227,下端为与框架100垂直的第二垂直面228的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气扇,包括设有扇叶、马达、框架等的换气扇本体、接头、电气部品盒,其特征在于:换气出风口包括连在一起的设于换气扇框架顶面的顶面出风口及设于换气扇框架侧面的侧面出风口,且接头设有配合所述换气出风口的隆起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气扇,包括设有扇叶、马达、框架等的换气扇本体、接头、电气部品盒,其特征在于换气出风口包括连在一起的设于换气扇框架顶面的顶面出风口及设于换气扇框架侧面的侧面出风口,且接头设有配合所述换气出风口的隆起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隆起结构为所述接头的固定部的上部包围所述顶面出风口并且形成逐渐向上倾斜的结构,其高度小于或等于电气部品盒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隆起结构为树脂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面出风口靠电气部品盒侧设有与框架一体成型、与接头相卡合的卡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气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洪坚,曾广民,田亮,铃木康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